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摘 要: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對于保證城市商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網點規劃實踐中由于人們在一些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或理解的不夠深入,影響了商業網點規劃工作的開展。因此,必須深入探討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相關問題。文章主要簡介了商業網點規劃,分析了商業網點的規劃現狀,并就如何規劃商業網點提出了一些要點。
關鍵詞:商業;網點;規劃;問題分析
1 商業網點規劃簡介
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是指根據城市規劃和商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城市商業網點的空間分布和規模所做的統籌安排。包括確定城市商業網點規模、結構與布局目標;確定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營業面積、連鎖企業銷售額或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等綜合性指標。規劃內容包括城市商業中心、區域商業中心、社區商業以及商業街的布局和規模;農產品批發市場、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各類商品交易市場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設、調整與改造規劃;商業業態結構、商業組織形式、商業服務網點規模、商業發展與城市人文環境相協調,商業設施服務定位規劃,等等。商業網點規劃還要回答城市商業的功能、結構、規模、組織方式與消費需求、產業服務需求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
2 商業網點規劃現狀分析
2.1 商業網點分布不盡合理,布局過于集中。在城市的一些區域商業設施又過度集中,超過消費者購買需求,造成大量商業設施利用不足甚至閑置。表面上看,“城”與“市”匹配欠佳現象主要是房地產商追逐高額利潤,盲目開發的結果,但本質上與目前我國城市規劃重“城”輕“市”和商業網點規劃相對滯后不無關系。因此,在選擇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主體中應充分認識這一點,適當強化商業網點規劃編制中“市”的特色,進而與目前我國城市規劃強調“城”的特點形成互補。
2.2 缺少能夠體現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特色商業街和專業街。城區現有商業相對集中的街道,雖然店鋪數量不少,但店鋪布局較為零亂,街區環境尚不理想,建筑物外立面缺乏地域特色,整體效果欠佳,街區綜合管理水平較低。新型業態規范化和規模化水平不高新型營銷方式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現代營銷理念。
2.3 商業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影響了網點自身的發展。城市在新城區擴建、居住小區開發中忽視商業配套設施建設,造成許多新建住宅區缺少必要的商業服務設施,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物、休閑、餐飲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有些居住區成為只能提供住宿功能的“臥城“或“睡城”
3 商業網點規劃要點分析
3.1 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形成等級分明、分工合理的商業網點體系。按照現代商業理論,城市商業中心由市級商業中心、區域級商業中心、社區級商業中心三個層次組成。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人口集聚狀態,規劃“一主多副多節點”商業網點體系結構,以緩解商業集聚度日趨增強與輻射力度不足的矛盾:“一主”,即一個市級商業中心——即本城市的廣場商業中心;“多副”,即鐵路以南區域商業中心以及其他區域商業中心以及工業園區域產業服務中心等;“多節點”,即多個居住區級商業中心——中心城區布置若干個居住區級商業中心。
3.2 合理布局商業街,使老城區煥發新的生命力,提高新城區的商業集聚度。從“以人為本”出發,老城區商業街應以貼近市民生活的商業街為主,與傳統的歷史文化相結合,突出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新城區商業街應注重提高綠化率,預留充足的休閑空間和停車場地,配置多樣化的環境設施小品,以營造現代化、繁榮的商業氛圍。與此同時,合理確定商業街的建筑風格,使之與周邊建筑、城市環境相協調,避免街街相似,形象雷同。
3.3 明確部門職責,實現管理程序化。明確各個部門職責,切實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過對各項制度的修訂和完善,加強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管理,確保規劃的各個商業網點有效落實。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商業網點調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實現管理程序化,實現政府的服務和管理職能。適當劃分各區、各部門職責范圍,分層指導管理,以確保商業設施的合理布局建設和市場有序競爭。各區、各部門要進一步規范程序、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多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創造良好的經營發展環境和條件,以提高整體開發建設的效率與效益。加強對大型商業網點的引導調控,對家具建材市場、大型超市、購物中心、百貨店等大型商業網點的建設和應事先征求商務局等相關部門意見。
3.4 提升管理水平,加強引導調控。現代商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協調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建議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建立由市商務局、發改局、經信局、工商管理局、國土局、規劃局、財政局、旅游局、交通局和統計局等部門分管領導組成商業管理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商業布局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城市道路建設規劃、旅游規劃等的相互關系,使各個規劃能夠相互銜接,有機結合,保證商業布局規劃的實施。另外,充分遵循城市發展和商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將商業網點布局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銜接,引導網點空間布局與城市空間形態同步發展。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導向作用,定期發布建設指南,適時提出商業網點建設的階段性目標,積極引導社會投資。
3.5 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化進程。加快商業項目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配套施,為項目招商、建設、運營創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注重對商業功能和交通功能進行協調研究,搞好交通道路網絡、停車場、人行天橋、公交路線等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完善大型商業網點的交通組織,根據不同業態的功能需求,制定相應的停車場配套建設標準。加快對各級商業中心以及重點商業街的道路、停車場、市政設施、環境綠化等整體環境的改造。另外,現在處于信息化時代,應當加強網上流通信息和商務平臺的建設,通過完善貿易網和信息服務體系,強化信息服務功能,積極推廣計算機、網絡技術、光纖通信等現代化信息工具在流通領域中的應用,提高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3.6 做好規劃宣傳,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要利用多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做好規劃宣傳,以吸引國內外大中型企業集團投資入駐,同時促進商業網點結構調整,推動商業網點建設和布局合理。另外,應該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為了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實現商業布局和發展規劃的目標,必須通過制定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營造一個用事業吸引人才,靠環境留住人才,以機制激勵人才的工作氛圍和創業環境,吸引相關專業人才。
同時,鼓勵企業與相關科研院交流合作,培育商業精英。通過多種途徑,積極引進國內外現代流通業(包括物流、批發、零售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戰略管理、營銷管理、標準化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3.7 抓好商業街的建設。商業街是城市的特色,它包括含有濃厚歷史底蘊的古老的商業街、現代的步行街,以及專業商品一條街。如果說市級商業中心是紅花、社區商業是大地,那么商業街就是綠葉,襯托出城市商業燦爛的春天。它們或以原址、原貌、原店、原品體現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商業文化,或以集中購物、繁華街道反映出時代的氣息和繁榮,或以特定消費需要為對象而形成的各種商品一條街。
4 結語
總之,城市商業網點規劃應與經濟發展、產業發展、持續發展、城市發展緊密結合,要有效的發展商業網點,必須科學規劃,適當強調規劃編制主體的商業特色。
參考文獻
[1] 桑義明,肖玲.商業地理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回顧[J].人文地理,2003 (12):67-76.
[2] 朱李明.市場建設中的商圈問題[J].中國流通經濟,2000(0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