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林東
【討論】
“專業目錄”真的不重要嗎
戴林東
實行專業管理,是基于學歷教育體制的中職教育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蓬勃發展的需要,也是其面向社會需求、實現多元培養的顯性標志。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職教育面向新興產業或行業設立的專業迅速增多,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對人才培養的技能規格和素質標準認識不清、掌控不嚴,專業名稱不統一,課程設置隨意化,等等,對專業人才的規范化培養造成了負面影響。國家于世紀之交適時頒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對中職教育加強專業管理,中職專業建設在走向規范的同時,又導引出專業設置標準、人才培養標準等核心指標的研制,現在更是站在“課程標準”“教學標準”的高度,將規范培養推向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加以深化和提升。
我國中職教育實行專業管理以“專業目錄”為抓手,以此對中職教育進行宏觀管理和基礎指導,準確定位專業培養方向,明確設計專業培養目標,規范運行專業育人制度。可以說,沒有專業管理,就沒有專業質量。不顧專業形成的客觀條件,隨意、輕易設立所謂“面向社會、市場需求”的“沙粒專業”,即使能夠一方應景、一時顯效,也難以生成持續發展的生命力。職業教育專業類型、項目、方向等應時迭變,會使專業設置的穩定性和專業培養的系統性失去保障,最終造成人才專業技能口徑狹窄、基礎薄弱,就業崗位適應面縮小,“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高等教育的專業建設,亮點之一就是在統一的專業大類中,既加強專業基礎培養,又堅持專業特色發展。專業教育不是專項教育,而是通識教育與特色(特長)教育有效結合的素質教育。中職教育只有加強和完善專業管理,才能更好地實施專業培養。保持專業培養與行業生產協調發展、互動共進,是推進和完善專業管理的關鍵。專業建設雖然相對滯后于社會生產發展和市場行業變化,但專業建設不能被社會、市場牽著鼻子走,應該表現出積極的適應和主動的滿足,甚而超前的引領。我國對中職教育“專業目錄”實行動態管理,通過“修訂”實現補充和更新。在認識上,不能將“穩定”視為“僵化”,更不能以此作為輕視或取消專業管理的由頭。
G717
C
1005-6009(2017)68-0074-02
江蘇省泗洪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