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榮
讓普高教育“落地生根”
戴 榮
普高教育;教學質量;終身發展
從根本上說,教育意味著啟蒙人、解放人。從這個基本點出發,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應當是:呵護自由、培育興趣、掌握知識、啟迪智慧、樹立誠信、享受快樂。可現實情況是,本應該發展學生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能力的智育,變成了灌輸知識;本應該鼓勵崇高精神追求的德育,變成了灌輸規范;本應該培養豐富靈魂的美育,變成了灌輸技藝。得到的東西我們看到了,失去的東西我們并未發覺。得到的東西也許只是冰山一角,失去的卻是海水下面冰山的主體。
基礎教育特別是普高教育,一直面臨著這樣的兩難選擇,理想與現實、應然與實然之間充滿著矛盾。在當前基礎教育依然面臨 “三個沒有變”,即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人生的價值取向沒有變,考試配置教育資源的基本方式沒有變,高考作為選拔人才、導向素質教育的功能沒有變,在此背景下,我們既不能罔顧現實,追求教育的 “烏托邦”,也不能完全被應試教育裹挾著前行,我們要努力追求好的可以落地的普高教育。
首先,可以落地的普高教育,一定是有較高教學質量的教育。好的普高教育,一定是學生考試成績好的教育,一定是有較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育。所以我們教師要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設計好每一次的作業,出好每一張試卷,真正做到向每一節課要質量要效益、向每一次作業要成績要分數、向每一次考試要進步要信心、向每一天活動要激情要青春,與學生同甘苦,共成長,讓學校成為師生共赴生命卓越的地方。
其次,可以落地的普高教育,一定是堅持科學育人方法的教育。教師需要像樹一樣植根厚實深沉的生命沃土,像云一樣置身澄澈明凈的高遠碧空,唯有如此,才能有屬于教育的一片扎實深厚的土地與一方輕盈靈動的天空,從而喚醒學生的靈魂,讓他們回歸天性、人性,成為“全人”。我們無法選擇教材,但可以選擇教法;我們無法躲避考試,但可以躲避題海。要旗幟鮮明地摒棄“填鴨式”教學,大力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要旗幟鮮明地反對疲勞戰、消耗戰,追求教育質量,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
最后,可以落地的普高教育,一定是著眼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沒有笑聲、歌聲、吶喊聲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充斥著作業、考試和批評的教育,是變異的教育。只有學生充滿學習興趣和人生理想,教師擁有職業幸福和育人之樂,學校富有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才是值得追求的教育!我們既要為學生今天的學習考慮,也要對他們明天的升學負責,更要為他們終身的發展著想,不要為了近期的學習與明天的升學,而犧牲學生的長遠發展。教師要用最大的愛心和善意,精心呵護每一個學生,讓他們享受愛的陽光,都能溫暖、滋潤地茁壯成長。學校要從核心素養出發,建設分層的必修課程、多樣的選修課程和豐富的校本課程,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發展可能。
G630
B
1005-6009(2017)74-0076-01
(作者系江蘇省泰州市第二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