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
在行吟中體味生命的真意
鐘 演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近30年。回首這漫長而又短暫的語文教育生涯,我發現“語文”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教學使我領略到人生道路上的無限風光。多年來,我靜心教書,潛心育人,依憑自己對語文的一片摯愛之情,辛苦并快樂著!我感受到了專業成長給我帶來的幸福,也體味到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成長給我帶來的喜悅。
回顧自己剛剛踏上講臺時,為了能夠盡快地進入教師這一角色,我在三個方面著力下了番苦功。一是多讀書。我不斷地從書中吸取養分,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燈下孜孜不倦地讀書,清晨酣暢淋漓地寫作,讓我的成長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二是多聽課。“追尋名師的足跡,感受名師的風采”為我的成長搭建了更高的平臺。從優秀教師身上學習,學習他們如何備課、上課,如何駕馭課堂、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如何選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生成新的課程資源等等。三是多展現。我的專業成長伴隨著不斷地“開課”:電視錄像課《死海不死》榮獲市級一等獎,省級課題“主動性教育”展示課中開設的《白毛女》獲得好評,在無錫市語文教師賽課中執教《范進中舉》獲得一等獎,在無錫教育電視臺“名師講壇”主講《中考沖刺全攻略》。至今還記得當時一位聽課教師的反饋:沒有華麗的多媒體畫面,她卻用豐富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了中華語言文字的美麗;沒有熱鬧的活動場面,她卻用層層遞進的設疑啟迪學生的智慧,鋪就學生走向語文學習的成功之路。樸實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時時撞擊出思維的火花,這真是樸實、平實、豐實的語文課。
在語文教學這塊芳草地上,我始終牢記自己是一位普通平凡的“耕夫”。每節課,我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懷著平等、和善、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學生。課堂上我和學生地位平等,作為引導者、合作者、解惑者、欣賞者,我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博采眾長,關注語文與生活、語文與人生的聯系。通過閱讀,幫助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塑造完美的人格。我深知要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信任的教師,必須要做到“嚴教與關愛融合,品德與才能兼備”。為此,我一直在努力,不斷更新自己,始終使自己的理念與實踐處于語文學科前沿,讓自己在教海中揚帆起航。
“課堂內外有萬水千山,課本內外有萬紫千紅”。語文教育的最高使命是“立人”,語文課程是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的載體,語文教學的最大的意義在于學生能在與教師、同伴或文本的對話中領略世界與生命的無限風光。語文的終極價值——智慧、真、善、美,是最大的“人學”。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這樣的教學主張:
追求詩意。我一直認為,一位充滿詩性的教師,能夠發掘學生的無限潛能,能夠為學生的創作尋找靈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樂趣。創作“課文感懷詩”讓學生們對語文學習多了一種全新的體驗,激發他們用誠摯的熱情、抒情的語言,詮釋著對課文獨到的見地,這種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深入研讀課文,更是一個把握課文內涵、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過程。想象使文本栩栩如生,如溪水暢流,靈氣飛揚,激起陣陣美麗的浪花。我不時為學生的童心所打動,不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詩人,他們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情感。學生們和著優美的音樂把自己創作的詩放聲吟誦,教室里高潮迭起,掌聲雷動,激起陣陣波瀾!臺灣作家蔣勛曾說:“要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文學和電影,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從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中,從春夏秋冬,從身邊的景、事、物中,從回憶、想象和感受中,體會詩意人生。”受此啟發,在教學中我經常選擇一些內容豐富、構思巧妙的對聯,介紹給學生,并進行賞析。有時,還讓學生自選對聯,寫鑒賞文章,然后互相交流。對聯教學培養了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也使學生陶冶了情操,修養了氣質。
對聯以其精煉的文學形式喚起了學生濃郁的美感。我曾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創作對聯來點評課文,可以概括課文主旨,可以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概括課文的情節線索,還可以概括課文的藝術特色;可對課文作全面的概括,也可以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點做出概括。可以單篇課文作對,也可以用兩篇課文分作上、下聯,還可以一篇課文作幾聯。學生自由撰寫,激揚文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無論是《社戲》的“趙莊看戲,小旦老旦,枯燥乏味終生厭;河中搖船,雙喜阿發,聰明淳樸最難忘”,《變色龍》的“對狗忽斥忽贊,好一副奴才嘴臉;對人乍憐乍嚇,生就是走狗模樣”,還是《孔乙己》的“滿口之乎者也,自命不凡終被笑;一生好喝懶做,偶為偷竊定遭難”……學生在這種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對創作出的好對聯大多能過目不忘,而且還延伸了課堂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不僅對課文內容理解、把握作品精髓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了語文學科素養。
崇尚本色。我一直追求“本色課堂”——設置豐富的教育情境:主題演講、問題討論、合作探究、師生對話、短劇表演、深情誦讀、觀看影片。我以為,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漢語中可愛的元素,排列組合成為鮮活的佳句,和學生一起沉浸其中,含英咀華。舍得在課上做一些“無用功”——讓學生看課外書,讓學生講故事,讓學生評作文……要注重語文情趣,課堂上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無非是想傳遞一種語文情趣。許多年后,學生對課本上的東西也許會忘記,但這些語文活動一定會留在他們童年的記憶里。
課本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學習方式,集讀、寫、演為一體。學生表演聲情并茂、亦莊亦諧,美妙精彩,這可以從他們的作文中看出,此舉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素材,而且,親身參與的快樂體驗會長久地留在他們的記憶中。演者動其容,觀者動其心,一篇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也就應運而生了。以下的作文片斷可見一斑:
一陣陣笑聲從班級門口傳來。哦!原來是同學們在表演課本劇——《變色龍》。一場場繪聲繪色的表演吸引著所有人的眼球,一句句生動幽默的對白,一幕幕鮮活深刻的場景,讓我們在笑聲中記住了欺下媚上的“變色龍”警官。雖然擠不出太多的時間來排練,但是同學們憑借自己敏捷的思維和機智的應變,卻也表演得有模有樣,入木三分。最有創意的,要數肢體語言最豐富的“張警官”一組了。他本人扮演的奧楚蔑洛夫警官很是敬業,還特地做了個假發,上書“火紅”兩個大字呼應原文,一身黑色的服裝,敞開的大衣,果斷的動作和威嚴的語氣……身后的跟班又是端茶送水,又是幫警官扇風,忙得片刻不停。一句“哎喲喂”的地道無錫話,立即引爆全場氣氛,沒想到他們竟然用無錫話來演繹!讓故事離我們的生活近了不少,仿佛就悄悄地發生在你的身邊。看似波瀾不驚的表演下蘊藏著多么深刻的諷刺和批判!
貼近生活。學校中一群熱愛寫作的師生組建了“北斗星”文學社和《習作》《翔鳳》刊物,它們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才能得以展示、個性得以張揚、成就得以體現的舞臺,自誕生之日起便深受學生的喜歡。刊物中的小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掃視現實生活的各個層面,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個性體驗。這些習作,或描繪身處課堂,知識燃起了青春不倦的激情;或記述街頭漫步,捕捉生活精彩的瞬間;或謳歌親情,寄托兒女情思;或情系同學,崇尚同窗友情……盡管帶著幾分稚氣,帶著幾分天真,但是意出自然,感情真摯,字里行間都能觸摸到一顆顆至真至善、年輕向上的心。校刊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校園精神生活,營造了一種人文氛圍,增加了語文活動的廣度和力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組還經常組織讀書活動,定期出版閱讀專刊,提升了學生的文學修養,學校每年定期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比賽”,讓學生的個性發展得到充分展示,實踐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認為“就事論事”式的語文課是干癟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融洽師生感情,也為各具特長的學生提供了施展的舞臺,更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拓展和提升了學生的發展內涵,從而營造出更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關心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細膩的心靈去尋覓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這樣才能讀懂生活,寫出生命之美,繼而以他們的心、他們的筆去創造生活之美,提升生命價值。
“一花獨放不是春”。走上中層崗位后我積極發揮個人的專業示范和輻射作用,主動承擔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任務,和周圍的教師們一起成長,帶領他們共同進步,手把手地指導青年教師開設各級各類研究課、示范課。我始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帶領著語文組同仁,甘當青年教師的綠葉,悉心指導、共同探討,在教學行為、教學細節方面出謀劃策,帶領他們研究教材、設計教法、制作課件。我歡迎青年教師隨時到我的課堂聽課,將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和思考,傳遞給年輕教師,發揮骨干示范作用,當好“領頭雁”。在教學研修活動中與教師們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幫助團隊成員完善教學設計,把備課組建設成學習型組織。我積極提倡教師寫教育隨筆、教學故事、教學案例等,鼓勵教師通過多種反思、總結、交流,將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不斷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和潛力。通過對話交流、學習取經、教學展示、切磋研討等研修活動,形成協作探索的良好氛圍,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學校的學習型組織“教師項目研修中心”的活動豐富多彩,一大批教師從微型課題研究做起,不斷探索,迅速成長,有的已成為教學上的行家里手。一批青年教師在國家、省、市級優質課競賽中脫穎而出。語文教研組獲得 “無錫市巾幗示范崗”稱號,“教師項目研修中心”榮獲無錫市“青年文明號”表彰。
回望自己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理想的激勵、教育的自覺力生長與同事間的互學互進的結果。每一個教學設計的苦心孤詣,每一節課的揮灑自如,其背后都是教育自覺力的支撐,包括對教育之愛的個性詮釋、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有品質的閱讀生活……
從教29年,我得到了很多前輩無私的提攜和語文同仁真誠的幫助,忘不了積余實驗學校的老校長秦薔云,她引領我們在教學上追求簡潔高效、腳踏實地;忘不了鳳翔實驗學校前任校長許昌良倡導的“本色課堂”實踐,在其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堅持著“詩意·本色·生活”的課堂追求。如果說語文教學是浩瀚的大海,而我涉足的領域只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滴水。“風在水上寫詩,云在天空寫詩,燈在書上寫詩”,感謝陪伴我一路同行的領導和團隊伙伴們,我會永遠帶著一顆虔誠與感恩的心,不忘初心,一路前行,在行吟中體味生命的真意。

·人物檔案·鐘演,高級教師,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副校長。江蘇省中考優秀指導教師、無錫市“名教師”、無錫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無錫市教育科研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后備人才。長期耕耘在初中語文教學一線,語文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基本功扎實,尤其是在作文教學與指導方面有獨到見解。她堅持“讓寫作成為一種體驗和習慣”的理念,將“詩意·本色·生活”作為語文課堂的追求。她曾在無錫教育電視臺“名師講壇”主講《中考沖刺全攻略》,參與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有多篇論文在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世界》《江蘇教育》《中小學校長》等雜志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