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推進集體產權改革 夯實強村富民基礎
本刊評論員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去年年底下發的《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為重點任務,以發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為導向。江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已有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豐富經驗。但是對照中央提出的改革要求,對照農民群眾的愿望期盼,深化改革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目前,江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由于啟動時間不同,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蘇南進入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機制階段;蘇中到了鞏固改革成果、擴大覆蓋范圍階段;蘇北處于開展試點、探索路徑階段。實踐中,基層改革也遇到了法人地位之困、成員資格之擾、個人股權之缺和持續發展之憂,而且還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個是資產“蛋糕”怎么分,即應拿出多少資產折股量化到人;一個是收益“蛋糕”怎么切,即該拿出多少收益用于股份分紅。
深入推進江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盡快制定完善相關的政策文件,抓緊做好以下工作重點:
全面開展清產核資。江蘇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下面要重點開展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的清產核資,全面搞清這些資產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等情況,并分門別類進行登記。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
科學界定成員身份。要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做好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定工作。江蘇南北發展階段不同,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探索在群眾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具體程序、標準和管理辦法。
穩妥推進折股量化。原則上應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全部用于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作為參加集體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據。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不同于工商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要體現成員集體所有和特有的社區性及內部性。
積極發展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能僅僅停留在產權明晰層面,最終落腳點還是要推動集體經濟持續發展。要立足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多種形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完善財政引導、多元化投入共同扶持的集體經濟發展機制,通過改革更好更快地促進集體實力的發展壯大。要保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空間和資源,統籌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所需用地,探索在鄉鎮和縣級層面統籌資源、政策、投入,構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