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教育部頒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本論文對農村區域學前教育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農村區域學前教育在成長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性探究。
關鍵詞:農村;學前教育;教學;對策
學前教育狹義的來講是指對3~6周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農村學前教育是指在環境和資源條件相比于一般學前機構相對較為落后,地處農村地區或偏遠山村,對3~6周歲的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截止2010年,中國共有超過150000所幼兒園(含學前班), 其中一半在農村地區,農村地區小學附屬的一年制學前班在學前教育機構中所占比重較高,這意味著農村地區能獲得優質學前教育服務的人口要比其他地區少得多。而學前教育是人一生根本教育的第一步,是為終身教育打下堅實基礎的階段,其發展水平是幼兒早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影響著幼兒的終身幸福。目前,學前教育仍然是我國各級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階段,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問題較為突出。然而近幾年來,國家在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重點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提倡教育公平的同時,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嚴重滯后的矛盾日益凸起。但在目前看來,國家對幼兒學前教育重視程度較低,尤其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學前教育發展緩慢,幼兒受到的學前熏陶極少。針對目前的現狀,提出如下見解:
1 加強家庭和家長教育
家庭教育在幼兒早期開發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通過和幼兒交流、游戲,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好的家庭環境,在各個村鎮加強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在學校中定時舉行家長培訓,提高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教育理念,改變傳統觀念,可以提高家長的養護能力,積極配合學校進行家園共育,讓幼兒在一個和諧溫馨的環境中成長。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 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整體素質是學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核心。加強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關系到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學前教育的質量取決于學前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專業發展途徑和方式,才能更為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確保學前教育的質量。
1、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教師要學會在進修和教育實踐中養成反思的好習慣,找出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汲取其他教師的優秀之處,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充實自己的專業素質,讓自己永遠處于進步狀態。幼兒教師只有不斷求知、善于實踐、積極反思并堅持不懈,才能做到各方面協調發展
2、積極開展園本培訓。通過開展專業知識學習、舉辦定期專題論壇、開展課題研究、本園精神學習等園本培訓形式,來提高幼兒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養能力,從多方面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
3、加強教師工作的動力、信心和熱情。學校應關心教師的生活與發展,建立人道的教師管理體制,與教師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才能留得住優秀教師,才能促使教師想發展、能發展、會發展。要把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納入基礎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劃撥專項經費,保證其實施,貧困地區的幼兒教師則可實行免費培訓。使幼兒教師的工作動力源源不斷。
3 加強對農村幼兒園的監管
目前,學前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國家不納入財統籌中,因此教育經費得不到保證。同時,國家只要求各級辦園單位有責任對所辦幼兒園給以扶持和支撐,但沒有統一明確規定各地區政府部門的財務支持比例,各地僅靠收費和財力情況給予專項補助很難滿足農村學前教育的需要。此外,由于各區縣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收費標準不統一。有些區域收費過低,許多鄉鎮和村都不肯承當辦學責任,再加上隨著農村教育附加費被撤消,越發加劇了農村幼兒園經費的短缺,使得學前教育面臨嚴峻挑戰。
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健全幼教管理機構,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實行的是“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為兒童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是政府的責任,當局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地擬定幼兒教育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計劃同步實施,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當地政府方面,各市、縣、鄉鎮相應教育部門分層設立主管學前教育的領導小組及相關工作職員,鄉鎮教育部門應配備中心園長和學前教研員,業務上接受縣市區托幼辦的管理指導。同時,各部門負責人要通過深切詳盡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找準各方面問題的重點、難點,選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以當局為主導,統籌調和,才可更好地促進農村學前教育師資發展。
4 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環境,開展特色課程
首先需要考慮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幼兒園特色課程從當前學習的內容中產生。其次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師對幼兒認知水平的了解。創設的一個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水平、興趣、能力、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創建一個充滿童心童趣的娛樂環境。幼兒園可以圍繞四季特征、各季節產物和本土富有傳統意義的重大節日來設計幼兒活動,探索出適合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路子,可以運用農村的地理條件,為幼兒開展相關課程,帶幼兒親近自然,運用自然環境對幼兒展開親自然活動,將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施展自身的優勢,補足短處,加強親身感受和體驗的機會。合理運用農村現有資源和本土條件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養保育水平。農村幼兒從小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教師只需加以開發和引導,就會使幼兒獲益無窮。
總之,農村幼兒園的教育應從本土民情出發,使農村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資源充分利用,使教育內容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環境,合理利用當地資源,開設適合當地學前教育的親自然化課程。探索出適合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路子,可以運用農村的地理條件,為幼兒開展相關課程,帶幼兒親近自然,運用自然環境對幼兒展開親自然活動,加強親身感受和體驗的機會。要實現農村學前教育的長遠積極發展,任重而道遠,農村學前教育要想在短期內解決資金不足、條件較差、師資素質不高等問題的難度是巨大的。那么,基于現實因素的影響,可以將有能力做到的盡量先做好,包括一個村莊至少要有一所規范的幼兒園,由政府牽頭對現有的農村幼兒園進行整治,農村幼兒教師還可以走出去看看,擴大自身視野,尋找自身不足,以便進一步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梁曉燕,傅予,張亦男 云南學前教育研究挑戰和機遇[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76
[2]梁曉燕,傅予,張亦男 云南學前教育研究挑戰和機遇[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8
[3]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的通知
[4] 鈕東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4.htm,2010-03-01
[5] 羅英智,李卓. 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J]. 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6]關曉莉. 固陽縣學前教育現狀分析及建議 [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11
[7] 王志盛. 新農村學前教育的社區支持研究 ——以Z省A縣D社區為例[J]. 浙江師范大學,2014,6
作者簡介
尹媛(1983-),女,漢族,云南省曲靖市人,碩士學歷,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