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立
職教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與思考
——以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為例
肖新立
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和發展要求,構建“督教、督學、督管”三位一體的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以校內監控與校外監控、自我反思與幫扶成長相結合的“雙向監控、雙線結合”教學質量監控模式及教師的“五階梯”評選、“六配置”晉升等為抓手,探索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運行機制。
技能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相應的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日益突出。據教育部職成司相關統計資料,全國現有各類職業院校13000多所,在校學生數超過300萬,各級各類職業院校業已成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骨干力量。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己任的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能否順利轉軌至“低碳、環保、高效”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抓好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既是實現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職業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基本保障。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以來,各職業院校都積極開展教學質量提升活動,“工學交替”“項目教學”“主題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推陳出新,構建相應的教學質量監控模式成為質量提升活動的重要保障措施而日益受到關注。
江蘇旅游職業學院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了“督教、督學、督管”三位一體、校內監控與校外監控相互支撐、自我反思與幫扶成長相互結合的“三位一體、雙向監控、雙線結合”教學質量監控模式。以專業轉型、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關鍵點監控為抓手,以過程監控方式實施動態全鏈監控,持續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吻合度,不斷提高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堅持“三個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院發展)“三個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原則,緊緊圍繞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關鍵點,堅持“以督查為基礎,以引導為重點”的工作思路,在做好常規教育教學行為督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引導教職員工以生為本,積極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構建由學院教學委員會、督學、教學質量監控處、系(部)教學主任等為執行主體的“一三五”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即“一個中心、三條主線、五項任務”。一個中心: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三條主線:教學質量決策系統、教學質量管理系統、教學質量督導系統:五項任務:教學管理過程指導與質量評價、學生學習過程指導與質量評價、教師教學過程指導與質量評價、基礎建設過程指導與質量評價、條件建設過程指導與質量評價。
學院以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學生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需求為坐標,以“合理分工、全程監控、結果導向”為基本原則,構建由結果標準和過程標準所組成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即教學管理質量評價、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基礎建設保障評價體系,制定高素質技能型職教人才規格標準、專業質量標準和課程質量標準,確立“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互為支撐的結果標準。以此為據,分別給課堂教學、實踐實訓教學、成績考核、實習等教學與評價過程制定由教學行為標準、學習行為標準、管理行為標準及基礎建設標準所組成的過程標準,構成有量化指標支撐的完整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為從制度上給教學質量標準體系的落實提供保障,多方強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學院充分調動多方資源,在橫向維度上分別從學院、分院和專業教研室3個層級構建教學管理、教師授課、學生學習及專業基礎建設4個方面的教學管理制度。在縱向維度上分別在教學管理過程指導、學生學習過程指導、教師教學過程指導、教學基礎建設過程指導、教學條件建設過程指導5根鏈條上構建3個層次的質量監控制度。以教師授課這一縱向維度的學院層級管理制度為例,制定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教學質量監控處長(督學,專、兼職質監員)工作職責、系(部)及專業教研室教學管理及質量保障工作管理辦法、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及學生信息員工作條例等相關管理制度。“三橫五縱”式教學管理制度體系,確保了各類教學行為、學習行為、管理行為及教學保障等的評定、獎罰均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學院高度重視教學質量提升工作,把教學質量監控作為質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學院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第一責任人;教學質量監控處、教務處及分院主要領導為教學質量監控行為負責人,構建了由質控專家、督學、校外評估專家和學生信息員四方面組成的質控隊伍,作為教學質量監控實施人。
從督教的角度來說,學院不僅構建了質監處、督學、兼職質監員和學生信息員隊伍,要求各方除定期定量進行教案、作業檢查及隨機聽課、重點聽課與信息回饋外,還將包括全體學院領導在內的機關干部編為六個督教組,以公開課、青年教師提升課、優秀教師示范課、“青蘋果”學員匯報課等為主要對象開展全天候過程質量檢查與評估。每組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聽課研討會,肯定優點、推出典型、反思不足、提出建議并形成各組月度聽課報告,由質控處負責收集、統計、上網公示、歸檔,由教務處負責反饋意見整理、落實,推進反饋問題的糾正與改進。從督學的角度來說,質監處組織專門力量,開展常態化學習情況巡查,從出勤、課堂紀律、作業量及形式、社團參與及活動情況、學生信息員定期座談會等方面,多途徑掌握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動態過程,并及時與分院教學管理人員、任課教師溝通,共同促進學生專業興趣、技能水平的提升。從督管角度來說,學院堅持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監控分工合作的原則,要求在職責內容上相互分離,而在目標功能上相互融合。教學質量監控要著眼于學院教學工作大局,從過程和結果兩個維度著手,通過階段性抽查與期末普查相結合的方式,以教學計劃制訂、教案撰寫、教學條件改善、考核評定等為抓手,全面督查教學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及成效。
由于一些職業學院自身辦學定位不科學、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不清晰,造成“大量崗位無人干,眾多畢業生無事干”這一市場供求嚴重錯位的問題。因此,我國職業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政策推動加上巨大的社會需求,使職業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規發展,辦學規模急劇擴張;另一方面,人們普遍關心又十分擔心的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將如何保障和提高?而有效保障和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要在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內納入有第三方參與的“社會監督”。
立足高質量就業這個職教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點,學院在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建設上嘗試引入校外監控元素,依據經濟社會“供給側改革”對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宏觀要求,通過行業和社會機構等對實習實訓學生及畢業生相關考核因素的多維度、多項目社會外部評價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結果的監控與改進,建立起促進學院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外部監控機制,打造校內校外無縫對接、專業技能與崗位需求相通,更利于學生順利適應崗位職責履行的雙向督導監控模式。作為基礎工程,校內監控工作機制主要通過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教學實施、畢業設計(論文)、考試與成績評定和教學檔案等六個質量監控關鍵點開展督查與指導。督學則主要以校內學習與企業實習的態度、行為、習慣、評價等為核心因素對學生學習、實習行為與學風實施督查與指導,從而加強對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監控和微觀監控,保障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與提高,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要求。
雖然有過程不一定產生必然的結果,但沒有過程一定不會得到期望的結果。以過程追求結果,用結果反思過程,“雙線結合”的有機互動方能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此,學院將教學質量監控方面的即時性過程導向的信息反饋與調控,與階段性結果導向的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反饋與調控相結合,把學生的即時性學習過程導向的學習質量監控信息反饋與調控,與階段性結果導向的學習質量監控信息反饋與調控相結合,形成動靜互補的“雙線結合”監控機制。這種機制改變了以往“60分萬歲”的簡單評價方式,一方面,重視過程對學生素質提升的基礎性作用,對過程性教與學所涉及的資料和行為賦予一定的評價權重;另一方面,克服“60分及格”的單一結果評價缺陷,結合態度、情感、方式等過程性非智力因素,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與評價,較好地保證教學質量監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為保障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有效運行,學院以師資建設為抓手,加快教師隊伍建設的步伐,建立教師專業成長的激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于教改和課改的實踐中,形成一支適應職業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需要的骨干教師梯隊,充分發揮其在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中的積極作用。具體來說,就是確立了“五階梯”“六配置”教師考核評價與發展體系。以“五階梯”為例,“五階梯”是指教學新秀、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專業(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五種不同層次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教師所組成的梯隊的簡稱,“五階梯”之間有著層次遞進關系,分別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學實績、教科研水平等方面賦予相應權重,只要達到標準就予以認定,不設名額限制。凡被認定的教師,在推薦為各級骨干教師、各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安排高層次培訓考察以及職務職稱晉級等方面予以優先。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教師接受教學監控的自覺性大大提高,在公開課、示范課、社團輔導、課題申報等方面熱情高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與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初始目標形成了相輔相成的良性互動格局。
總之,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完善的監控體系也必將促進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其順利完成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
G717
A
1005-6009(2017)68-0048-03
肖新立,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江蘇揚州,225127)教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