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教師團隊建設的“完整”實踐
孫朝仁
教師發展;團隊建設;完整實踐
教師團隊建設是一所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永恒話題,也是學校整體實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要素。研究并實踐教師團隊建設方法、路徑的案例和經驗層出不窮。但是,目前各種教師團隊建設的方法和路徑以及經驗中,更多的是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某一方面著手,而忽視了其整體性,更很少有頂層設計與行為上的“完整”實踐舉措。
研讀本期推出的連云港市蒼梧小學關于教師團隊建設以及教師個人成長感悟的一組文章,筆者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完整”。對蒼梧小學筆者并不陌生,對戴詠芳校長也非常熟悉,學校的諸多創新舉措也略知一二。然而,讀著這些文字,筆者不覺“陌生”起來。這些疊加的印象在我腦海中慢慢變成一種“現象”,透過現象去分析,我們會發現蒼梧小學在教師團隊建設方面進行了“完整”的實踐,體現了該校在教師團隊建設上的真正意蘊。
一般來說,對教師行業的認識有三個層次。教師首先是一個職業,是社會上眾多職業中的一種,是能取得一定經濟收入的教育行業的工作者,“職業”是一種謀生的手段,這是第一層次的認識。教師又是“專門”從事教育這個職業的,其理所應當是“專業技術”人員,教師的發展說到底是教師專業的發展,這是第二層次的認識。引領教師將教師這一職業當作事業來看待,應該是第三層次的認識。通常意義上來說,“事業”是指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對社會發展有一定影響的經常性活動,它是正面的、持續的、陽光的和有社會聲望的。教育正是如此,把教育當作事業應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這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曾說過,“誰要沒有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強烈的志向,也不能夠熱烈地把這個志向體現于事業上”。因此,教師團隊建設在認識境界上必須上升到“教育事業”這一層次,唯如此,教師才能快樂地與學生一同成長和發展。蒼梧小學精心提煉了“做一片美的葉子”的核心理念,致力孕育“普愛尚美”的校訓和“尊重·合作·雅致”的校風,讓教師們成為具有高遠認識境界的現代教師,就較好地實現了“職業—專業—事業”的自我提升。杜雨婷老師初入學校時的一句“我大概會很沒出息地說:‘怕’”,到后來的“回首來時路,梧葉蒼蒼,不知不覺,我已為其中一葉”的感慨,就是從對“教師職業”的畏懼感到“教育事業”的幸福感的一種華麗轉身。杜老師就是學校引領教師將“職業”發展到“事業”的眾多教師中的一個代表。
“教師的發展就是專業的發展”已成為共識,教師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師培養成專業化的教師,這里不妨簡稱為“專師”。“教師專業化”的前提是許多教師只是一個“半專業”或“準專業”的人,因此,教師團隊建設需要努力使教師職業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符合完全“專業”標準的專業性職業。這對多數學校而言,已然不易。也有一些學校在培養“專師”的基礎上,在大力打造“優秀教師”或者是培養“卓越教師”,但在培養目標上,定位于培養“雅師”的并不多見。
蒼梧小學在教師團隊建設上,其目標定位從“專師—優師—雅師”逐級攀升,并有自己的特定而具體的內涵。即“品德優秀、素質優良、能力優異、成就優勝”的教師為“優師”,而“有書卷雅氣、行為雅正、情趣雅致”的教師為“雅師”。學校傾力打造“學習共同體、實踐共同體、研究共同體”,旨在讓不同層面的教師在各自所屬的共同體中不斷“刷新”自己,通過“私人定制”實現個體與共同體的“共生、共進、共榮”。在這樣的共同體中,秦濤老師的切身體會是 “幸福快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讓自己快樂,讓孩子快樂,讓家長快樂,校園才會真正成為滋養美好童年的搖籃,成長才會永遠充滿陽光般暖暖的味道。”筆者認為,秦老師的“味道”中一定含有“雅味”,他文章中的一行行詩句更能推斷出是“雅師”所為。蒼梧小學作為一所2013年8月才獨立建制的年輕學校,在短短的4年中已經兩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優秀團隊獎”,可以推想,這所學校中像秦老師這樣的“優雅之師”一定不少。
有調查表明,當下的一些教師專業發展意識不足、職業倦怠現象明顯。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教育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和教師自身有關。一方面,從外部環境看,教師整體社會地位偏低,人數龐大,社會、家長的要求與教師群體所能達到的能力有落差,教育生態環境惡化;另一方面,在內部環境上,優質學校教師工作量偏大,工作負荷較重,缺少人文氣息,教師的工作壓力、心理負擔和生活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第三,從教師自身看,教師專業發展難以適應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很大一部分專業習慣不能適應教育轉型的需要,教師的職業精神、職業能力和職業境界不能適應教育的新要求。所有這些,在教師團隊建設上,都需要學校進行頂層設計,從專業學習到專業生活,從專業生活到教育生活,讓教師在專業和精神乃至生活狀態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是破解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劑良方。
拉馬拉杰是沃頓商學院管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她和沃頓商學院教授巴薩德合作進行了一項員工倦怠的研究。巴薩德指出:“員工最大的不滿之一,在于他們的工作沒有獲得組織足夠的認同,而尊重是認同的組成因素之一。當員工感到自己沒有受到組織的尊重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更劇烈的倦怠情緒。”這也正如拉馬拉杰所說:“通常并不是工作本身讓人筋疲力盡,問題在于組織本身。”蒼梧小學教師團隊建設的出發點是“教師首先是個完整的人”,凸顯了學校管理上的一種“尊重”情懷。特別是設計了“幸福秘方”“生活秀場”“迎春歡歌”等一些頗具“煙火味”的活動,讓教師把校園當成家,把同事當成家人,這讓看起來“高大上”的教師團隊建設有了“接地氣”的載體,涵蓋了專業學習、教育教學、生活體驗等方方面面,使得教師“合群、向上”。王偉老師在專業成長“瓶頸期”的四年中,歷經“喚醒學習熱情的培訓”“搭建發展平臺的活動”“創設多維成長的比賽”,從心底發出“培訓學習,果真是最好的福利”的感慨,這也印證了戴校長的觀點,那就是“學校發展關鍵是教師個人的發展,教師個人發展關鍵是培訓學習!培訓學習,是我們為每位老師準備的‘福利’”。可以說,學校在遵循教師團隊建設“互惠”原則的前提下,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發展內需、促發了教學能力內生、豐富了教育生活內涵。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教育的最終價值與追求應該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蒼梧小學在教師團隊建設上的“完整”實踐,是讓教師平等分享成長機遇的一種有效作為,是“尊重”每個教師自主發展的一種積極表現,也是使教師建立對學校歸屬感的一種創新舉措,還是使教師體驗到職業生活幸福感的一個必要抓手,更是教師成長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借用一下,也可以這樣說,“有其師,必有其生”,看蒼梧小學的學生“開心”的樣子也能反觀教師“幸福”的樣態。
G451
B
1005-6009(2017)78-0048-02
(作者系江蘇省連云港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