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翊翔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互動效應有效性
王翊翔
在小學階段語文閱讀與習作相輔相成,如何做到閱讀與習作有效地互動,讓兩者彼此促進。這一問題的解決一方面能夠大大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兩者,并駕齊驅,雙管齊下,從而使得學生發展更加全面。
互動效應;閱讀;習作;有效性;互相促進
在當下課堂上,語文閱讀和習作被看作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被分割在不同時間讓學生完成。可是閱讀與習作根源卻是不可分割,如何實現閱讀與習作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這種基礎課堂上如何提高兩者互動的有效性呢,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
閱讀是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從課本的篇章鑒賞學習或是課外讀物的陶冶情操,閱讀對學生而言是打開自己眼界面向世界的大門。
無論是散文小說還是詩詞歌賦,無論是古典經籍或是流行小說,無論是名家著作或是小家所長,閱讀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見長更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習作能力。所以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應當注意到這一層的影響力,推薦好的作品,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學會對文筆美的感受。尤其對小學閱讀教導時,老師應當注意選擇一些淺顯易懂卻又正面積極的作品。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笔枪录攀潜械脑鹿?,是李白思慕家鄉的夜不能寐;“每個人都有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笔敲總€人獨一無二的月亮,是季羨林回不去的故鄉?!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笔枪艜r雞犬相聞,寧靜夢鄉;張愛玲《花開的聲音》是時光流逝,不忍聽聞的嘆息。而這些故事,這些筆觸,如何一筆一畫展開不屬于自己的夢境,只有在學生自己去讀的時候才能看見,聽見。而這些卻正能夠觸動學生心房,在他們小小的心上留下一道痕跡,而這痕跡不久之后就會在他們筆下開花。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習作似乎是讓他們很為頭疼的事情,如何能夠完成一篇好的作文成了他們的發愁的大事。這時候老師應當學會引導學生,不要過于焦慮,避免學生對習作這件事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是厭惡感。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呢,除了更多的練習,閱讀就成了另一條出路。學生被動或主動地接受了更多閱讀文章熏陶,俗話說是“沒吃過豬肉還見過豬跑呢”,這時候大量地閱讀文章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可以鼓勵學生去模范范文,可以去大膽地引經據典,最大限度地將自己的閱讀量轉變成自己的文筆東西。
在鼓勵學生寫作時,老師也應當從己身出發,帶領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文。在批改文章時,幫助學生引用經典,或是仿寫名句。在閱讀轉變文章稍有成效時,老師就應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不要鼓勵學生一味地照抄模仿,如何拋開成人文章的事故深沉,寫出學生自己的靈動活潑更是需要老師好好地下一番工夫的。
倡導學生記錄自己身邊的小事兒,可以是爸爸媽媽的故事,可以是自己在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還可以只是單純地描述一個小物件兒。學會在閱讀中的簡練利落,又要做到有自己的想法見解,從閱讀到模仿再到自我創作,對于學生而言或許沒有概念,作為老師更應當警醒學生要對原著有著尊敬之心,可以致敬,可以借鑒,但絕對不可以抄襲復制。不僅僅是在習作的過程中,做人也應當光明磊落,不行茍且之事,這才是老師需要做到的——教書育人。
之前已經講述了閱讀與習作之間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一體,也大概提到了一些方法提高閱讀與習作的有效互動,更詳細的我們應當用哪些多元手段實現這一目標呢?
通過課本文章和課外讀物積累語言詞組。從課本知識延展到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自己喜歡的章節文章不限范圍。
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閱讀寫作。讓學生選擇一段自己喜歡的章節文章,主動模仿范文仿寫其他內容,幫助學生細細揣摩文章所含的意境和文筆犀利之處。
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引經據典,下筆角度多元多樣。老師在引導學生將閱讀量轉變為學生自己原創文章的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寫一篇和原文不同角度的文章,亦如數學解題,思路不同卻結果一致,在豐富學生閱讀量時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水平。
可以收集學生優秀文章編為優秀文集在學生之中傳閱瀏覽,這不僅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還能讓學生之間彼此交流,互相查漏補缺,彌補各自不足之處。
閱讀是習作的來源,而習作也是閱讀量的體現,沒有扎實豐厚的閱讀基礎就談不到寫出優美動人的文章。這一點不僅是需要老師明白,我們更應該時刻提醒學生,在他們尚且年幼之時就開始學會積累,待到他們羽翼豐盛定能鷹擊長空。
[1]于洪利.關于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思考[J].才智,2016,(32):129.
[2]席麗新.創設情境注重訓練有效生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談[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6.
王翊翔,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發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