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安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自身的實踐活動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案例教學法進行靈活而科學的運用。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案例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運用優勢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小學生;案例教學法;興趣;效果;能力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在總體把握教學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嵌入特定的教學案例,以此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目的的一種先進教學方法。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案例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優勢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案例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向往直觀、形象的外界事物,對其有著較強的探究興趣及積極性,但與此同時,他們自身的學習注意力也較容易渙散,維持的有效時間非常短,這就導致了課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考慮到小學生的這一主觀學習特征,筆者在自身的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就有意識地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即在展開具體知識點教學活動之前,率先為學生呈現一定的學習案例。例如,在教學“文化采風 禮儀中的文化”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就為學生出示了如下的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一:美國人在接受禮物時傾向于在送禮者面前當場打開禮物,并對其致謝,以此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真心喜歡這一份禮物。但是,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當面拆開禮物,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極其不尊重送禮者的行為表現。
教學案例二:面食是中國人的一大主食,我們在吃面條時會直接用筷子,甚至是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但是在大多數西方國家中,人們通常會用叉子將面條卷起來再吃,而且無論是端起碗還是吃面條時發出“哧溜哧溜”的聲音都會被認為是極其不禮貌的用餐行為。
在筆者陳述案例的過程中,學生非常好奇,紛紛發出“原來同一件事、同一種行為在不同的國家中有著如此截然不同的含義”等類似的感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此時的注意力最為集中,學習興趣及探究熱情最為強烈。在此基礎上,筆者趁勢說明“不同的國家有著各自獨特的禮儀文化”這一學習主題,學生便能以更加飽滿、熱情的姿態持續投入到這一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將借助案例教學法誘發學生產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案例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活動多依賴于直觀化的思維思考方式,因此,他們在理解某些知識點時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大大影響了其最終的實際學習效果。
而要想真正達到上述目標,案例教學法的合理運用不失為一種突破方向。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如,在學習“科技帶給我們什么”這一內容時涉及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科技在帶給現代生活諸多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危害。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多將上述知識點死板地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雖然能短時期內能對其進行一五一十地機械記憶,但時間一長,便很容易遺忘,教學質量不容樂觀。鑒于此種情況,筆者適當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并向學生提供了如下三組真實的案例。
案例一:小學生張華在學習生活中靈活運用了電腦技術,如用電腦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利用QQ、微信等向老師詢問一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這些都使他的學習成績顯著提升;另一小學生李亮卻是經常用電腦玩網絡游戲,經常逃課跑去網吧。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李亮對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成績也有原來的名列前茅滑至班級后幾名。
案例二: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技術越來越先進,截至2015年,我國的機動車總數量高達2.79億輛,這都為人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大批量汽車行駛過程中排放出的油煙,也使得空氣質量嚴重下降,致使經常出現“霧霾”這一頑固的空氣問題。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小學階段學生日常社會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實際例子,有著自身的獨特認識與看法。如此,借助案例就使得學生對“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這一內容產生了更為深刻的認知與體驗,從而真正取得一舉多得的良好課堂教學效果。
三、案例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發展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筆者認為,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向學生展示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教學案例,并以此為基礎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疑難問題供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有利于促進學生包括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等在內的多重學習能力的良好進步與發展。如,在學習“健康文明的休閑生活”這章內容時,筆者就特意為學生補充了如下的案例:據相關媒體報道,小學生之中相當一部分人熱衷于購買所謂的“有獎卡片”,該卡片的“中獎規則”具體為:若是能在卡片中刮出特定的漢字就能到“中獎”,并領到特定的獎品。在采訪中,不少學生紛紛表示購買這種“有獎卡片”的動機在于“碰碰運氣”,甚至有學生表示他們會將大多數零花錢花費在其中。請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上述“有獎卡片”是否屬于健康文明的休閑娛樂方式?長期沉迷于其中會對我們青少年學生帶來哪些消極的不利印象?
上述生活化特征充足的教學案例使學生的參與興趣及討論積極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與調動,他們紛紛自覺且主動地投入到小組課堂討論活動之中。如此,在討論活動之中,不僅很好地培養、鍛煉與發展了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能力,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進步與發展,除此之外,更是使他們對之前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靈活實踐運用。綜合上述兩點來看,案例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切實起到鍛煉、發展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良好目的。
案例教學法既是創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有效手段,更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優化其學習效果、促進其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得到切實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教學途徑。為此,我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在自身的實踐活動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對案例教學法進行靈活而科學的運用,此舉將真正推動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學科教學的更好發展與顯著進步。
參考文獻:
王嘉毅,李志厚.論體驗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