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康
【討論】
引領職教走向“國際輸出”的新時代
孟 康
當下的中國職教已經走進“國際輸出”的新時代。
一是面向世界,確立職教的“國際視野”。隨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深度融入,當下的“國際視野”,是立足中國并環視世界,了解世界職教發展的歷史,了解包括中國職教在內的世界職教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提出解決世界職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的發展對策,與其他各國一起推進世界職教的全球化發展。由此可見,真正的職教“國際化視野”,應是從立足本國到關注全球職教,從單向審視國別職教到全息環視各國職教,從局部參與到整體融入世界職教。
二是擁抱世界,拓展職教的“國際胸襟”。首先這種胸襟是開放的。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美國的工學交替模式等在我國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皆有學習借鑒和發展試點。其次這種胸襟是包容的。國外職教發展模式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成為改良模式或者是混合發展模式。這些變式不僅適應了中國國情,也體現了中國職教的發展智慧。第三,這種胸襟還是有抱負的。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職教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體系完備的體現終身教育發展理念的職教,其所取得的經驗與教訓也為世界職教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類似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和思考方略。
三是競逐世界,開展職教的“國際行動”。在互連互通互融的全球化背景下。職教的“國際行動”已經由過去的單向行動變成現在的雙向互動。首先是構建雙向互動的合作平臺。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與全球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的職教國際交流格局。主要有國家政府層面的職教政策對話交流(中英、中歐、中國與東盟、中國與非盟等)、職業院校教育交流(國內外不同層次的人才交流)與跨國公司(甲骨文、西門子、英特爾等知名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其次是開展與國外職業院校的學分學歷互認、學位互授聯授、專業技術證書互認,主要有交流生、交換生以及聯合培養生等形式。國外學生到中國不同類型的職業院校接受職教已經不是新聞而是常態。第三是中國優質職教資源的對外輻射行動。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國際發展戰略下,職業教育是教育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中國職教的國際輸出已經成為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必然,更是中國教育質量和水平的綜合體現和軟實力的魅力彰顯。
審視當下中國職教的國際化,不難發現,我們的發展水平還有待提升,國際認同度還不夠高,走出去的道路還很曲折。因此,必須夯實中國職教國際化基礎,生成“輸出”的膽氣與魄力,強化對國際競爭規則的理解和規律的把握,突出國際化策略的選擇,確保參與國際競爭的教育主權和利益。總之,以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國際的未來中國職教,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育局)
G717
C
1005-6009(2017)44-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