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娟
互助式班主任沙龍:克服職業倦怠的有效手段*
呂 娟
班主任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這不利于教師、學生以及學校發展。互助式班主任沙龍能讓班主任克服職業倦怠,實現自我,也為班主任構筑起互助的精神家園。實施好互助式班主任沙龍要積極做好同研共讀活動,提升班主任理論素養;要做到相益而行,在實踐中共同體驗職業成長;要借助網絡新媒介,構筑快捷有效的互助平臺。
互助式;班主任沙龍,職業倦怠
班主任職業倦怠是指班主任群體在瑣碎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勞累、壓力大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緩解而出現的身心疲憊的一種狀態。班主任一旦產生職業倦怠且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調節,在工作中就會失去動力,這必然會影響他的工作效率。
1.自我效能感降低。班主任每天在校時間長,瑣碎事務性工作多,工作壓力大,甚至下班后還得處理班級事務,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之中會導致班主任時常出現情緒波動、行為消極等問題,隨之出現低自我效能感的體驗。一旦班主任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他們便開始懷疑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否認班主任工作的價值,最終影響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2.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首先,出現情緒波動的班主任往往易情緒化、情感易疲勞。在長期的事務性工作中,他們表現出消極應對、疲于奔命等狀態;以消極否定的態度對待學生,失去應有的愛心和責任心,抱著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處理工作以及師生關系。其次,出現職業倦怠的班主任容易將自身的某些負面情緒傳遞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影響。第三,處于職業倦怠之中的班主任容易將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甚至發泄到學生身上,導致教育行為失當、師生關系緊張,這會直接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必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阻礙學校長遠發展。出現職業倦怠的班主任在工作積極性上會受到很大影響,他們在學校中容易散布“千萬不要做班主任”的輿論,而在這種負面輿論之下,班主任的職業倦怠感不斷發酵,“吐槽”形成的共振非但沒有減輕班主任們的倦怠,反而更進一步加劇了班主任們的無力感和低成就感。同時,這讓年輕教師在沒有擔任班主任之前便對班主任工作 “談虎色變”,進而出現“逃離班主任”的怪象。這些都會影響一所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互助式班主任沙龍,是指以班主任名師工作室(或類似組織)為平臺,以“優勢經驗分享,交流導思,研究提能”為指導思想,以“主題微講座—互助對話—同研共讀—相益而行”為研修方法,構建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分享的互學互助模式,提升班主任工作技能與技巧,從而獲得社會、學校、家長的尊重與認可。作為班主任學習交流共同體,互助式班主任沙龍對克服班主任職業倦怠、激發班主任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具有積極意義。
1.助力班主任自我實現。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諾爾茨的“成人學習理論”認為:成人學習不同于兒童學習,成人學習具有自我指導的需求,學習意愿和他的社會職責有關,而且成人更容易受到內部和外部激勵開展學習。互助式班主任沙龍也正是契合了成人學習的特點,為班主任提升自我、促進自我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在互助式班主任沙龍中,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權威者和引領者,每個人都是學習者,同時每個人又都可以是話題的提出人,不必按照他人的旨意進行工作,當然也沒有人告訴他具體怎么做,參與者需要通過傾聽他人的智慧后主動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實現自我成長。
2.為班主任創建精神家園。在缺少人文關懷的情況下,一個人奮斗久了便會喪失最初的熱情,因為個體存在的意義需要有具有共同話語體系的共同體的存在得以實現精神上的確認。互助式班主任沙龍能夠發揮團隊的作用,為班主任們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讓他們自由地抒發情感、宣泄情緒。班主任們在交流和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中實現心與心的對話、手拉手的互助,最終促進自己在認知、動機和情感方面的發展。所以,互助式班主任沙龍為班主任群體提供了一個精神家園,有助于幫助他們找到歸屬感、信任感以及成就感。
1.同研共讀:基于敘事和對話的理論研讀。實踐表明,班主任被束縛在表象化的具體事務上,便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然而教育不能隨心所欲,教育理論是對學生發展和教育規律的提煉和總結,先進的教學實踐應當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先導。當班主任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規律和發展趨勢時,便會更具有成就感。
互助式班主任沙龍提倡在敘事和對話基礎上的理論研讀,其實質就是日常經驗的總結交流與前沿理論學習,包括個人自學與集體交流,幫助追尋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指導,并從中領悟班主任工作的真正價值。
2.共同發展:從研讀到同行的體驗式成長。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就是知識的社會協商,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一種合作和交往的過程。互助式班主任沙龍注重共同發展,這是理論向行為轉移的過程,包含體悟、論證和實踐。任何先進的理論只有被運用到實踐中去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志趣相同的人在研讀的基礎上,可以實現相互幫助,共同發展。
互助式班主任沙龍成員在反復的同研共讀活動中彼此幫助,不斷地調整自身行為,在反復論證中接受同伴中懇的建議,從中產生新的策略,再運用于新的實踐,再反思研討,不斷實踐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成長狀態。在互助式班主任沙龍中,參與者不僅完成了學習的過程,而且實現了交往的過程,有助于班主任身心的健康發展。
3.網絡互動:虛擬平臺共話發展。工作室主要負責人可以牽頭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臺,具體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專家交流平臺,包括名師工作室成員、省(市)級班主任專家、心理學(教育學)專家等,這部分人負責確定每期微講座的主題、參與人群、主持人等,為一線班主任提供盡可能科學、權威的理論支持;另一部分是互助式沙龍活動平臺,定期舉行互助式班主任沙龍,分小學、初中、高中專場,以滿足不同學段班主任的需要。專家團隊對每位班主任的困惑進行記錄,并根據其在活動中的活躍程度進行學時匯總,根據其線上活動表現確定是否優先參與互助式班主任沙龍的線下活動。總之,網絡互動具有靈活、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特點,能夠為班主任提供共同發展的新平臺。
總之,互助式班主任沙龍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融洽、互助的氛圍,倡導班主任群體內部相互促進和合作,著重引導班主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這可以讓班主任們不斷獲取自我認同感,在相互激勵中共同成長,最終克服職業倦怠,走上專業化成長的道路。
G631.5
A
1005-6009(2017)79-0048-02
呂娟,江蘇省揚州市新華中學(江蘇揚州,225002)教師,一級教師。
*本文系揚州大學教改項目“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師資供給側改革研究”(YZUJX2017-2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