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支
摘要:伴隨著銀行產業日益壯大的發展,商業銀行也日益發達。商業銀行一直都是社會經濟中地位比較特殊的存在,因此一直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以及金融當局高度重視。現如今,越來越被充分利用的金融杠桿率使得銀行也越來越脆弱,銀行產業不僅僅要隨著發展冒更大的風險,如信用風險、利率風險,與此同時還有通貨膨脹風險、匯兌風險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等等。如今,金融危機對于社會的影響較之前相比加大了很多,而且帶來的影響的波及面也越廣泛,金融危機的發生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日益嚴重,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加劇,這給各個國家的金融當局無疑又帶來了很大的難題。要如何提高商業銀行對應金融危機時的化解能力以及如何建立強有效的金融監管機制,如何適應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都是炙手可熱的問題。在當下的大環境下,本文將分析和論述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監管。
關鍵詞:監管理論;監管效率;監管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銀行產業作為一個經營貨幣和信用的行業,對于其他行業來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銀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對于經濟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的當下,商業銀行要想生存并且立足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參與進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此同時也必然存在著各種巨大的風險和挑戰。首先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中增加資產的方式就是通過負債,社會公眾存款的負債來源使得商業銀行在發展中比其他一般企業的杠桿率高得多,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家商業銀行倒閉了,這樣波及的不僅僅是銀行的所持有著,最大的波及者是社會公眾,這就比較棘手而且嚴重。與此同時銀行一旦發生金融危機是會具有傳染效應的,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例如信息不對等,導致社會公眾對于銀行業的信任感大大減低,社會公眾對于整個商業銀行一旦產生信任危機,這個局面就不可控了,由此一來還會誘發一系列的銀行體系“擠提”風潮,這會嚴重影響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發展進而對經濟造成影響,進而導致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如此一來,保護商業銀行一統的安全和穩定勢在必行且意義深遠。
一、商業銀行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銀行也加強了對于商業銀行的金融監管力度,但是還是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人民銀行的監管不如人意,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消極金融現象更是屢禁不止,各種非法金融活動依然猖獗,這對于人民銀行的監管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在增多。
(一)目前商業銀行的金融監管目標不清晰
市場化的金融監管目標是與貨幣政策目標和計劃性管理目標都不相同的,因為商業銀行監管的目標是要保護社會公眾也就是存款人的利益,從而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安全,達到更好的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而中央銀行的主要目標就是穩定貨幣值,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主體都是通過國家直接或者間接的進行管理,,但是現如今我國的銀行監管系統還是通過監管各類銀行的機構進行監管,并沒有把銀行監管和貨幣穩定目標二者分開,監管目標不甚清晰會導致監管工作的無的放矢。
(二)目前商業銀行的金融監管體系不甚完整
我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機構對于監管主體監管目標不明確,監管職責分不清,范圍界定也不清晰,機構協調不好會使得監管過程中問題增多且事倍功半,另外監管內容太過狹窄,商業銀行盡管應該面面俱到,從市場準入到市場退出都應該涵蓋,但是我國的銀行監管機構的內容基本上就是機構審批已經查看合規與否,對于日常的經營中的風險和細枝末節疏于監管,也可以說尚未展開,而且對于銀行的退出市場監管尚不完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重審批輕管理、中國有銀行輕其他銀行等等,這都會導致銀行的監管達不到金融市場的要求。除此之外,在監管過程中也僅僅只有法律、經濟、行政手段這三種國家對于銀行的監管手段,不僅如此,監管方式也大致只有三種,銀行自我管理和當局外部的監管以及社會大眾的監督。其實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對于銀行體系的監管一直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通常來說就是行政命令加之經濟處罰,這在兩一方面也說明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法律手段有效手段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人治大于法治。在銀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由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主體缺位,導致自我監管不甚理想,效率不高。
以上問題的存在說明了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莊礦和人民銀行對于監管的水平與世界各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我國的銀行監管法治落后和不協調,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入世”后的銀行發展需求,雖然目前為止我國的銀行監督法規不少但是明顯都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監管的方式方法落后陳舊,監管的行為不夠規范等等,凡此種種,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真正的實現銀行監管的法制化。值得人們深思,也值得國家為之改變。
二、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監管完善商業銀行監管體系
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監管完善商業銀行監管體系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包括了加快金融立法、建立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制度模式及監督模式等方面。
(一)健全銀行監管法規,完善金融法制
建立健全我國的商業銀行監管法律法規勢在必行,在立法方面,要在已經頒布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完善,完善與這些基本的法律法規相匹配的更多的專業的法規條例來完善法律,包括有效的銀行監管辦法以及完善具體的實施細則,以增加現存銀行法規的可操作性。另外在根據當下經濟和社會需求,對一些已經落后的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和完善,對于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修訂完善。除此之外還要制定一系列諸如個人信用、銀行債權保護、銀行退出市場等方面具體的法律法規條例,做到能夠依法規范銀行的監督管理,明確定位的同時還要在監管過程中能夠切實可行起到一定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其嚴肅性和科學性以及可實施性。在執法方面,不止要求人民銀行要認真的做好銀行機構的執法監督,及時發現不認真、不負責的金融機構要嚴肅處理,及時調整,而且還要要求法院等司法部門要從大局著手嚴格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對于金融非法的行為要嚴厲打擊,嚴厲打擊惡意逃費和施賴銀行債務的不法行為,在完善法律法規之后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令行禁止。以此來保障金融秩序和銀行系統的安全穩定的運行。
(二)加強和完善商業銀行制度模式的監管機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對于商業銀行的有效監管不能僅僅依靠我國人民銀行,因為人民銀行自身的力量和手段,難免會在監管過程中出現“真空”,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
要從組織上保證非現場監管長期且有效的進行,各級的人民銀行要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保證一切通訊和分析系統的正常運行。人民銀行也應該依照國際慣例制定符合國際統一標準的銀行業務經營管理條例和相對應的監管條例,以保證在對外業務上的公平性和有序性。
三、結語
隨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商業銀行肯定是要對外開放,為了迎接這樣的大趨勢,中國銀行當下的監管所面臨的問題和風險也日益加劇,加強商業銀行的金融監管進一步提上了我國人民銀行的日程。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加強和完善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也義不容辭。由于處在金融形式的新發展大潮下,新的金融形式使得商業銀行的風險加大,只有高效率的監管才能使的商業銀行在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這不是要放松監管,而是說強調它可以適當加入獎懲體制。但是總而言之,對于銀行的監管體系的加強不代表抑制銀行機構本身的自處性和靈活性,因為,銀行監管不能確保在過程中能夠萬無一失,只有良好的、嚴格又不缺少靈活性的監管體系,加上有生命力的、能夠自律的商業銀行機構才能切實有效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劉立峰.《宏觀金融風險-理論、歷史與現實》[D].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
[2]李金澤.我國銀行監管法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法律圖書館,2013, 06-22
[3]盛清才.依法監管:銀行業穩健運行的保障[D].《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06.
[4]愛德華·肖(美).《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D].上海三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