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奉獻親自為 合作富民共致富
——常州市金土地有機稻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嚴清華
1998年嚴清華回到家鄉黃金村擔任村支書以來,愛崗敬業、不畏困苦、勇于創新、樂于奉獻,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放棄節假日加班工作,寫成工作筆記和民情日記上百本計300多萬字。他帶領群眾遷并空心自然村5個,復墾整治土地3000畝。千方百計籌措資金1100余萬元興辦村級公益設施,新建橋梁12座,村組道路32公里,實現了“轎車通家門,機械到田頭”,徹底改變了老區農村交通閉塞的狀況,為農民致富打開了通道。
他傾情與困難群眾結對幫困,為21戶特困戶改造危房46間, 26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他帶領群眾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流轉農戶土地3060畝,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新技術、新農藝創新,與專家合作開發了即食型有機米粉,設計了秧盤集成轉運、運用高壓水治蟲、臭氧水殺菌,實現了節本增效與低碳有機生產。
他不畏困苦,流入到合作社最差、最難種且收益風險最大的土地,都由他帶領合作社骨干成員種植。實現農田畝均增效500多元,成員戶均增收達千元,讓成員享受保底收益加二次分紅,也使集體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他精心開設村民道德講堂,應邀宣講12場,村內開講28次,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參加人數達2000余人,通過評選表彰道德家庭戶,創新精神文明建設載體。
他傾心領辦三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起了2000余畝有機稻米、精養魚池和蠶桑、畜禽種養殖基地,做到生產勞動在田間,產品加工在車間,以自身的工作體會與銷售經驗,傳授并輔導了一批農民經紀人。打造的 “黃金村”牌有機軟米、彩色稻米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村一品”,被評為江蘇省、常州市名優、名牌農產品。集體資產從9萬元發展壯大到2600萬元,農民收入從不足2000元提高到23600元,村集體年收入從不足5萬元發展到430萬元。建成了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示范合作社、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他本人榮獲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江蘇省勞動模范、優秀黨務工作者、常州市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被群眾譽為“老區新農村建設的領頭人”。2012年10月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糧代表,受到了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