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慰
【摘要】人民幣國際化,是關系到我國在國際環境中政治和經濟政策和地位的重要舉措。文章首先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進程給予了必要關注和說明,而后進一步在此基礎之上,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展開了討論,并且在文末進一步點名了未來需要重點加強的幾個方面主要工作。對于加深人民幣國際化領域的認知有著一定的積極價值。
【關鍵詞】人民幣 國際化 發展
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既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在穩定性方面開始出現波動,這種狀況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創造了難得的機會。2009年7月,中國開始展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啟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經過幾年的嘗試,人民幣國際化成績卓著,并且在對于中國經濟、金融,以及外交領域中都發揮著積極作用。而只有密切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總結其成績,才能切實把握發展方向,才能提出相應的建議,指導未來的發展。
一、人民幣國際化進展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和努力,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穩健,并且戰果累累。
首先,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兩個方面,均呈現出日趨活躍的整體趨勢。在經常項目領域中,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占據了較大份額,并且與人民幣結算功能同步展開的,還包括人民幣計價功能;而在資本項目領域中,近年來人民幣結算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和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顯著增加,隨著QDII以及QFII和RQFII以及滬港通等相關政策的落實,資本項目之下的人民幣結算業務也隨之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
其次,人民幣參與的貨幣互換范圍和規模,均呈現出穩定的上升趨勢。截止2015年10月,中國已經與3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并且隨著2016年美國競選的深入展開,為了能夠在國際環境中實現制衡,加強人民幣的影響力,我國在2016年更加加快了貨幣互換協議的擴張步伐。從2008年開始,我國首先在亞洲、東歐以及拉美地區,與諸多發展中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一直到2011年下半年,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開始進入高峰,仍然以亞洲國家為主展開,這種高峰狀態一直保持到2012年上半年。進入2013年之后,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開始日趨穩固,簽訂的對象也開始轉向西歐諸國,人民幣開始擁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再次,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迅速,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特征。在金融產品環境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當屬離岸人民幣債券,旺盛的供需成為推動離岸人民幣債券迅速發展的重要動力。離岸市場籌資成本低于在岸市場,因此內地金融機構樂得通過發行人民幣離岸債券獲得廉價資金;與此同時,雖然離岸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比不上美元,但是交易過程本身便捷,也是推動需求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后,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在近年來得到基本穩固。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人民幣占全球外匯儲備比重仍然有限,但是畢竟已經起步,其趨勢不可逆轉。世界已經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央行投資了人民幣資產,更多的貨幣當局也在對人民幣儲備保持密切關注準備加入,且多國主權財富基金躋身于中國公開市場的最大投資者之列。
從總體的發展趨勢的角度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一個順應市場需求的必然結果。從貿易到投資,從結算到儲備,人民幣的海外環境中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
二、人民幣國際化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
人民幣國際化的價值,不僅僅對于海外經濟環境而言意義重大,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而言,同樣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促進外貿發展
在國際貿易環境中,匯率風險是中國企業展開外貿活動所面對的主要風險。金融危機之后,美元匯率波動頻繁劇烈,并且受到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貶值趨勢日趨明顯,這些都給中國企業在國際經濟環境中的貿易活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傳統以美元進行結算的貿易體系,會導致出口企業的利潤隨著美元貶值而縮水,因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對于保護我國經濟而言,勢在必行。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夠支持企業在展開外貿活動的時候選擇以人民幣進行結算,避免因為當前美元波動的整體環境而遭受損失。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平穩的趨勢,也能夠支持起更為穩定的國際市場結算職能,這也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支持因素。
(二)深化金融市場建設
當前中國并未實現資本項目的全面可兌換,因此國外機構不能直接參與外匯市場的投資交易,同樣無法實現境內的貨幣市場工具融資,以及對于國內衍生品的投資。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入,實際上是為國外機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像境內企業融資的通路,深化了海外機構對于境內市場的參與水平。
(三)積極推動金融外交
我國對于金融外交一貫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這種態度在金融危機之后更加突出。作為中國外交的一項重要內容,金融外交主要負責兩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在于實現政府間區域金融環境的資金穩定,其二則在于確保人民幣的國際使用以及匯率保持。對于前者而言,政府間的區域經融環境穩定,能夠幫助構建起人民幣穩定的輸出渠道;而對于后者而言,從宏觀層面能夠幫助提升中國在國際環境中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的影響力,從微觀層面而言,則對于雙邊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有著顯著的推進作用。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有能力并且有意愿面向合作國提供金融資源,同時不做出過多的額外附加條件。這種態度能夠幫助形成中國金融外交以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核心的框架體系,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會作為幫助形成中國金融外交的重要政策工具。
三、結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一方面以中國不斷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為基礎,另一方面又反過來通過金融外交不斷擴大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因此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的發展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當前階段,除了應當加強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相關價值的認識以外,還必須冷靜地注意到現存的諸多問題。例如當前人民幣在岸價格與離岸價格市場化程度不同步,極容易造成套利套匯問題,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規模如果實現適度發展等問題,都亟待引起關注。實際工作中,唯有加快國內金融市場化建設,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并且展開人民幣國際化合理定位,才能實現優化,獲取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石巧榮.國際貨幣競爭格局演進中的人民幣國際化前景[J].國際金融研究,2011(7).
[2]人民幣國際化研究課題小組.人民幣國際化的時機、途徑及其策略[J].中國金融,2006(5).
[3]李瑤.非國際貨幣、貨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可兌換[J].金融研究,2003(8).
[4]甄峰.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過渡性安排[J].中國金融,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