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樞
建立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制度的路徑思考
劉家樞
第三方評估制度;職業院校;路徑
中國職業教育規模世界第一,但在規模“大躍進”的同時,質量問題廣受詬病。2004年起,教育部建立對職業院校五年一輪的強制性評估制度。但是,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評估結果社會認可度低,未能解決職業教育質量問題,“教育質量提升遭遇評價不完備的困境,未有可顯示的改進”。[1]具體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高職院校評估基本制度。2004年開始,國家初步建立起五年一輪的高職院校評估制度,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規范院校辦學、改善辦學條件的作用。但問題很多:“未能有效節制被評估數據與材料注水現象”“國家評估獨大,社會認可度低”“內部評估、社會評估與國家評估準則不分,定位不準,缺失有指導意義的各類型評估準則”。[2]“從2005年對53所高職院校的評估情況來看,被評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均被評定為合格以上,優秀率達到71.7%,另有69.8%的院校做到了特色鮮明。”[3]再比如評估結果大面積優秀,評估成為走過場;“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內涵及其與職業教育質量的關系不清晰;行政干預的低質量與利益交換普遍存在。
教育行政部門文件中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的政策表達混亂。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收企業參加教育質量評估”,此后在《關于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行業指導作用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近十份文件中都明確了實施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的政策方向,但各文件表達混亂,表現在:一是沒有提出實施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的法定依據。二是對實施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內容表述混亂,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滿意度、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專業教學情況等八種表述,究竟評什么不確定。三是對第三方評估主體的表述混亂,“社會、行業、企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等多方參與”“行業企業為主導,就業(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企業、用人單位,各類專業組織”等等,第三方評估主體的內涵并沒有弄清楚。四是對第三方評估制度目標表述不統一。是普遍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強制性評估,還是職業院校自主選擇的自愿性評估?是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質量體系評估,還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結果進行評估?五是評估結果應用不明確。是作為對職業院校優勝劣汰的直接依據,還是提供給社會作為對院校與畢業生選擇的依據,或是作為政府對職業院校辦學績效考評及確定經費額度的依據?六是是基于國家法律法規、國際準則建立專業化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制度,還是對已有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評估制度作修訂完善?這一系列問題導致人們認識上的混亂與實踐上的盲目,加劇了職業教育質量問題的嚴重性。
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研究的滯后與混亂表述。以“職業教育第三方質量評估”為題目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從2008年到現在共有35篇相關論文(截至2017年4月10日)。經過分析發現:一是這一領域系統的理論研究成果極少;二是所有研究都沒有提出開展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的法定依據,多是文件解讀或是經驗總結;三是出現各種各樣的“第三方”,理論研究無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職業教育面臨學歷文憑、職業資格證書國際認可度低等問題,無法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變為中國產業競爭優勢,從制度建設上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一是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建立了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制度,職業教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部門,產業貢獻份額不斷提升。2006—2007財年澳大利亞教育服務出口價值達到117億澳元,成為澳第三大出口產業。[4]二是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承諾開放職業教育產業,應建立與國際職業教育接軌的職教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與管理制度。三是中國職業教育質量的問題與現行評估政策的失效,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評估制度成為國家政策目標。四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職業教育標準與第三方評價制度,是助力實現“一帶一路”發展目標的長期要求。
世界質量管理已經進入標準化階段,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是適用于行業的統一管理規范。質量管理專業化、標準化、制度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有力保障。由取得認證資質的機構與人員依據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組織的認證與評估,是權威有效的第三方評估。根據中國2003年出臺、201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評估不太符合《條例》的原則與要求,依據《條例》,借鑒發達國家教育質量控制經驗,建立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制度路徑如下:
以《條例》為法定依據。《條例》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認證認可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國家實行統一的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制度”,這是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估制度的法定依據。
職業教育第三方評估的對象是職業院校質量管理體系。職業教育提供的是教育服務,保障教育服務質量必須依靠對整個教育組織全面進入、全員參與、全程控制,所以要評估職業院校質量管理體系。
選擇專業化“第三方”擔任評估主體。《條例》第九條規定認證機構必須經國務院認證認可監督管理部門批準,依法取得法人資格,可從事批準范圍內認證活動。第十條規定設立認證機構應當具有場所和設施、管理制度、注冊資本、專職認證人員的條件,第十四條規定“認證機構不得與行政機關存在利益關系”。教育行政部門和評估實施機構及行業協會、企業、家長、學生及社會研究機構不具備《條例》規定的資質,必須選擇專業化“第三方”擔任評估主體。
建立職業院校質量內控與專業機構外控共同作用的工作體系。遵循質量管理領導作用原則,最高領導直接負責并成立直接管理的質量管理辦公室,開展全員專門培訓,建立制度化運轉的內控系統。由專業第三方定期開展外部審核,建立內外共同發揮作用的工作體系。
設立專門化職業教育質量管理體制。發達國家都設有負責質量管理的專門機構,英國1997年成立了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QAA)。[5]我國各地質監部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辦發〔2013〕18號)開展了企業首席質量官任職培訓教育工作。[6]教育質量管理部門和職業院校都應建立直接有效、責任明晰的質量管理體制。
建立專業第三方評估結果公布制度。政府設立向專業第三方質量評估機構購買服務的專項經費,調動職業院校提升質量的積極性,定期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并建立院校淘汰制度,持續改進質量管理工作。
[1]中華教育改進社.2016年中國教育改進報告[EB/OL].http://www.ceiiedu.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513,2017-02-27.
[2]程曉云.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5(21):22.
[3]郭揚.高等職業教育:從“水平評估”到“工作評估”[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8(2):20-23.
[4]趙強.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產業發展探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1(2):85-90.
[5]唐霞.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52-59.
[6]北京質量協會.企業首席質量官任職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1.
(作者單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G717
C
1005-6009(2017)44-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