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互聯網應該進化教育,而不是顛覆教育。
純粹的在線教育是不存在的。這是韋曉亮對“互聯網或者技術之于教育行業的作用”的思考之一。
在他12年的教育從業生涯里,以及創業智課教育的這4年當中,他一直在思考和求解這個問題。因為自己讀了9年的技術專業,搞的是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算法、機器人視覺跟蹤,又做了12年的老師,出版了8本有關出國考試備考與留學規劃的暢銷書,一直在內容研發的一線,他發現互聯網對教育行業和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和作用差別很大。
在智課教育CEO韋曉亮看來,“互聯網+”其實包含著至少兩種不同內核需求的行業模式:一是標準化行業,提供相對標準化的產品、標準化的服務,比如大家熟悉的購書、打車等,互聯網有利于幫助這些傳統行業去除中間環節,提高效率;二是國人最看重的教育和醫療這種典型的個性化行業,深度的個性化、 深度的效果導向、深度的安全感,是這兩大行業的共同點,人們對其最敏感的絕非價格,而是害怕沒有效果,因為教育和醫療都是不可逆的。
互聯網應該進化教育,而不是顛覆教育。“對于教育和醫療,互聯網技術改變不了這兩個行業的本質,更多的是輔助,而且這種輔助作用非常大。”韋曉亮說。
經過4年的打磨,智課教育一直在以打地基式的節奏發展著整個企業的產品、生態、技術和線上線下混合式運營的美國翻轉課堂。韋曉亮說,智課教育專注于以內容、產品和效果為核心構建一個閉環的教育生態。
很多人都說智課教育很“重”,他們一上來就把大量的資金投入放在了服務、內容和技術上。韋曉亮常常這么反駁他們,“教育本來就不應該太輕,教育本來就不可能純線上化。教育‘重的屬性恰恰就是線下氛圍的屬性以及學生和 老師間雙向的人格影響力。”在他眼里,每過一年智課就會變得更厚重、更安全、扛風險的能力就會變得更強。
現在看來,韋曉亮和智課教育的選擇是正確的。
線上線下混合式運營
“教育行業科學的模式必然是線上線下深度的融合,而不是粗暴的結合,也不是互相的排斥。”這是韋曉亮相當用心總結的思考結果。
在他看來,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往往是去改變傳統行業的生產關系,去中間環節化,是典型的生產關系的重塑,把中間環節去掉了之后,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效率,提升了透明度,這都是互聯網之于傳統行業所起到的好的作用。
但教育和醫療行業的核心訴求不是改造生產關系,而是釋放生產力。這兩個行業優質資源稀缺,好的老師和醫生占比極少。如何釋放他們的生產力,讓好的東西能夠去輻射更多的人,以及幫助更多的同行變得更好,這應該才是互聯網、技術“賦能”教育行業的。韋曉亮認為,教育的很多中間環節恰恰是為了保證學習質量,“線下的學校提供的不止是知識,它保證了整個環節鏈條的順暢和安全。”
智課教育生態正是在實踐“線上線下深度的融合”:線上提供可循環復用的且結構化的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和服務,線下提供的是內容和服務的線下個性化教學管理和延伸服務,不可能被替代。
智課教育用3年時間階段性地完成了這種融合:2014年,以內容為核心的智課網和以服務為核心的極智批改網,組成了智課翻轉課堂的雛形;2015年智課教育實現了線上“智課網”、“極智批改網”加線下“智課出國精英學習中心”的立體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真正能夠讓學習變得個性化,也能夠讓學習變得自主,讓學習真正產生效果;2016年智課教育搭建了完善的用戶產品生態(智課翻轉課堂:智課網+智課出國精英學習中心+智課移動端)與企業產品生態(智課教育云,面向高校、中學、運營商、TV和VR硬件提供商,智課提供內容、服務、技術、系統);2017年,智課教育將邁入以教學行為數據和學習行為數據驅動的,依然以內容為核心的“智能教學生態”時代。
韋曉亮談及他對“教育”的理解,認為這是兩個詞,必須要拆成“教”和“育”,“‘教可以線上化,‘育無法線上化。這就是為什么有智課網和智課混合學習中心的原因。‘育要搭建一個氛圍,構建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人格影響力,如果沒有這幾點的話,其實你只是一個做培訓的,而不是在做教育。”
進化的內核
智課在線上和線下用的都是一個體系,包括學、練、改、管、 測,本質上是陪伴式的教與學。簡單來說,智課產品體系面對用戶的產品形態,就是智課翻轉課堂;面對企業的產品形態,就是智課教育云。
根據智課教育的官方資料,智課網的注冊學員目前已達400多萬,名師課程已經累積達到7000小時,全部是自主研發。韋曉亮表示,智課始終相信一句話,內容研發是教育的本質和教育的根本,而內容研發不是簡簡單單的直播,是內容的沉淀和直播的服務。
內容是他們最重要的企業標簽之一。“智課整個生態圍繞內容去做構建。大家會發現,我們線下學習中心的學生們的聽課完成率很高,同時我們線上的課程黏度很高,這其實都來自于品質。”
韋曉亮和他的搭檔、智課教育首席內容官翟少成被他們的投資人稱為“內容控”。翟少成曾分享過他們對在線教育內容的觀點:老師以電腦與遙控筆為工具,實拍授課過程,是線上教學的1.0時代;在2.0和3.0時代,老師逐步適應平板電腦輔助教學,在專門的錄播室內錄制;當下是4.0時代,智課教育的老師會運用 大于12寸的平板電腦,屏幕的尺寸有助于提升教學體驗,在演播廳里通過實拍加虛擬的攝制方式,呈現更具視覺吸引力、課程節奏更佳的內容。他表示,智課教育正在研發教學視頻的5.0版本,“a lot to imagine”(可以想象的空間很大)。
韋曉亮介紹,智課自主研發的知識課程的切片視頻達到12800個,每一個切片都對應著相應的標簽系統;逐題精講達到4200小時。智課保障這個內容體系良性運轉,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幾個核心角色,首席專家有160位,線上線下的全職的教學督導93位,線上的外教寫作和口語批改團隊一共592位都是全職的。
背后支撐智課線上線下翻轉課堂的引擎,是智課Smart系統,“還沒有真正達到成熟階段。”韋曉亮強調,這是未來智課“會花大力氣,投入大資金和人力去做的事”。按照智課團隊的設想,Smart系統未來會全面進化成以學習行為、教學行為、數據驅動的自適應學習的生態,真正以內容和服務為核心,用數據來驅動,來構建整個智課的生態系統。
延伸教育的場景
伙伴,是智課教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智課教育的官方資料,截止2016年,智課教育的生態圈業務合作伙伴有1000余所高校、50余所重點中學、40余家留學機構和移民公司、25家國內外的教育培訓機構、15家在線視頻網站和直播平臺、100余所公共圖書館、3大運營商等,并將學習場景從PC、手機延伸至TV端、VR端,智課教育已與創維酷開、海信、小米、樂視等主流智能電視廠商達成戰略合作。
自2016年年初起,智課教育開始深度開放所有的內容、技術、系統和服務,包括混合式翻轉課堂立體的生態,構建了智課教育云,向企業用戶提供服務。事實上,這些生態圈的合作伙伴,無論是體制內外的學校,還是覆蓋其他教育用戶的平臺,都將成為智課教育重要的內容和服務的源頭和入口。
在將內容和服務拓展到更多的應用場景、拓寬服務管理幅寬時,智課教育也在摸索新的合作模式,比如“翻轉課堂合伙人”計劃。2016年智課的翻轉課堂合伙人已經超過了15家。這批合作伙伴過去很多都在經營傳統教育培訓,比如托福的工作室和出國考試培訓的小機構,他們有共同的痛點——缺教學內容、缺教學管理系統、缺專業化的教學服務體系。而智課恰恰能把這三點提供給他們,讓他們在各地生根發芽,發展得更加健康,也讓智課的內容和服務所覆蓋的市場得以拓寬。
2016年11月,智課教育對外宣布獲得2億元B輪融資,同時宣布智課教育將成立5000萬元智課翻轉課堂合伙人互助基金,在全球范圍內尋找50名優秀合伙人,包括在波士頓和紐約,覆蓋中國29個省,共建互聯網+的教育生態。
韋曉亮堅信,在線教育的核心問題不在于發現市場、也不在于整合平臺, 而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如何讓在線教育能和線下教育一樣,達到“教育”這個唯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