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亮
摘 要:當前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而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的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地增加。大學生對于當前就業前景不明確,導致學生對工作的挑剔程度較高,也使許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還未能尋覓到工作。在這種情勢下,高校有必要對這些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關鍵詞: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指導
近幾年高校的畢業生在不斷增加,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高校有必要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和指導。本文分析了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的現狀,闡述了高校畢業生離校后未能就業的原因,探討研究了高校如何促進離校學生就業的指導方案。
1 社會就業形勢及離校未就業的高校學生現狀分析
(一)離校未就業人數逐漸增多與應屆畢業生就業相沖突
當前,經濟結構處于艱難調整時期,我國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表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6萬人,再加上往年未就業的人數以及中職學生、初高中不再準備升學的畢業生,今年的青年就業群體的數量大約達到了1500萬左右。畢業生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人數也在逐步增加,這一矛盾現狀致使就業形式越發嚴峻。
(二)選擇性失業與結構性矛盾并存
在現實的就業市場中存在著兩大難題:“就業難”與“招人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一、畢業生的技能與就業市場需求不相吻合的結構性矛盾;二、畢業生的選擇性失業情況較為嚴重。就業市場的崗位需求與畢業生的專業技能不相符,造成崗位人員緊缺,企業出現“招人難”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首先是就業市場不平衡的供需結構;其次是學科的設置不符合就業市場的崗位需求標準,學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再次是畢業生的能力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最后是具體的就業市場滿足不了畢業生的期望值數。畢業生的選擇性失業就是畢業生主動放棄就業機會,導致失業。畢業生想要尋找工作,但是找到工作之后往往因為種種原因最終自動放棄就業機會。
(三)在多元化的就業渠道中出現選擇困難癥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高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尋找工作的渠道增多,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就業資訊和就業機會。政府對于就業的大力扶持,社會企業為畢業生提供的招聘會、實習崗位等多種途徑為畢業生獲取信息,提供就業機會帶來了便利的條件。但是一些離校畢業生在面臨工作選擇時比較迷茫,從而影響了就業。
2 離校畢業生未能就業的原因分析
(一)畢業生準備升學考試以至于錯失就業求職的最佳時機
高校畢業生有想要繼續深造的欲望,考研是其知識深造的唯一途徑。而每年的考研學子在7月份之后開始準備考研,考研期間對于求職沒有任何念想,在正值考研關鍵期的時候,一波又一波的招聘會撲面而來,學生沒有機會尋找工作??佳薪Y束之后想要出去尋找工作卻無奈時間不久,成績公布了,進入復試但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讀研,在準備復試期間又錯過了春季的招聘會。復試結束之后,復試結果比較悲觀,但是已經沒有太多的招聘會。所以離校畢業生就這樣錯過尋找工作的機會。
(二)畢業生對于工作的期望值太高
當今的畢業生大都喜歡找一步到位的工作,想要找的工作既要薪資高待遇好又要輕松有假期。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會導致畢業生在尋找工作時千挑萬選,接納畢業生的單位,學生不想去;學生想去的單位,單位的招聘要求自己又不夠格。畢業生就這樣將時間浪費也沒尋找到理想的工作,最終也沒有得到就業的機會。
(三)畢業生的求職技巧有待提高
畢業生的能力很好卻不能很好地把握細節,例如畢業生出去尋找工作卻不準備簡歷,用人單位無法得知你的專業信息及特長。在面試的時候,畢業生要衣著干凈整潔,大方得體即可。不少面試者為了面試精心準備,以至于喧賓奪主,在進行面試的時候,畢業生沒能領悟問題的精髓,回答的時候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不能正確地表現出自己的實力。多次未成功的求職經歷對于畢業生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畢業生對于求職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導致畢業生放棄求職。
(四)畢業生的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
大學四年,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大學期間的課程較為輕松,學生的空閑時間較多,學生能夠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學習或者做兼職。但是大多數學生的時間被浪費在逛街、睡覺、玩手機等活動上。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掌握更多的知識,以至于在畢業后尋找工作時屢次受挫。學生無法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在工作上面,導致實踐能力差,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
3 為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進行職業指導的方法
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的時候,可以結合離校畢業生未能就業的原因進行規劃指導,對畢業生的指導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幫助離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因升學考試、工作期望值高等因素錯失就業機會的學生,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首先要對學生的就業觀念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離校畢業生在準備國家級考試的時候也可以參加招聘會,了解就業形勢,明確自己的就業前景,正確把握就業時態便于自己尋找工作時有正確的就業選擇觀念。一些離校畢業生尋找工作時,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判斷自己的職業方向,對自己的能力和職業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正視自己的能力尋找與能力相匹配的工作,逐步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
(二)進行就業心理指導
當今大學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學校有必要進行疏導。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在尋找工作的過程,可能會遭受很大的壓力,可能是來自就業單位、父母、社會的,長期累積會造成離校畢業生的心理負擔過重,出現心理問題。高校的就業指導不能僅僅注重就業觀念的指導,對學生的心理也要進行疏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消除就業過程帶來的消極情緒。
(三)完善就業服務指導意識
對于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高校要完善就業指導意識。在幫助畢業生的過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就業體系,在這個體系之中包含具體展開的環節: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職業規劃、進行職業指導、開設職業咨詢渠道、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等等。高校在學生離校時為學生建立準確有效的信息檔案,以便高校及時了解學生的就業狀況。在開展就業的時候,高校要有步驟地進行就業指導。高校為促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更好地適應崗位,根據市場要求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四)健全就業指導體系
高校要及時了解離校畢業學生的就業狀況,相關的教師、導員要對未就業的學生進行標記,時刻為離校畢業生留意就業機會。在就業指導的體系中設置足夠多的專業指導人員,所有的服務要有針對性,全方位為離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保證學生能夠早日取得工作的機會。在進行就業指導的時候,高校要充分了解未就業學生的狀況,例如未就業原因、家庭狀況、學生的就業思想、社會關系等等。結合高校掌握的情況,指導人員進行全面的指導,以職業規劃、職業指導為核心,再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指導,時刻關注學生的就業狀態,在學生就業成功后,高校也要定時向學生詢問狀況,及時幫助畢業生處理遇到的問題。
4 結語
高校畢業生未就業的數量在逐步增加,高校面臨的未就業學生越多對于就業服務指導所要投資的就會越多。畢業生的未就業局面需要高校去改善,但是高校的職業指導不能僅針對離校畢業生開設,對于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也要加強職業指導,防止學生離校未就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高校通過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有效指導,提高離校畢業生的就業指數。
參考文獻
[1]莊一民,李淑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需求調查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3(10)
[2]朱鶴.試論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J]科技視界,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