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陽
點評
解放學習力: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
陳向陽
學習力;“人”的發現;課堂變革;整體教育
“解放學習力”這一命題的提出,可視為江蘇職教人在歷經10多年課程改革之后對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所做出的現實回應,其題旨在于: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不能只在外圍兜圈,必須切入到課改的核心地帶——課堂。“課改”必須“改課”,而“改課”的前提是對教育與學習的重新理解,其歸宿在于解放職校生的學習力。
記得2015年11月,國際學習力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著名未來學家、《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來到中國,面對呼嘯而來的互聯網科技革命,提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力,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重新設計學習。”兩年不到的時間,“學習力”這一概念似乎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詞,本次研討圍繞“職校生學習力的實踐觀察與理性思考”“以解放學習力為核心的職校課堂變革”“解放學習力,職校教師如何改變”這三個主題展開,既把握了國際學習力發展的脈搏,也切中了職業教育自身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職業教育似乎總是與經濟發展、國家福利密切相關,人們更多地強調其工具價值,而很少把目光投向處于職業教育中的人,職業教育成了一種無“人”的教育。解放學習力,從某種意義上,是對職業教育中“人”的關注與發現。
學習力是一個具有強大解釋力的概念,論者均結合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如“學習力應是知、情、信、意、行的綜合體”“學習力由學習動力與學習能力兩個部分構成”“學習力是學習動力、毅力和能力綜合體”。當然,如果讓更多人參與討論的話,或許還會有更多樣的解讀,但我們的目標并非尋求一個本質主義的定義,而是期待達成這樣一些共識:學習力是一個綜合的復雜概念;它是抽象的,具有不可見性,但又是依附于人而客觀存在,體現著人的生命活力和自我發展;它所關注的不是某一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掌握學習的能力,或者說是培養未來的學習者。反觀我們以往的教育,恰恰過于關注認知層面,忽視了更為重要的態度、情感、價值觀、意志、動機等,重視一時一地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忽視了學習技能的能力。對于職校生來說,教育者認識到這一點尤為重要。相對于普高學生,職校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意志薄弱、學習興趣不濃,職業學校教學的首要使命不是教某一具體的技術技能,而是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促進他們的自我生成、自我發展。
同樣是在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開出版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這份報告針對21世紀多變、復雜和矛盾的世界,對未來的教育和學習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論斷:“知識應廣泛地理解為通過學習獲得的信息、理解、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學習可以理解為獲得這種知識的過程”,“我們需要采取整體的教育與學習方法,克服認知、情感和倫理等方面的傳統二元論”,“當前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應重視軟技能、可轉移技能、非認知技能或21世紀技能”。這也讓我們更加堅信,對學習、學習能力的傳統理解已遠不能應對信息化、全球化、知識經濟對勞動力新的需求,學習力被人們廣泛重視,正是體現了21世紀對于職業學校新的人才觀、質量觀的呼喚。
以解放學習力為核心的職校課堂變革何以可能,它需要我們做出怎樣的改變,幾位論者也各自提出了應對之道。諸如,“職業教育課堂必須建立職業能力導向的項目課程體系,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與訓練環境”,“必須聚焦學生和教師差異比較大的現狀這個重要因素,尤其要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評價,評價的重點要強調學習者作為主體的學習態度、學習投入、學習經驗及收獲等”,“找準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束縛他們學習力發展的要素是解放學習力的關鍵,也是職業學校課堂變革的關鍵”,“必須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突出系統設計框架、實施學習預警機制、提供有效教學支持”。課堂變革的背后是深層次的學習觀、知識觀的變革,單靠個別教學環節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改變無濟于事,需要我們對課堂愿景和課堂結構做出整體的反思與把握。基于這樣的認識,可以圍繞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內容的組織、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評價的運用等方面對課堂變革進行整體性的思考,其主旨就是,要深刻地認識職校生作為發展中的人的存在,他們的學習經驗、生活記憶、思維能力、耐挫心理、情感體驗處于什么樣的水平,他們學習力的起跑線在哪里,這些是解放學習力的“必答題”;課堂教學過程不應只是抽象的、特殊的認知活動,而要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與工作場景,去激發、喚醒和點燃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活力,促進其自我生成與發展;課堂變革的關鍵和難點在于,如何針對職校生的現狀和學習力生成規律,進行系統化、整體性的教學設計,并將之付諸實踐;只有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讓學習者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習力的解放才有可能。需要指出的是,變革課堂困難重重,它不僅是一場極其深刻、艱難的教育改革,更需要每一位教師持久、耐心的改變和堅持。
課堂變革的前提是教師自身的變革,解放學習力意味著教師需要不斷自我解放。現有的討論大多圍繞著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展開,如“教師行業企業工作經歷嚴重缺乏,必須建立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培養制度和準入制度”,“教師要強化課程意識和課程知識,改進教學方法”,“要先學后教、綜合實踐、積極學習”,等等。促進學習力的解放,僅僅從教師的知識結構出發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更需要教師信念、角色和行為的整體變革。如果教師們仍只是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存在,如果教師們還是孤軍作戰,不讀書、不合作、不研究,每天忙碌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事務之中,缺乏對教育和學習的整體關切,就很難實現生命的綻放,學習力的解放也就無從談起。
在職業教育領域中探討學習力解放的話題才剛剛開始,討論的真正價值不在于解決問題,而在于提出命題、引發思考。況且,“學習力解放”不只是一個理論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我們相信,只要每一位江蘇職校教師心向往之,力踐行之,就一定能掌握解放學習力之道。
G712
C
1005-6009(2017)68-0013-02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