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
現代教育技術的興起,使得課堂不再單一枯燥,正在不斷發展中的多媒體技術迅速走進課堂、完善課堂,為傳統的課堂錦上添花。多媒體,指的是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多媒體技術教學,就是把這些要素綜合起來,在教育學、心理學等原理的指導下,發揮各種多媒體要素的長處,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媒體信息,實現教學的高效。
一、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在完善“教師口語”課程方面的優勢分析
“教師口語”課程是研究教師口語運用規律的一門應用語言學科,是在理論指導下培養學生在教育、教學等工作中口語運用能力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教育部規定的師范類各專業學生提高教師職業技能的必修課程。
目前“教師口語”課程普遍存在著課時不足、學生實踐不足、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而迅速發展并逐漸成熟的多媒體技術,使“教師口語”課程改革和創新成為可能。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如果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可通過多種手段來獲取更多的信息,比單一聽老師講課效果好得多。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還可以切實解決課時少的問題。“教師口語”課程在高校一、二年級開設,課時數為30~40節左右。課程內容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師職業口語訓練三個模塊,每個模塊又各有子內容。三個模塊的內容,常常是理論講清楚了,但訓練時間就會不足;但理論不講清楚,訓練則無法開展,由此陷入一個矛盾的境地。而應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大大節約板書的時間,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提供豐富的訓練平臺,加快學習進度;學生也更容易領會和掌握新知識,獲得了很多的學習和訓練的時間。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在口語教學中,有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光靠教師的講解會顯得枯燥,或者有些知識僅憑教師的解說,學生無法直觀感受和理解,這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就能突破重難點,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如何有效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教師口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訓練、教師職業口語訓練三個模塊,其中普通話訓練是前提,貫穿于本課程的始終;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是普通話訓練的繼續和深化,是教師職業口語訓練的基礎;教師職業口語是師范生必須掌握的職業基本技能。在這三個模塊中,有效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口語教學,能使教師口語課程教學錦上添花。
1.普通話訓練模塊
普通話的訓練模塊包括三個部分:聲韻調、語流音變及方音辨正,另外,還要求掌握呼吸、共鳴、吐字發音等發音技巧。這個模塊主要訓練學生的普通話發音,通過聲、韻、調的分類學習,發現語音問題,解決語音難點,將普通話的標準發音和方音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為學生提供正確有效的辨正方法。傳統的普通話教學課堂中,教師只能以自己的標準發音示范,再輔以一些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的具體描述,從而指導學生盡可能地準確發音。但是有些聲母、韻母、聲調的辨正,光靠言語指導收效甚微。下面將舉例來說明在普通話訓練模塊當中如何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
第一,在方音辨正中,有些學生的方音很重,發音不得要領,舌位和唇形不知如何擺放,無論老師如何示范,如何解釋正確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學生都無法理解。此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音頻視頻功能將這些細節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既聽到聲音,也了解發音過程中唇、齒、舌、腭等發音器官和口腔狀況,同時還可以看到整個舌位的動程視頻,這對分辨聲母和韻母及糾正方音效果顯著。
第二,普通話的聲調辨正,特別是第三聲的辨正,是普通話教學的重難點,以前我們只能依靠口耳辨正,非常抽象,效果不佳,學生不知道為什么發音不對,老師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怎么樣發音才對。此時,現代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幫助師生有效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目前很多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的普通話聲調軟件,可以將看不見的聲音軌跡變成可視的曲線,學生通過曲線觀察自己發音是否規范,觀察自己如何發音才是正確的。將這類輔助教學軟件引入普通話訓練模塊中,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在記錄學生語音檔案這個方面,多媒體技術也有其優勢。教師在新授課班級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錄音功能,給每一位學生錄制一段語音。一方面可以播放給學生自己聽,幫學生分析語音問題;另一方面,在經過若干學時的學習和訓練后,可以給學生做一個歷史的比較。
第四,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大節約板書時間,增加訓練時間。例如,在語音訓練中的繞口令練習時,有些不錯的繞口令內容課本上卻沒有錄入,而教師在黑板上寫,很浪費時間,現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給學生練習,從而節省板書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2.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模塊
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模塊包括朗讀、即興演講、辯論、講故事、復述、擴展等內容。這個模塊的學習尤其需要引入多媒體技術。
第一,朗讀部分。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常聽名家朗誦,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提高朗讀水平。傳統教學方式只能靠教師的朗讀示范,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我們可以播放音頻或視頻材料,再現文章的語言、節奏及其蘊含的感情,使學生邊聽,邊看,邊體會,從而提高朗讀水平。
第二,即興演講部分。傳統課堂中,單純讓學生即興演講,課堂顯得單調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但是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生動地展示圖片、視頻。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圖片,或者播放一段視頻,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去評論,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辯論部分。傳統課堂中面對辯論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常常有種無力感。教師們可以把理論講得頭頭是道,可是真正面對辯論的時候,學生們還是手足無措。究竟該怎么辯論呢?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吧,常常是毫無章法。而利用多媒體,播放精彩的辯論賽視頻,學生們更樂于接受,直觀地欣賞辯論賽視頻,學習效果也明顯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播放辯論賽視頻前,可以先把學生分正反雙方,讓學生帶著立場思考辯題,然后來欣賞辯論賽;教師也可以在播放過程中適時暫停,進行一些評點和總結。
第四,講故事、復述、擴展三部分。這幾個部分的教學,可以播放影片,讓學生復述故事,續講故事,模仿人物語言講故事;可以播放圖片、音樂,引導學生觀察人物、動物的動作表情,發揮想象力,用生動的語言去描述故事;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創造性說話能力。
3.教師職業口語訓練模塊
教師職業口語訓練模塊包括教學口語的訓練和教育口語的訓練。
第一,教學口語主要指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語言。有關這些語言的理論講授和實踐訓練都可以在傳統課堂上完成。但是教學過程是活的,利用多媒體播放名師的教學錄像,還原課堂情境給學生,才是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比如在學習提問語、評價語時,可以播放名師教學課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活的課堂中學習,不是單純地看錄像,而是帶著問題看,看完后還要思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第二,教育口語主要是指教師的工作口語,有表揚與批評、啟迪與暗示等。這部分教學比較抽象,訓練的主要方式是給學生創設情境,在一個仿真的教育環境中訓練教育口語。
例如,講授“如何批評學生”這一類問題時,學生們通過學習都能掌握其基本原則——尊重引導。然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讓學生思考: 如果你是片中的這個老師,你會如何批評教育小明?那么課堂一下就活了。在真實的情境中,可鼓勵學生去思考、去討論,最終去解決問題。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事物往往都有其兩面性,有利就有弊。多媒體技術確實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無論多媒體技術多么強大,也不能替代教師的作用。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時候,必須把握“度”,適度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過度則會適得其反。
第一,切忌追求多媒體的“多”。多媒體的加入,勢必會大大增加一節課的知識容量,如果教師不加節制,對學生“狂轟濫炸”,將導致學生無法消化、無暇思考,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多媒體技術只是輔助工具,不是課堂的全部。“教師口語”課程仍是以實踐訓練為主的課程,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只是為了有效地完成理論學習任務。過多的多媒體加入,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教師變成放映員,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體現,而學生的實踐訓練也無法實現。
第二,切忌追求多媒體的“花哨”。多媒體本身內容已經很生動,因此不要刻意將其弄得花里胡哨,這樣做容易導致喧賓奪主,分散學生注意力。圖片及音樂的選擇不僅要給人以舒適感,還要有助于教學的擴展需要,即不要為了用多媒體而過度使用多媒體。
總之,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的一幅幅動感十足的圖畫、一曲曲優美的樂章、一段段光影的片段,往往可以誘發人內心深處的潛力,使人產生強烈的說話欲望。在口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多方面地刺激感官,使抽象變得直觀,提高教學效果,加大教學容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只要我們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多媒體技術助力傳統口語教學,定然可以為教師口語課程教學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陳國安,王海燕,朱全明.新編教師口語:表達與訓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7.
[2]蔣宗霞.多媒體教學與高校“教師口語”教學模式的創新[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4):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