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文
高中生涯教育階段分析及動態管理
劉靖文
高中生的生涯教育落地面臨著諸多難點:應試教育的觀念影響、生涯教育的時間限制、學生生涯發展的不同步性、生涯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借鑒生涯發展階段模型,高中生的生涯發展也呈現出準備、適應、定向、發展、調整與平衡等不同的階段。應對高中生生涯輔導課程進行動態化管理,包括通識培訓、專業培訓、分類指導,完善高中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階段模型;動態化管理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中畢業生自主選擇權利的放開,如何針對高中生進行生涯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高中生涯教育試圖通過引導高中生自我認知、外部認知并協助高中生進行生涯決策以促進其成長、成才和成功。其教育目的為絕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那么,如何對高中生進行生涯教育以及達到什么樣的具體目標?不同的專家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筆者希望通過對生涯教育的歷史、理論和觀點進行簡要梳理,為其主要教育形式——課程輔導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
十九世紀,西方的工業革命促進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了職業的分化與更迭。如何讓青少年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世界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生涯教育的初衷。伴隨時代的發展和專家學者的不斷努力,生涯教育現已成為西方國家學校心理輔導的一個部分。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標或任務是幫助高中生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為未來的適應和發展做準備。其意義就在于,作為高中教育有機組成部分的生涯教育有利于適應當前的高考改革要求,也有利于高中生的成長成才。
專家學者對高中生涯教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學者劉靜認為,高中生涯教育主要應該承擔兩大任務:第一,生涯教育應著眼于學生在高中階段所面臨的成長與升學的特殊需求,培養學生以選擇能力為核心的初步的人生規劃能力,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人生的初步選擇。第二,生涯規劃教育要面向未來,在把握知識經濟時代職業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適應職業變化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與重要品質。這是目前關于高中生涯教育任務或目標的主流觀點。但高中生涯教育落地面臨著諸多難點。
1.應試教育的觀念影響。
雖然新一輪高考改革旨在給高中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和升學機會,但傳統的應試觀念依舊會左右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行動。學生可能會為了取得更高的分數、更多的升學機會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業上。那么,生涯教育就可能僅僅停留在問卷的測評、生涯教育系統的使用或生涯教育材料的閱讀上。
2.生涯教育的時間限制。
由于高考的需要,很多學校對生涯教育時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壓縮,如何讓高中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完整的生涯教育成為客觀存在的難題。
3.學生生涯發展的不同步性。
根據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涯階段,由于觀念、能力、資源、環境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其發展呈現不同步性。若是在該階段不能很好地渡過,便會影響其下一階段的發展。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區別并有針對性地實施生涯教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4.生涯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學校教師缺少相關培訓,導致他們在生涯教育方面缺乏生涯理念和專業技能。學校應該激活可用的生涯教育師資資源,減少從事生涯教育的必要成本,增強生涯教育的針對性。
借鑒生涯發展階段模型,高中生的生涯階段也呈現出類似準備、適應、定向、發展、調整與平衡等不同的階段。若是某個階段沒有很好地渡過便容易形成生涯發展的困境,影響生涯發展。高中生的生涯發展應有如下幾個階段:
1.角色準備。
該階段旨在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提供基本知識、技能、才干和觀念等。高中生的準備階段在初中已經完成,但對于將來升學、就業或創業來說,該部分的教育是必要的。該階段沒有發展好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意識不足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2.角色適應。
該階段旨在熟悉環境、了解要求、明確資源,讓自己的身心適合角色的要求與任務。該階段若沒有發展好往往是因為自身資源不足造成的。一般來說,角色適應時間需要幾天到幾個學年不等,不同的人適應期不同。
3.角色定向。
該階段旨在明確角色與外在發展要求,結合自身條件作出發展定位與計劃。該階段發展不好往往是因為方向不清造成的。高中生需要在半學年到一學年不等的時間范圍內做出角色定向。
4.角色發展。
該階段旨在根據角色定向進行任務確認與實施。高中生在該階段需要結合高考選拔要求和未來社會的基本要求進行不斷地學習,獲取有關知識,培養與發展有關的能力,了解與認同有關的價值觀念等,為下個發展階段做準備。該階段沒有發展好往往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5.角色調整。
該階段旨在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客觀條件與定向之間的差距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便獲得突破與發展。例如針對影響學業發展的因素進行調整,進而促進學業發展;針對影響綜合素質評定的因素進行調整,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該階段發展不好往往是發展預期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造成的。
6.角色平衡。
做出角色調整時因自身存在顧慮、影響因素太多或投入失衡等原因,需要重新平衡角色。例如將精力過多地投入到社會實踐中而影響了學業的發展、因為學業能力的限制導致無法達到既定目標等。
1.通識培訓。
對全體教師進行必要的生涯教育理念和方法培訓,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涯教育的滲透,形成教育合力,分擔專職生涯教育教師的工作壓力。
2.專業培訓。
對有從事生涯教育意愿和具有相關基礎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讓其成為學校專職生涯教育教師,為學生提供專業服務并為全體教師提供技術支持。
3.分類指導。
針對學生的困惑,按照不同的角色階段進行分類和指導。還可以根據學生在不同角色階段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編寫指導方案,讓生涯教育有章可循。
G441
A
1005-6009(2017)32-0055-02
劉靖文,福建省仙游縣第二道德中學(福建莆田,351256)教師,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