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蓮
挖掘支線故事 促進班級管理
王桂蓮
關注小學生身上的支線故事,能讓小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逐步用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看待自己的問題,形成正向能量的積極傳播,促進班級管理。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尋找學生身上的支線故事:在活動中運用支線故事,建設班風;細節中挖掘支線故事,完善自我;發現亮點,匯聚支線故事,構建自我。
小學生;支線故事;班級管理
小學生身上經常有被忽略的故事,如帶有積極色彩的故事、有所觸動的故事、有所改變的故事、有重要意義的故事等,這些故事稱作支線故事。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尋找學生的支線故事,因為在支線故事里,往往隱藏著美好與力量。關注小學生身上的支線故事,能讓小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逐步用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看待自己的問題,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學會解決問題,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形成正向能量的積極傳播,促進班級管理。
跳繩是學校的特色活動,筆者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習,積極參加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收獲合作的快樂。學生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練習,基本都能順利地掌握不同的跳法。尹同學看到別人都學會了,自己還是不會,就著急地哭了。筆者單獨和他交流,從學生的回答中,感受到他的著急與焦慮。當看到學生的渴望、期待以后,教師應想辦法支持,讓他們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得到認可。筆者及時表揚尹同學不服輸的勁頭,并和他一起尋找可行的方法,尹同學不斷地練習,筆者不斷地鼓勵,同學們也幫助他,為他數數、喝彩,他更愿意練習跳繩了,經常能看到他在操場上練習跳繩的身影。一段時間后,尹同學高興地告訴筆者他能夠連貫地跳繩,而且一口氣能跳20多個。筆者微笑著摸摸他的頭表揚他,并召開了班會,在班會上表揚了尹同學,讓大家知道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會碰到類似跳繩的小難題,只要有信心、有目標,像尹同學一樣努力去做、堅持到底,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體驗。
教師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發現美好故事的眼光,尊重和理解學生的想法,多去傾聽那些容易被忽略或隱藏的故事,讓這些故事成為支線故事,并給予學生動力。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如繪畫、講故事、表演、書信、留言等方式和學生交流溝通,找到支線故事的入口,再和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還要取得家長和同學的支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積極的回應、鼓勵、認同,直到問題解決。如果學生愿意和有同樣問題的同學進行交流,愿意幫助他人,和他們共同面對問題,自己將會變得更加充實,優良班風會慢慢形成,支線故事的潛在力量也會被發揮出來。
支線故事潛藏在學生的生活細節里,有時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有時在他們的面部表情中。一旦發現了學生的支線故事,教師一定要有強烈的好奇心,用恰當的方式和學生交流。
一天,平時默默無語的康康問筆者:“老師,是您幫我投的稿嗎?”筆者當時一愣,估計是她的作文獲獎或者發表了。因為這位學生平時喜愛看書,所以回答問題總是與眾不同,作文語句優美流暢。康康把她剛剛收到的《起步作文》拿出來,讓筆者看她發表的兩篇文章,還有稿費。筆者故意高聲贊嘆道:“你太棒了,我們班出了個小才女!”此時同學們都投來羨慕、贊賞的目光。筆者順勢引導:“其實,我們班有很多同學作文寫得也不錯,就是沒有機會展示出來,請康康講一講作文發表的過程,告訴大家投稿的方法和地址。”康康非常高興地完成了任務,并多次和同學交流寫作的方法。在康康的幫助下,相繼又有幾位同學的作文獲獎了,大家都很信服康康,康康自己也變得更加自信了,笑容也多了起來。
每位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長,教師需要尊重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其巨大的潛能,讓每位學生都閃爍光芒。發現并創造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支線故事,發揮故事的作用,使其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地擴大,得到父母、同學、教師的認同,也可以讓自己獲得尊重與力量,成為自己的主人,發現自我的價值,再次完善自我。
兒童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愛與友善的環境中更容易糾正錯誤,以健康的心態正視自己,以積極的行為超越過去,向好的方面發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優點和特長,鼓勵并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故事,多角度去分析,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分析問題,循循善誘,使其正確地認識自己,逐步地完善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
小柳同學的字寫得非常潦草,作業經常不按時完成,常與同學發生沖突,毫無進取心。經過觀察和了解,筆者找到與小柳溝通的有效方法。課間筆者總是主動和他交流,從動畫片到他喜歡的玩具、游戲、書、家人、班級里的事情等,無所不談。課上,筆者經常默默地走到他身邊,隨時關注他的行為表現。一段時間后,他開始喜歡和筆者交談,訴說他自己的一個個小故事。
有一次默寫了二十個詞,他寫對了十八個,筆者在他的默寫本上寫上了大大的幾個字“你進步了”,沒想到,他一整天都格外興奮,那天的家庭作業也寫得比較工整。接下來的幾個月,筆者都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上簡短的評語,鼓勵他不斷努力,如果他退步了,就寫上“要加油啊”。小柳也感受到筆者對他的關注,學習的主動意識增強,課上也能舉手發言了,雖然發言次數不多,但每次筆者都會表揚他。每位學生都希望獲得認可,面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教師要不斷地鼓勵,讓他們更有力量前進。小柳同學動作敏捷,跑步速度飛快,在校運動會上,他報名參加了200米和400米跑,并取得了兩個第一名的好成績。為此,筆者在班級中親手為他頒發了獎狀和獎品,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同學們都為他鼓掌,稱之為班級中的千里馬,從此小柳努力向上的勁頭更足了。
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小柳變了,他的成績一點一點地進步,懂得維護集體的榮譽,為班級學校爭光。全班同學也改變了對小柳的看法,對小柳有了全新的認識。畢業后,小柳還一直和筆者保持聯系,訴說自己的故事。
兒童的行為、愿望深受其信賴人的態度、言行等影響,當他們越來越清楚自己期待的生活狀態并被認同時,就越能產生向上的動力,用行動證明自己。教師要用獨特的眼光來探尋支線故事,發現他們的特點、興趣、愛好,抓住教育的切入點,多給予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想要做的事情,然后一步步成為自己的主人,去展現自己、認識自己、欣賞自己,逐步讓支線故事長大、豐厚。在不同的時間找到支線故事的軌跡,然后把他們穿在一起,讓支線故事發揮獨特作用,促使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
挖掘并運用小學生的支線故事,發現小學生身上被忽略的美好、積極、難忘的故事。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調動學生的潛在意識,激發學生內在的責任心、上進心,幫助他們完成自我塑造。讓他們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問題,并去解決問題,正確地認識自我,借助這些強大的積極力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強化自律意識,促進自我成長。形成良好的班風,強化班級管理,讓班級管理更加扎實有效。
G441
A
1005-6009(2017)32-0051-02
王桂蓮,江蘇省徐州市大屯礦區第一小學(江蘇沛縣,221611)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