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曄
興趣導入:讓低年段兒童寫好字成為可能
劉靜曄
低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不容易沉下心去寫字。對他們來說,寫字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師要利用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多樣的考核評價,激發學生的習字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寫字,把寫字看成快樂的事,開開心心把字寫好。
寫字教學;興趣;方法;評價
寫字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要讓孩子愛上寫字,快樂地寫字并非一件易事。寫好字最初要從最簡單的基本筆畫開始臨習,這樣的臨習是很枯燥、很乏味和很艱苦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自控能力弱,好動、容易分身、沉不下心去寫字,如果不加引導,學生不容易產生對寫字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漢字本身的課程資源,根據低年級學生固有的心理特點,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學生把寫字看成快樂的事,才能把字寫好。
想讓學生愛寫字,就得讓學生對漢字本身產生興趣,讓學生感覺練字是件好玩的事情。漢字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只要為學生做適當的講解,他們就會感受到漢字的無窮魅力。
漢字濃縮了遠古真實的生活畫面,保存了中華民族珍貴的悠久歷史。它從簡單的圖形到今天明朗的線條,雖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但它的最基本的形態依然保留著。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我們可以通過圖字對照,重現象形字的形象。一年級下冊《識字3》中安排了“舟、竹、石、泉、川、燕”六個象形字的“演變表”。通過“演變表”讓學生明白現代字是由實物—古文字—今文字這樣演變來的。讓學生看圖和古文字來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說說理由。學生興趣盎然,在熱烈的議論中,幾個生字的形、音、義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教師不要過多講述有關造字規律和漢字演變知識,應重在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形聲字歸類識字的方法也很有意思。一年級下冊《識字8》中就利用轉盤圖,顯示基本字“青”換上不同偏旁可組成“清、蜻、情、請、睛、晴”六個字,揭示了這組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轉盤圖頂端的“青”是基本字,也是這組字的聲旁,分列在字周邊的6個偏旁是這組字的形旁。通過轉盤演示,使學生充滿情趣地領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還可以利用順口溜來激發學生對這些形聲字的興趣。例如“泡、袍、跑、炮、刨、抱”可以用這樣的順口溜:有水吹泡泡,有衣做衣袍,有足飛快跑,有火能點炮,用刀刨一刨,伸手來擁抱。用兒歌、順口溜來教,既增加了趣味性,還能增加孩子對漢字、對練字的興趣,可謂好處多多。
學字練字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因而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幽默式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肯定更加容易接受,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1.巧用兒歌。
小學生寫字講究筆筆到位,字字端正。因此,基本筆畫是寫好字的基礎。而一味注重技法操練的寫字教學,難免單調乏味,導致許多孩子淺嘗輒止,不愿深入。兒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文字簡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把筆畫造型等編成兒歌,讓學生樂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可以把基本筆畫編在一起,如:“橫要平,豎要直,點如露珠往下垂。撇有鋒,捺有腳,鉤尖折彎提如劍。”也可以每個基本筆畫細化成一首兒歌,比如“橫”:斜橫就像蹺蹺板,左邊低低右高高,左低右高要明顯。“提”:起筆重重右上行,輕輕收筆尖一些。不僅是基本筆畫,每個漢字也都可以用兒歌的形式來講解書寫要領。比如筆畫非常多的“趣”字,可以編成這樣的兒歌:走字捺要長,取字捺改點,筆畫互避讓,各部要靠緊。半包圍結構的字:左下包右上,左下捺舒展,右上要收緊,主次才分明。學生會讀會背兒歌的同時,他們已經掌握了如何寫好漢字的訣竅,此時,寫字的負擔真正變為寫字的樂趣。
2.活用故事。
小學生愛聽故事,故事中有奇妙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生動的情節、鮮活的人物形象。處在學齡階段的兒童本身就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每當聽故事時,他們旺盛的求知欲就會感到極大的滿足。通過生動的故事,可以讓他們明白道理,學到知識,從而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這樣的寫字指導,遠比說教的效果好過百倍千倍。如教學生寫“爬”字,可以編成故事:“爪”哥哥和“巴”弟弟一起去爬山(出示“爬”),巴弟弟累了,爪哥哥伸出長長的手臂拉了巴弟弟一把,他們終于都爬上了山頂。學生聽了故事,很快就說出了“爬”字該怎樣寫:爪是哥哥,要寫大些,巴要寫小些,而且靠得很緊,爪的一捺要寫得長些。再如“毛”字的主筆豎彎鉤可以說成“像浮在水面上的大白鵝,它有長長的鵝脖子,舒展的鵝身子,還有翹起的尾巴。”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要靈活運用,讓故事為寫字教學“增色添味”,使寫字教學活起來。
3.善用示范。
單憑教師的講解無疑會使寫字教學顯得枯燥而乏味,某些注意點的描述又顯得抽象而不易理解。而由教師直接書寫,或運用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方式進行直觀地展示,一切就會比較容易解決了。它可以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變抽象為具體,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整個過程一目了然,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使教學顯得生動起來。在講清要領之后,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作示范、演示,邊演示邊講解每一筆的要領,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每一筆畫形成的運筆過程,讓學生親眼看到起筆、頓筆、逆鋒、出鋒是怎樣書寫完成的。通過教師的示范,能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提、按、逆、轉、輕、重、緩、急的用筆動作及特征。生動的講解,準確的示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形象動作,親眼看到了起筆、行筆、收尾的全過程,書寫漢字也就化難為易了。
小學生寫字是書法教育的啟蒙,他們正如幼苗一樣,需要我們教師細心呵護。因此,在寫字教學評價中,我們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保護學生的尊嚴,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發現亮點,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感覺練好字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從而提高寫字技能。
1.“等級+星級”評價。
等級評價主要指采用“優秀、良好、及格”這樣的等級對學生的書寫質量進行評價,星級評價是等級評價的補充。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作業批改中,要十分重視星的作用,以此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比如,描紅態度認真、筆筆到位的,可以獎勵“描紅星”;寫字姿勢好的可以獎勵“習慣星”;頁面整潔的,可以獎勵學生“整潔星”;當學生習字有進步時,可以獎勵“進步星”……而且,得星不是優等生的特權,學生只要有一方面值得認可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星星。根據作業本上的得星數量,在班級中定期評選出“書法小明星”,“書法小明星”們的作業有機會在全班展示。每一次發下作業本來,大家都忙著看自己得了幾顆星。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形象直觀,作業批改中,慷慨地送上一顆顆鮮紅的五角星,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習字的積極性。
2.“自評+互評”評價。
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評價。當寫好一個字后,隨時詢問:“你覺得自己的字寫得怎么樣?”讓學生把字與老師的范字比,與字帖上的字比。無論是自評還是互評,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評價的標準及評價原則。如書寫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的筆畫是否突出,運筆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潔。當學生有了評價的準繩之后,評價就能有的放矢。學生通過自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寫下一個字前加以改進。當然,自評不是自我批評,不能總是找缺點,我們要鼓勵學生找自己最滿意的字,說說自己這個字中哪個筆畫寫得最漂亮。在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照自己的書寫去發現別人的長處,學習借鑒,以便改進。當得到別人的贊賞時,學生的練字積極性也會大增。而當別人指出不足之處時,也能虛心接受。通過互評不僅能訓練口語交際能力、觀察分析能力,也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們不驕不躁,能正確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
3.“激勵+展示”評價。
學生有差異,寫出來的字也有好有差,但無論是誰,都希望得到肯定和鼓勵。如果是因為自己寫字好而被老師贊揚,結果肯定是會更加努力練字,以得到更多人的表揚。我們要善于利用學生渴望得到別人贊許與認可的心理,不失時機地找出優點給予肯定,毫不吝嗇地進行表揚。在批改學生《習字冊》時,多為學生圈出幾個寫得漂亮的字,多給他們幾個“你真棒!”“書寫工整!”等等賞識激勵的話語,學生一定會雀躍不已。根據低年段學生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每節寫字課,教師都要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如果只要求學生寫而不給他們展示的機會,他們的興趣就會下降。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并號召其他學生學習,發揮榜樣的作用。定期將寫得好的作品展覽交流,讓學生傳閱其作業本,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寫字帶來的樂趣。
評價是小學寫字教學的重要環節,準確及時的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不同的學生寫字表現千差萬別,對他們的評價也要注意多樣性,絕不能以偏概全或簡單籠統,這樣才能保持他們持久的寫字興趣。讓我們用興趣引領學生開啟習字的大門,奏響學生快樂習字的樂章!
J292.1
B
1005-6009(2017)45-0050-03
劉靜曄,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小學(江蘇張家港,215600)教師,一級教師,張家港市德育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