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鄒潔
摘 要:文章對于“最近發展區”提的基本觀點進行討論,發表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并結合了自身的事例和感受提出了一些比較更新性的看法——因材施教的動態性與發展性。并談及到了在“最近發展區”觀點大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的利弊,同時也對教育的未來提出自己美好的憧憬。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對整個教育領域的影響很大。與皮亞杰等人不同,他更加強調的是教學與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可以說維果斯基引領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的發展,讓大家對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時讓人們也更加思考教育與發展之間的重要聯系。
我特別同意最新提出的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觀這一觀點,我們現在應該對“因材施教”提出自己更具發展眼光的全新解釋,強調的”材“的動態性和發展性。“在維果茨基看來,僅僅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進行教育是保守、落后的,有效的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去引導發展。”[1]確實,只是跟著學生們的現有水平進行教學太過被動了,而且學生們無法很好很快地提升,就像是已學習已理解的知識,同時這樣非常缺少挑戰性,學生長久下去會對學習失去原本的渴望探索的心。
“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優勢就在于實踐性很強。教育學方面理論數不勝數,大部分只能供來學習參考,但是維果茨基的觀點是實踐大于理論,在真正的學習活動中給予老師和學生們的幫助是非常有突破性和指導性的,例如支架式教學理論。“支架式教學包括三個環節:(1)預熱(etudes)。這是教學的開始階段,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并提供可能獲得的工具。(2)探索(exploration)。教師先為學生確立目標,讓學生探索嘗試,教師會對探索的方向加以控制。此時教師可以給以學生啟發引導,可以做演示,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也可給學生反饋等,但要逐步增加問題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3)獨立探索(excursion)。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決定探索的方向和問題,選擇自己的方法,獨立進行探索。這時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探索不同的問題。”[2]在自主學習中運用這些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預習的時候,首先要預熱,思考這方面的學習將運用在哪些方面,這個知識點是對于以前哪些知識點的升華。基本的思考都沒有而盲目的學習,只能夠被稱為低品質勤奮者,也就是盲目地、沒有頭腦的努力。要給自己確立一個可以達到的但是稍微有點難度的目標,在目前自己的條件和目標之間進行探索和努力,最終達到最后的目標。而且在現在這個網絡先進的時代,我們可以自己百度、谷歌甚至是去一些相對權威的網站里找相關的書籍找期刊給予自己必要的幫助,這就分擔了老師回答自己的問題,帶領自己跨越最近發展區的重任。當然老師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必不可少的。
“維果茨基把兒童與成人、兒童與同伴之間的共同活動看成是兒童發展的社會源泉,指出教學的本質即交往,這種交往包括師生間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平等溝通與相互作用。”[3]我覺得這句話我非常贊同,這幾年不論是教育的方式、教學設計、教學模式都有改革和突破。
深有體會的是學校課堂教學模式改成了小組互動學習的方式,不再是老師主講,而是學生來做課堂中的主人,由學生進行主講。老師只是對我們進過討論和研究之后也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講解。教學效果非常好。因為學生要進行講解,所以必須要提前把所有的知識點預習好,甚至還要自己去補充去找資料,提前在腦海中演練如何給同學們講解他們才會很快聽懂,把可能遇到的問題也都要想到。大家也都明白對知識點掌握的最牢靠最透徹的人其實就是教師本身了,如果現在自己變身成為了教師,這其實也就是在激勵著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合作學習。而且之前老師會發放相應的導學案幫助學生們進行前期的準備學習,這樣學生們也不會盲目,而是對知識點有了一個線索主線,這樣也能更快更好地幫助學生。這種方式這不僅僅算是整個教學模式的改革,還讓學生從未上大學開始,就自己學會了教學設計,不僅自己會越來越懂得如何跟別人講解,同時也深刻地記住了該知識點,提升了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成果。
我認為改革中比較成功的一點其實也是最大限度的找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的定義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由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后者則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能力較強的同伴合作時,兒童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4]我們平時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不會的題目就會直接向老師尋求幫助,然后老師告訴你了正確答案,可能你當時記住了,但是后來沒過多久就會忘記了,這樣其實就算是你發現了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然后尋求到了老師的幫助,也沒有很有效的提升。但是在課程改革以后,學生講解和討論之后還是不能解決的問題才由老師進行解答,或者是對于某些問題老師有更加簡便又好的解法才會中間打斷加入討論。這樣不僅是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們自己找到了自己最極限處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利用最近發展區,從而使學生們不管是知識還是能力都可以有很大提升的一次改革,所以我認為這是很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徐美娜.“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對教育的影響與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第24卷第5期.14~23
[2]常鳳,周本偉.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標研究·基礎教育,第137期.25~27
[3]王穎.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應用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第220期.180~183
[4]馮瑋.“最近發展區”與“支架式教學”——論基礎美術教學過程最優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