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
摘要:《飄》是一部反映美國南方社會在內戰前后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深刻變化的通俗歷史小說。雖然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小說中真實地反映了“南方牧歌天堂”破滅的事實,但她的主觀情感仍是傾向于南方舊社會。本文將結合《飄》的成書背景與作者生平,通過分析美國南方在內戰前后社會面貌和舊貴族形象的巨變,從而展現其歷經戰火與重建的艱難歲月,并指出作者對南方舊傳統的懷舊感和認同感。
關鍵詞:《飄》;懷舊情結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以史詩般的視角,再現了美國南方地區在內戰時期的風云變幻。小說標題“隨風飄逝”取自英國詩人歐內斯特·道生的詩作《西納拉》:“我一直按自己的方式對你忠誠,西納拉!/我忘卻了許多,西納拉,都已隨風飄逝?!边@個取名暗示了小說的懷舊情感,更揭示了對南方舊社會沒落的嘆惋之主題。
一、來往躡遺塵:成書背景與懷舊主題
《飄》以美國南北戰爭為歷史背景,描繪了當時南方舊社會在這場歷史巨變中的興衰變遷。南北戰爭不僅造成了南方經濟社會的長期疲軟,還預示著南方貴族們不可避免的沒落命運。
內戰以前,美國北部和南部是截然不同的社會發展方式。北方工業發展迅猛,并大力促進社會改良運動,呈現出現代化社會的特征。而此時的南方仍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嚴重依賴黑奴勞動。南方社會依然保持著田園牧歌式的傳統精神?!澳喜咳讼矚g自我標榜的形象是鄉村紳士派,其舉止風度是忠厚謙和、熱情好客、悠閑自得、善騎獵、對婦女有騎士風度、對同等人尊重、對下等人仁慈?!雹俣趹鸷螅戏缴鐣呐f日的牧歌天堂跌落到破敗不堪的戰敗之地。面對巨大的落差,南方人民時常傷感地懷念起已經逝去的舊日南方。
這樣的傷感與懷舊情懷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就衍生出獨特的美國南方文學。在這個傳統中,南方作家習慣將南方社會歌頌為與世無爭的伊甸天堂,塑造出許多理想主義的完美人物。然而,不同于托馬斯·納爾遜·佩琪創造的“斯文傳統”,將種植園生活構建得完美無缺,也不同于威廉·??思{以“怪誕”現實來追憶昔日的美好。米切爾的《飄》以現實主義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南方社會在經歷戰火與重建的崢嶸歲月。并且,米切爾對南方充滿浪漫主義的田園生活,以及騎士精神流露出濃重的懷戀之情。
米切爾對南方舊日傳統的情感傾斜與懷舊情結,與她的生活經歷分不開。她從小就接觸到許多與南北戰爭相關的歷史知識,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父親、母親都是美國南方歷史和內戰史方面的權威人士,父親還曾擔任過亞特蘭大歷史學會主席,童年時期的米切爾常聽父母和周圍的人講述美國內戰故事和戰后南方重建的歷史,但講故事的人都傾向于歌頌南方人的勇敢精神和取得的勝利,這種傾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②此外,米切爾將亞特蘭大作為故事發展的主要地點,不僅因為它在內戰時被選為重要的軍事物資集散地,也與她親身經歷的“一戰”相關。1917年1月,亞特蘭大被選做軍事營地,不久后就遭受襲擊。戰火使得城區幾成廢墟,一萬余人流離失所。米切爾也參與了紅十字會救援戰爭的活動?!罢麄€一年內,她們參加舞會、茶會,并為那些勇敢的美國步兵提供必要的娛樂活動?!雹?/p>
戰爭重創了亞特蘭大,也給年輕的米切爾留下了夢魘?!巴陼r代聽過的可怖戰爭故事又像幽靈一樣回來糾纏她,此時她開始經歷惡夢與失眠的痛苦,這也將折磨她之后一生。”④這些關于戰爭的直接感受,使得米切爾也和父輩一樣,懷念戰火侵蝕前的南方悠閑生活。這種舊日情懷一直延續到《飄》的寫作中,成為小說的情感基調。
二、舊題歲月已堪驚:環境描寫中的懷舊之思
內戰的炮火使得美國南方社會滿目瘡痍?!白鳛橹鲬饒龅哪戏剑馐艿钠茐挠葹閲乐?,田地荒蕪,交通線路中斷,到處是戰爭所帶來的衰敗景象,許多地區處于崩潰的邊緣?!雹荨讹h》也對南方社會面貌在內戰前后的巨變有具體描寫,在這些描寫當中,可見其懷舊之思。
小說的開頭為讀者展開了一幅戰前的平靜美好的南方種植園畫卷?!斑@時太陽已經沉到地平線以下,大地邊沿那片紅霞已褪成了淡粉的暮靄。天空漸漸由淺藍變為知更鳥蛋般淡淡的青綠,田園薄暮中那超塵絕俗的寧靜也悄悄在她周圍降落??河邊濕地上那些在陽光下郁郁蔥蔥的高大松樹,在奇異的朦朧暮色中,如今已變得黑糊糊的,與暗淡的天色兩相映襯,好像一排黑色巨人站在那里??暖和且柔潤的春天氣息,帶著新翻的泥土和蓬勃生長的草木的潮溫香味溫馨地包圍著她?!雹蕖暗邸薄ⅰ皽\藍”等色彩給種植園營造出溫馨寧靜的氣氛,使得這段描述就像回憶一般,籠上了一層朦朧的懷舊外衣。然而,米切爾特意選取了傍晚作為小說的開端,黃昏、夕陽等意象似乎預示著南方就如落日般的衰落趨勢。連“那些在陽光下郁郁蔥蔥的高大松樹”都在暮色中變得黑糊糊的,正如一排“黑色巨人”。這些描寫似乎預示著這份平靜即將被打破的不祥預兆。
果不其然,男人們終日談論的南北戰爭還是不可避免的爆發了。隨著北方軍隊轉敗為勝,南方軍隊節節敗退,南方社會與戰前的狀況對比,呈現出巨大的落差?!澳喜柯撁苏呢泿朋@人地貶值,生活必需品價格隨之急劇上漲??白面極貴又很難買到,因此普遍以玉米面包代替餅干、面包卷和蛋糕??甚至最便宜的棉織品的價格也在飛漲,以至一般女人都在唉聲嘆氣地改舊翻新。”⑦受到北方封鎖港口的壓制以及戰火的影響,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舊日的南方盛產棉花,而現在南方的女人們卻連新的棉紡織品都買不起,只能在嘆息聲中懷念那個充滿牛奶面包和棉花的老南方。
戰后的南方,曾經的繁華已經煙消云散,社會百孔千瘡。“可是在這條陽光熾熱的大路上卻不見有誰退回的蹤影。南部聯盟所過之處都是些空無人煙的大廈,被遺棄的農場,門戶洞開的孤獨小屋。偶爾可見一個孤零零的婦女和很少幾個奴隸在那里??陽光炎熱的山谷已荒無人煙,莊稼也被遺棄在熾熱的田地里無人照管了?!雹唷翱諢o人煙的大廈”、“被遺棄的農場”、“門戶洞開的孤獨小屋”等詞都顯示南方社會在戰后的民生凋敝,百業待興,這與昔日富足優裕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氨M管佛蘭克告訴過她城鎮已被大火夷為平地,她也從沒想到這樣徹底的毀滅。在她心目中,她所熱愛的那個城鎮仍然處處是密集的建筑物和漂亮的房子。可是她現在看到的這條桃樹街連一個舊的標志也沒有了,它顯得如此陌生,仿佛她從沒見過似的?!雹岜M管亞特蘭大已經在戰火中重生,新的商廈房屋拔地而起,頗有復興之景。但思嘉卻對這一切感到如此的陌生,建筑是冷冰冰的,人也是新來的移民。這場大火將舊日的一切摧毀得如此徹底,使得重建后的亞特蘭大已經無法承載舊南方的情感記憶。因為它太過嶄新,過去的社會傳統已經和那些建筑物一起,消失在戰火之中。對于思嘉這樣的南方舊貴族而言,新事物的興建實際上是在提示她們過去遭受的戰爭創傷,使之更懷念原來的南方傳統。
三、物是人非事事休:人物塑造中的懷舊情結
南北戰爭不僅給南方社會帶來了動亂、貧窮、通貨膨脹等負面因素,還悄然改變了南方百姓。在戰前,思嘉完全是不諳世事的貴族大小姐,只想著如何在舞會上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她說到做到,因為她從來就忍受不了不以她為主題的談話。”⑩思嘉不關心時事,只惦記自我的小天地。而經歷了戰爭帶來的貧窮與饑餓,她不得不變得現實,終日為生計奔波。她不顧女人不宜經商的習俗,經營了木材廠。她為了賺錢不擇手段,雇用囚犯來做廉價勞動力,又把木材以次充好。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大小姐已經不見了,現在的她變得利欲熏心。故而瑞德感慨,那個天真浪漫的思嘉再也回不來了,“我喜歡把邦妮當作你,好像你又成了一個沒有戰爭和貧困折磨的小姑娘。她真像你,那么任性,那么勇敢快樂,興致勃勃。”?
與順應時代變化的思嘉不同,艾希禮一直活在他所懷念的舊南方夢境里。他甫一出場,就給人以翩翩佳公子的印象,“那雙馬靴多亮啊,還有蝴蝶結別針上那個浮雕寶石的蛇發女妖的頭,那頂寬邊巴拿馬帽子——他一看見她就立即把帽子拿在手里了??他的金黃色頭發在陽光下閃爍,像一頂燦爛的王冠?!??但艾希禮的優渥生活被打斷了,被迫卷入戰爭的漩渦。他曾談起參戰的原因,“州權、棉花、黑人和我們從小被教著憎恨的北方佬,可是我知道所有這些都不是我來參加戰爭的真正理由。另一方面,我卻看見了‘十二橡樹村,回想月光怎樣從那些白柱子中間斜照過來,山茱萸花在月色中開得那樣美,茂密的薔薇藤把走廊一側蔭蔽得使最熱的中午也顯得那樣清涼。我還看見母親在那里做針線活??也許這就是所謂愛國之心,就是對家庭和鄉土的愛?!??艾希禮是為以往的日子,為他最珍愛的舊傳統而戰斗。然而,戰敗歸來的艾希禮卻衣著破敗,窮困潦倒,并且他還將思嘉委托的木材廠經營得極其糟糕。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貴公子變得懦弱內向,失去前進的方向,令人唏噓。
相似的還有思嘉的父親杰拉爾德,他被戰爭折磨得幾近崩潰。年輕的杰拉爾德白手起家,躋身當地名流,到了晚年依然精力旺盛?!八?0歲了,一頭波浪式的鬈發已經白如銀絲,但是他那精明的臉上還沒有一絲皺紋,兩只藍眼睛也煥發著青年人無憂無慮的神采?!保康趹鸷螅狈杰婈牭谋┬泻蛺燮薨惖碾x世讓他的精神世界徹底崩塌?!斑@時她父親的胳臂仍然插她的臂彎里,顯得那么無可奈何,那么可憐溫順,這種神態是只有幼童和很衰弱的老人才會有的?!保窟@時的杰拉爾德徹底變成了衰老癡呆的老頭,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也無力承擔塔拉莊園的事務。
實際上,艾希禮和杰拉爾德都是南方舊貴族的典型代表,他們的頹廢沒落,無疑是舊南方的生活方式被時代淘汰的象征。即使是因時而變的思嘉,也在追逐金錢中喪失了天真本性,失去了愛人瑞德和兩個孩子。對南方人而言,舊日的美好時光已經隨風而逝,只能懷舊嘆惋。
結語:根據《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有一段片頭字幕,“很久以前,有個地方叫做老南方。那里曾是一片屬于騎士和棉花田的大地。在這個美麗的世界里勇士們最后一次鞠躬。在這里最后一次能覓得奴隸主騎士與他們貴夫人的蹤跡。如今它只能在書中被尋覓,因為它不過是一個被憶起的夢。一段文明隨風而逝?!彼浅>_地概括了小說的情感基調,即是緬懷那個在戰火中遠去的老南方,及其代表的貴族騎士傳統。《飄》在環境描寫和人物塑造上,通過對比戰爭前后南方社會的巨大落差,來強化“懷舊”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米切爾對舊南方傳統有強烈的留戀之情,故而小說中對舊南方社會的塑造有明顯的美化痕跡。
注釋
①[美]麥克弗森著;陳文娟等譯:《火的考驗:美國南北戰爭及重建南部(上)》,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3年,第40頁。②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史·下(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74頁。
③[美]瑪格麗特·米切爾著;李素苗譯:《失去的萊松島》,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年,第27頁。
④[美]安妮·愛德華茲著;思宏譯:《塔拉之路<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第42頁。
⑤王澤壯編著:《美國史十六講》,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63頁。
⑥⑦⑧⑩????[美]瑪格麗特·米切爾著:《飄》(上),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135、184、5、17、131、19-20、250頁。
⑨?[美]瑪格麗特·米切爾著:《飄》(上),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25、3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