冉桂花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村的進一步發展,人們亦更加關注農村礦山生態恢復與治理。礦山是以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子系統組成的復雜生態系統,礦山生態環境問題與礦業開發相伴而生,加上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長時間無序礦山開采,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生態環境現已偏離了自然狀態,而為了充分保護生態環境,要及早、不斷的改善生活環境,確保我們的生態環境有序發展。本文探討了農村礦山生態恢復與治理要點,提出了實用性應用措施,為農村礦山生態恢復與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農村;礦山;生態;治理
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環境改善已是社會大眾高度關注的問題,加上農村建設的持續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亦是重點內容。農村人居與生態環境快速、顯著改善現已是我國農村發展的重點內容,農村深層次改革與發展對社會發展十分重要,農村環保工作量大、內容亦非常繁瑣,新時代環境下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非常重要,其緊迫性亦是不言而喻,特別是礦山資源較為集中的農村,礦區生態會因礦業活動而失去平衡,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礦山生態恢復已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農村礦山生態恢復概述
生態恢復是采用人工方式,基于自然規律恢復天然的生態系統,為重新創造、引導、加速的自然演化過程。礦山生態恢復屬生態恢復研究方面的重要內容,國內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綜合性行政法規是于1973年首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討論通過的相關規定,此規定頒布對國內生態恢復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有著極大推動作用。于1988年我國便出臺了《土地復墾規定》,這時我國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工作走向了法制軌道,加快了礦區廢棄地生態恢復速度,環境恢復質量亦隨之提升,之后我國亦陸續頒布了諸多相關指導意見。
二、基于企業為主體建設生態恢復機制
礦山生態恢復與建設要以企業為主體,建立適宜的礦山生態恢復與建設機制。各項實踐工作要本著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同時地方政府要加大自己支持,環保部門要全面負責礦山生態恢復建設監管,礦山企業為礦山生態恢復建設主體,要高度重視露天礦外排土場與煤礦矸石山、采空區與塌陷區的生態功能修復。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強監管工作,積極落實礦山生態恢復各項建設工作,地方政府可牽頭帶動各部門共同協作,以強制性措施保證各項生態恢復建設工作嚴格落實。
三、降低污染物排放
農村礦山生態恢復與治理工作要不斷提高資源開采與利用率,同時要降低污染物排放。地下礦產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但有些企業僅為了暫時利益而掠奪地下資源,選擇的開采方式較為粗狂,下游礦產品粗加工企業大都選擇了相對滯后的生產工藝,資源浪費問題會因此十分嚴重。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現存國營礦山8000多個,但個體礦山企業有23萬多個,廢棄物排放與堆存嚴重破壞了大量土地資源,同時重金屬嚴重污染了土壤、地下水與地表水,導致農作物減產,質量隨之不斷下降,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而這亦說明提高資源開采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工作十分重要。要不斷加大礦山資源整合,同時于技術、資金上確保企業礦產資源開采率提高,嚴格控制礦產資源浪費;礦產資源埋藏淺的選擇地下開采方式,盡量降低礦山生態恢復對地表植被的破壞程度。要根據實際情況鼓勵下游礦產品加工企業資源利用率提高,采用高附加值成熟生產工藝展開開采,同時要加大產能較為落后企業的淘汰,擴大循環經濟發展,要選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項目,促使企業合理轉型。要加強部門共同協作,加強執法力度,全面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小型企業的取締。
四、礦山廢棄地生態環境治理
礦山廢棄地為礦產開采中被破壞、未經處理不能使用的土地。礦山廢棄地可包括尾礦庫、排土場、廢石堆、被污染區域與塌陷區域等。對此可在礦山廢棄地覆土還林,已堆存煤矸石與尾礦等礦渣地未早期處理的礦山廢棄地,在不破壞取土場地的情況下,取適當的土壤覆蓋廢棄地,鋪土50厘米厚,形成良好的土壤壓實層。亦或者是煤矸石與尾礦堆存前將地表土壤取走再保存,煤矸石與尾礦堆存后要將所保存的土再次放回原地。待覆土完成之后,要以水文、氣候、土壤等條件選擇適宜的植物栽植,確保植物有固氮能力、根系發達、耐貧瘠等優勢。同時要加大尾礦庫、矸石山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尾礦庫、矸石山會含有大量重金屬,以淋溶等方式導致的礦區土壤重金屬污染,要秉承循環的原則,選擇循環經濟理念,比如尾礦砂制磚、煤矸石制磚等方面工作,以此可充分降低污染物對土壤的污染,同時亦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再以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等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進行修復,當前修復率高且成本低,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成熟技術處理重金屬污染的土壤,現多選擇生物處理法,此方式是以生物生命代謝活動降低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確保土壤無害化,盡量讓被污染的土壤恢復原始狀態。若礦山廢棄地土壤不是強堿性、強酸性時,通常不建議使用化學法。同時對尾礦庫、排土場、被污染土地、塌陷區進行全面開發,地方政府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鼓勵制度,對利用采礦區廢棄地場地、排土場、矸石山等全面開發,將其充分用于工農業中,再對相關項目審批,確保各項工作均是經嚴格審批的。
結束語:礦山生態恢復是一項全面、系統的問題,其不僅是技術過程方面的問題,且與礦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此項工程包括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綜合治理。礦區生態恢復建設工作要以人類發展作為核心,將礦山自然、經濟、社會屬性全面整治,確保環境危害控制與生態重建工作互相平衡。本文對農村礦山生態恢復進行了概述,通過基于企業為主體建設生態恢復機制,并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強礦山廢棄地生態環境治理,以此為農村礦山生態恢復與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姜濤.淺析造林更新對生態恢復的影響[J].民營科技,2014(01).
[2]劉孝富,王文杰,李京,王維,高振記.災后生態恢復評價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