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現場
從《琵琶行》談《“木”字旁的字》課堂教學
黃麗萍
【設計理念】
書法既不像繪畫那樣有生動有趣,也不像舞蹈那樣美妙靈動,它有的只是黑白兩色。再加上練習書法本就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更不用說小學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了。因此,培養學生對學習書法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智慧、靈感的源泉,只有充滿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論語》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那如何在書法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呢?
我們不妨來看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這首長詩所呈現的琵琶演奏技術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我們常說,書法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堂好的書法課猶如一首動人的樂曲。如果我們將《琵琶行》所描寫的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嫁接”于書法教學課堂,必定會為一向被學生視為“枯燥無味”的書法課堂增添許多樂趣。
《“木”字旁的字》一課的教學,將從“激趣導入——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有效引導——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多元評價——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精彩展示——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四個方面簡要闡述怎樣在書法課堂上創造一個美不勝收的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感受中華文化的經典中達成書寫的學習目標。
教學中,鑒于二年級的學生對字形的觀察能力還不夠強,教師將借助多媒體、動作演示等手段,來強化學生的形象記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讓“學生站在課中央”,采用“四部”寫字教學法:“讀、寫、評、改”,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循序漸進,成功創設一個有情有趣有審美的書法課堂。
【教學目標】
1.了解漢字“木”的演變過程,學會“木”字旁“林、橋、杏、朵”等字的書寫。
2.通過觀察,了解“木”字旁在不同位置時所發生的變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分析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漢字之美,從寫字中感悟做人謙虛禮讓的品格,激發學生熱愛書法藝術的熱情。
通過兵團近年來農機化發展數據,運用灰色系統預測法GM(1,1)模型,對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如表1所示。灰色系統預測法是一種時序模型預測法,對數據量要求不高,更不要求典型分布,實踐證明其預測精度較好[3]。通過預測數據可以看出,兵團在農機總動力和大中型拖拉機方面均呈增長趨勢,反映了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還將不斷地上升,在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程度上有提升空間。
【教學過程與意圖】
在書法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雖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可作用卻不小。它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那么,課的第一錘怎樣才能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呢?我們不妨來看看《琵琶行》所描寫的琵琶女,她登場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僅僅是“轉軸撥弦三兩聲”,便“未成曲調先有情”。書法課的導入如能像琵琶曲的開始一樣,以趣激情,努力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主動寫字的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
片段一
師:在植物王國里,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樹,你知道哪些樹木的名字?
生:柳樹、柏樹、桃樹、香樟樹、梧桐樹等。
師:在你們的學校里,也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樹木呢!(配樂PPT出示各種樹木的圖片,櫻花樹、銀杏樹、梧桐樹等,教師作簡單介紹)
師:這些五彩繽紛的樹木把你們的學校打扮得更加漂亮,怪不得吸引了很多的老師、同學到這里工作,學習。
師:(出示一棵樹的圖片和“木”字)小朋友,你們瞧,今天“木”爸爸也要和我們一起來上課呢,你們歡迎嗎?
生:歡迎!
師:其實,木字一開始并不是這樣寫的哦,它經歷了很多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木”爸爸的自我介紹吧。
生觀看PPT“木字的演變過程”。
(配音: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木”爸爸,早在5000多年前,我的樣子就像一棵樹,你們看,紅色圈出的筆畫就是樹根,綠色圈出的筆畫就是樹干,藍色圈出的筆畫就是樹枝,那時我們叫作甲骨文,到了商周時代,人們把漢字澆鑄在青銅器等金屬上,所以被人們稱為金文,我們的樣子也有了變化,瞧,這就是金文的“木”。到了秦代,人們把漢字寫在了竹簡或者木簡上,被稱為篆書,我的樣子也就變了,這就是小篆的“木”。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也就有了我現在的樣子了。)
師:這就是“木”的演變過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五千年的變化,不但神奇而且有趣,它們就像一個個活潑的精靈,變化無窮。
【設計意圖:首先,上課伊始用PPT呈現校園里多姿多彩的樹木,讓學生自己認一認,賞一賞,巧妙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又激起了學生對自己學校的喜愛之情。其次,悠揚的樂聲,精彩的簡介,濃濃的墨香伴隨著精美的畫面撲面而來,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的悠久歷史,漢字的神奇、有趣,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琵琶行》描寫聲音的藝術用語極為傳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想想看,如果我們在指導學生寫字時,也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大珠小珠”,那“落玉盤”的情景該是何等妙不可言呀!
(一)觀察比較法
片段二
師:(出示“木”字)這是老師用楷書書寫的一個“木”字,它是一個獨體字。在書寫時,我們要注意撇捺要舒展。木字除了可以單獨為字外,還可以作為其他漢字的偏旁。(出示“林、橋、桃、樹、楓”)瞧,這些都是帶有“木”字旁的字。(出示“木字旁”)請小朋友比一比,木字作偏旁時,它的位置和筆畫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口訣:短橫輕上揚,豎畫略偏右,左撇要收縮,一點垂下方。
師:寫字和做人一樣,也講究謙讓精神,“捺”變“點”,這在書法上叫“避讓”。
師范寫“木”字旁,(學生一邊讀口訣,一邊跟著書空)。
學生書寫,描一個,寫一個。
(播放音樂)教師巡視并適當提醒寫字姿勢。
師:你覺得他哪個筆畫寫得好,為什么?哪個筆畫還要再努力?
師:聽了同學的點評,請大家再寫一個“木”字旁,爭取寫得更好!
再次點評,給孩子的書寫打分。
【設計意圖:本片段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通過“眼觀”——觀察獨體字的“木”與“木字旁”的區別;“腦思”——引導學生把方正的漢字當成一個“生命”去看,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比如“木字旁”的“捺”變“點”,就像人的謙讓。字形的寬窄就像人的胖瘦等;“口述”——引導學生運用生動、有趣的筆畫聯想語言去描述。這樣的學習,學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不覺得疲勞,真正體現了寓教于樂。】
(二)直觀演示法
片段三
師:帶有木字旁的字在漢字王國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呢!僅《新華字典》里收錄的“木字旁”的字就多達300多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木”字旁的字。(齊讀)
師:(出示林和橋)老師從木字家族請來了兩個朋友,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漢字有什么共同點呢?(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師:(出示“林”字)兩個木手拉手做好朋友就是“林”。
師:我是木,我一個人坐在一把椅子上,可以穩穩地坐在中間,現在又來了一個木,(邀請一位小朋友)也要坐下來。我該怎么辦呢?誰來幫幫我?
生:你應該往旁邊讓一讓。
師:對呀,兩個人坐就要互相謙讓一點。所以“木”字旁的最后一筆變成了“點”。
師:為了不讓另一個“木”掉下去,還可以把手伸過去拉他一把,這在書法上叫穿插。就像這個“林”字,哪一個筆畫穿插了?
生:撇穿插了。
出示相應的口訣:點部收緊讓左撇,筆畫穿插要和諧。
師:除了做到避讓和穿插,寫好林字還需要注意什么?(出示三條橫線,注意左低右高)
師范寫“林”,學生跟著老師一起數空。
學生在練習紙上書寫,描一個,寫一個。
(播放音樂)教師巡視并適當評價。
師:老師選取了小朋友的寫字作品,誰來做小評委,說說這個同學寫得怎樣。(在觀察的時候,我們要帶著欣賞眼光去發現這個小朋友的優點,說說他哪里寫得好。哪怕是一個筆畫我們都要對他進行表揚。然后再提建議,幫助他進步。)
師:哪位小老師先來夸夸他,有沒有小建議?請你給他的書寫打分。
師:提起筆,擺好姿勢,再寫一個。
教師巡視,給孩子打分。
表揚書寫出色的孩子。
【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對字形的觀察能力還不夠強,教師和學生共坐一把椅子的形象演示,簡單明了,既強化了學生的形象記憶,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筆畫讓位、穿插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明白漢字和做人一樣,也講究謙讓精神。這樣,就將枯燥的寫字教學形象化、直觀化、趣味化,學生興致盎然。】
(三)激情挑戰法
片段四
師:(出示兩個“橋”字)老師這兒有兩座橋,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工程師,驗收一下哪座橋可以通行了,哪座橋還不能通行?為什么?
生1:右邊第一撇師平撇,要平一點,短一些。
生2:最下面的一撇是豎撇,要挺一些。
生3:木字旁的豎要往右邊移一些。
生4:橋的斜撇要撇到木字旁點的下面一點。
相機出示口訣:平撇短,豎撇挺,斜撇舒展捺呼應。
師:原來寫好橋字不僅要注意避讓,還要注意多個撇,老師也來寫一寫。學生一起書空。
師:敢不敢跟老師來挑戰?那請你們也來描一個,寫一個。
師:哪位小勇士來跟老師比一比?(學生上臺)怎么樣?(掌聲鼓勵,祝賀你挑戰成功)還有哪位小勇士愿意來挑戰?
師:讓我們再次祝賀挑戰成功的孩子,勇氣可嘉!讓我們再寫一個,爭取每個小朋友都能挑戰成功!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做小小工程師來驗收,以及學生與老師進行挑戰的小游戲,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成功激起學生成功的欲望,課堂教學的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激發,從而達到了把字寫好的目的。】
(四)自主練習法
片段五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木字旁、林和橋。回憶一下,我們是怎么學的呢?
師:我們先是看清寫這個字要注意什么?這在書法上叫“讀帖”,這第一步是“讀”。知道了注意點,我們就寫一寫,這第二步是“寫”。接著我們又相互評一評,這第三步是“評”。最后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這第四步是“改”。
師:接下來請你們用這樣的四個步驟,同桌合作學習“杏”和“朵”(出示“杏”和“朵”),一起讀。
師:小朋友發現了嗎?木字旁跑到字的上面和下面去了。是的,木字旁不僅能在字的左邊,還能在字的上邊,下邊。木在字的上面叫——木字頭;木在字的下邊叫——木字底。
師:同桌相互討論一下,“木”字旁在上邊、下邊各有什么變化?
生:“木”字旁在左邊“捺”變“點”,現在跑到上邊和下邊時,最后一筆又變回了“捺”。
生:木字頭橫變短,豎變矮了。
生:木字底橫變寬,豎變短了。
師:自己嘗試描一個寫一個。
師:同桌互評。
個別展示。學生點評。
【設計意圖:本片段教學,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分析,并以訓練為主線,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共同提高。】
總之,要想成功駕馭書法課堂,就必須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教學中,趣味盎然,時刻保持一顆靈動的心,寫出一手賞心悅目的字。
琵琶曲在短暫的停歇后,突然奇峰突起,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熱烈而奔放起來。如果我們教師也善于在課堂上利用各種評價:自評、互評、師評,再加以優美動聽的語言,推波助瀾,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那學生的鑒別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將得以提升,學生寫字的樂趣也將在多元評價中得到完美釋放。
片段六
教師評價學生的書寫:
1.你的字寫得真漂亮!
2.你寫的林字真不錯,注意了避讓和穿插。
3.這個橋字,撇捺真舒展!
學生評價同學的書寫:
1.這個木字旁,寫得簡直和老師一模一樣!
2.他的林字,注意到了左窄右寬,而且避讓和穿插都做到了!
3.他的橋字,平撇短,豎撇挺,是一座合格的橋。
教師點評學生的評價:
1.你的小眼睛真亮!善于發現!
2.你真像一位小老師,點評得很到位!
3.相信在你的幫助下,他的字會越寫越棒!
【設計意圖:多元評價是寫字指導的延續和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從字形、筆畫、結構等方面給同學中肯的建議,評定以后,再讓學生對照自己存在的問題,逐筆、逐字進行改進。學生的進步將是有目共睹的。】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江心秋月,空明澄澈,似乎也被這美妙的樂曲所陶醉,令人回味,使人遐想。我們的書法課堂也應如此,最后要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片段七
師:剛才小朋友練字的時候把字形看得仔細,寫得漂亮,你們想不想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呢?
生:想。
師:(出示書簽作品)我們先來看看一位姐姐的作品,誰來讀一讀寫作品時的要求。
生讀要求。
師:最后不能忘了落款。通常落款空開第一個字的地方開始寫,還要寫得小一點。
師范寫。
師:下面請從課桌里拿出我們的作品紙,開始創作。
學生書寫。
師:你可以把作品貼到前面的幸福樹上,也可以送給現場的老師和你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小小書法作品展示,為激發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注入了動力。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情動筆發,這時再來寫好帶有“木”字旁的字,就有更深的感悟和體會。這就如琵琶曲的最后一樣,給人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
總之,在書法課堂上,我們要做有心人,要做一個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有情有趣,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心記,好于動腦,將所學的方法融會貫通,在平時的書寫中能熟練地運用,讓我們的學生浸潤在漢字的芬芳里,流連忘返!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