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時代也隨之到來,我國黨建信息化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加快中,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深入,人們生活工作也漸漸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幫助,而且“網絡黨建”也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有效的融入到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的各個方面當中,為適應現今網絡新媒體、社會新形勢,“互聯網+黨建”是黨建工作的一必然選擇,這也是實現黨建創新發展的一重要工作項目[1]。本文就針對“互聯網+”新常態下給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并對“互聯網+”時代下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最后在根據其特點制定有效黨建工作創新策略,更好的推動黨建工作順利實施。
關鍵詞:適應“互聯網+”新常態;助力黨建工作創新
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互聯網技術不僅改變了人們的交流和傳播形式,也有效將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進行改變,并且互聯網技術也給黨建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有效途徑,也對黨建工作發展提供了渠道與手段。現今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就是如何利用好互聯網,使互聯網技術在基層黨建工作當中發揮重要優勢和作用,進而更好的促進我國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1 “互聯網+”新常態下給我國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以及挑戰
在現今社會發展中,“互聯網+”已經深刻的影響著社會中各個領域以及人們的生活,也是有效推動社會進入快速發展重要部分,并且“互聯網+”也是新時期下給黨建創新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的關鍵部分。
(一)“互聯網+”新常態下給黨建工作帶來了新機遇
首先,“互聯網+”更新了工作理念。對于“互聯網+”來說,它的網絡思維包括開放、平等、透明、變革等特點,而這就是保障基層黨建工作形成創新思路、突破傳統管理形式、構建民主氛圍所提供的新觀念、新角度、新方式,是促進黨建工作有效創新的重要前提。其次,“互聯網+”能夠有效拓展活動空間。在“互聯網+”時代下,有效打破了黨組織活動的空間局限性和時間局限性,“互聯網+”能夠有效為黨組織活動提供虛擬空間,這樣有效打破了現實空間的局限性,也有效增強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實效性,拓展了實踐工作內容[2]。最后,“互聯網+”能夠對形式內容進行創新。在黨建工作中有效對接互聯網技術,講傳統黨建工作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在工作當中可以有效利用網絡大數據、云技術或者智能終端等平臺和技術,能夠有效將新媒體的資源進行分享,也能實現意識交互和評價體驗等功能,能夠有效為提升“互聯網+黨建”的工作實效性創造一定條件。
(二)“互聯網+”新常態下給黨建工作帶來了新型挑戰
首先,在搶占思想陣地中面臨的挑戰。現今我國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已經是我國黨員和人們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環境中有海量的信息內容供人們運用與閱讀,我國黨員和人們群眾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因此,要想帶領我國黨員和人們群眾一同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那么就必須要發揮互聯網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互聯網條件對黨建工作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在這場“戰役”當中取得勝利。其次,創新管理方式也受到挑戰。在互聯網技術當中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逐漸被人們廣泛運用起來,這為黨建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提供了非常有利條件和方式,現今在我國黨員教育、黨員管理、黨內活動等方面還是運用傳統的管理形式,這一管理形式卻缺乏工作實效性特點,而現今能否加快實現黨建與互聯網融入對接的速度,是現今轉換提升功能所面臨的新的挑戰內容。最后,在提升民主管理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隨著網絡社會的到來,信息的獲取也逐漸變得快捷化、公開化和透明化,而且信息的對稱度、清晰度也變得越來越高,而傳統民主管理方式卻欠缺與互聯網的融合度,而且在管理工作當中信息化水平也不夠高,因此,要想保障民主管理程序的創新,那么就必須要加快“互聯網+黨建”工作的腳步,這樣才能保障我黨未來能夠良好發展,也能保證我國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2 “互聯網+”新常態下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有效途徑
(一)拓展“互聯網+”載體,建設“立體黨建”形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社會中的廣泛運用,我國的黨員網民也逐漸多了起來,而且在運用互聯網技術時也堅持“哪有黨員,哪就有黨組織”的原則,進而有效建立“立體黨建”工作體系。首先,“互聯網+黨支部”,有效拓展黨組織維度。根據互聯網技術能夠打破時空局限的特點,在將基層黨建工作和黨員分布情況進行有效結合,根據其特點研究建立虛擬黨支部工作部門,有效將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單位以及不同的部門中,具有同一日標、同一屬性、同一特性的黨員通過網絡技術將其凝聚在一起,這樣才能成為虛擬化的黨支部工作部門,從而有效將黨組織結構的維度進行拓展。并且也要建立信息化黨支部工作部門,有效將實體黨支部建設和傳統管理模式與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機融合,進而將黨支部建立網絡辦公管理形式有效實現。其次,“互聯網+宣傳”,有效拓展網絡輿情渠道。通過對傳統媒體和現代網絡新媒體的宣傳引導功能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需要對各種媒體資源進行有效的統籌整合,將不適用的傳統宣傳方式進行改變,在將有效的傳統宣傳載體融入到互聯網當中,之后在通過自媒體、多媒體、手機視頻等新興傳播形式,進而出輿論宣傳體量和影響力的有效提升[3]。最后,“互聯網+活動”,對黨員活動空間進行拓展。利用互聯網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性特點,在黨建工作當中,黨組織活動也不必只在特定的時間里或空間里進行相關工作,這樣能夠有效延伸黨組織活動維度,有效的從實體空間拓展到虛擬空間內,這樣才能在基層黨組織的活動領域進行有效拓展,使得黨員和流動黨員能夠有更加便捷的組織參與條件。
(二)活躍“互聯網+”思維,建立“智慧黨建”體系
黨建工作當中,“互聯網+”是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技術之一,它具有獨特的大數據功能優點,因此人們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在對黨建基礎數據進行有效的采集、分析、管理、開發和運用等,進而將高精度的管理和個性化的服務形式有效實現,有效將“網絡黨建”省級為“智慧黨建”體系。首先,要實現黨員管理的智慧化形式。要建立有效的黨員網絡管理制度,建立結合大數據、元計算的黨員管理形式,將黨員動態管理、組織關系轉接、積極分子考察等工作形式有效實現,將黨建工作轉變為網絡化、系統化、智能化。其次,實現黨員教育的智慧化發展。在黨建工作創新當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電視、微信、短信、網絡教育等平臺進行調整,這就黨建工作需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網上黨員培訓系統內容,在利用在線圖書室技術、網上黨建資料室或黨建研究室等網絡技術,有效為黨員提供點播式、定單式或自主式學習培訓系統,這樣才能解決黨員在工作當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而提升黨員整體工作效率和專業能力,提升黨建工作創新工作的實效性。
3 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我國社會的良好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并且也為黨建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新鮮血液,黨建工作在進行創新時一定要有效結合“互聯網+”特點和優勢,發揮“互聯網+”的重要作用的同時,更好的促進我國黨建工作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鄭洪濤.適應“互聯網+”新常態助推黨建工作創新[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5,06:19-20.
[2]張麗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和創新企業黨建工作[A].《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2016:2.
[3]張羿;黎蔚;黃麗.新常態下國企黨建工作的互聯網思維[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6(2):38.
作者簡介
鄧晴文(1988-),女,重慶人,漢,助理工程師(此論文需要用來憑政工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