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積極引導 加強規范穩步推進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
江蘇省海門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在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社上,海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農辦等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引導,加強規范。農民合作社發展成效顯現,截止2016年底,全市經工商登記的合作社累計1310家,入社成員29.38萬戶,涉及種植業、畜禽、水產養殖等10多個領域。全市先后有55家合作社被評為南通市級示范社,40家合作社獲省級示范合作社稱號,海門市海盛生豬專業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一是強化輔導培訓,落實專人負責指導合作社各項輔導。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圍繞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財務核算、融資對接、財經法規等內容對輔導員和理事長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二是強化政策信息宣傳,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提供政策發布、信息咨詢等服務,利用江蘇優質農產品營銷網和南通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宣傳銷售名特優產品。三是強化營銷服務,發揮長三角經濟圈區位優勢,組織農民合作社積極參加江蘇名特優農產品展銷會、上海農產品展銷會等,推薦海門山羊肉、特色瓜果等優質農產品。
一是加強部門協調。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職能優勢,加強與工商、稅務、國土、財政等部門協調配合,落實好各項政策。在登記注冊上,聯合工商部門降低登記門檻,簡化登記程序,在登記注冊上提供幫助;在納稅申報上,對稅收優惠的落實進行跟蹤,對未按文件規定的稅收行為進行調查上報。二是強化規范指導。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是目前我市合作社工作的重點,按照“發展、規范、整合、提高”原則,引導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本級財政力度。每年市財政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民合作社發展,包括用于合作社貸款貼息、應稅銷售獎勵、示范社創建獎勵和新型試點創建獎勵。二是積極爭取上級財政的項目扶持。在南通市委農辦的支持下,爭取200萬元綜合社試點項目。2012年至2015年,爭取省級財政合作社專項項目扶持資金達1165萬元,年均近300萬元。
在社區股份制改革的基礎上選取了有村領辦合作社、有產業和發展方向、有好的帶頭能人的余東鎮長圩村、四甲鎮頭橋村和工業園區李彬村開展綜合社試點,同時積極申報實施省級農民合作社綜合社項目,規范開展綜合社試點。目前三個村已完成成員界定、清產核資、股權量化、召開成立大會、工商登記等環節任務,綜合社試點已基本完成。同時,組織開展新型合作試點,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民宿合作社——南通官公河畔民宿專業合作社。
把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納入全市區鎮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重要內容,要求進入省名錄的合作社規范率達100%,并把任務分解到各地。每季度有計劃地分片走訪相關合作社,針對性檢查規范化建設情況,對尚未開展財務電算化、財務核算不準確、檔案臺賬不健全的單位及時提出整改意見,責令其限期改正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