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友
班級管理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可能會發生故事。走進學生的心里,走進學生的世界,才能對癥下藥。雖然故事的內容不一樣,但是精髓是一樣的,用心去呵護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用心去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不放棄,不埋怨,即使是一個已壞了一半的蘋果,作為班主任也不要隨意把它丟棄在垃圾廂里,而是看到還有好的另一半。
寓言故事的啟迪
寓言故事《井蛙歸井》內容: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請求烏龜帶它去看海。烏龜平生第一回當向導,非常高興,便欣然同意。一龜一蛙離開了井,慢慢前行,來到海邊。青蛙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驚嘆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進大海的懷抱,卻被一個浪頭打回沙灘,措手不及喝了幾口咸水,還被摔得暈頭轉向。
烏龜見狀,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帶著它游海。一蛙一龜漂浮在海面上,樂趣無窮,青蛙也逐漸適應了海水,能自己游一會兒了。就這樣,它倆玩得很開心。過了一陣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餓了,卻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蟲子。青蛙想了想,對烏龜說:“大海的確很好,但以我的身體條件,不能適應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這里沒有我能吃的食物??磥恚疫€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樂土?!?/p>
于是,青蛙向烏龜告別,回到了自己的井中,過著平安快樂的生活。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原來如此,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故事給我們很好的啟示,適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作為班主任不必刻意把學生打造成什么樣子,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我們或許缺少的只是發現的眼睛??赡苣銜f:“井底之蛙,見識少,才會這樣說?!被蛟S你說得也沒錯,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善與惡”“美與丑”“積極與消極”等等,就看你看到的是哪一面。
我帶的班級曾經有這樣一個學生,名字叫孫笑語,當時的成績算是中等水平,離考本科還有一定的差距,他從小喜歡畫畫,所以一心想學習美術,可是家長不支持。在后來的幾次考試中,成績退步很快,一度有輟學的想法,在我的極力勸說下挽留了下來,可是學習始終提不起興趣,我把家長找來耐心的交流孩子的問題,多方溝通下家長終于松口,答應讓孩子試試。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學生時,明顯能感受到學生的欣喜,學生從此后就像變了一個人,專業老師說每次最早來和最晚走的都是他,文化課的學習也非常認真,高中畢業他以472分的成績考入華南理工大學美術專業,現在上海工作。這個學生和故事中的青蛙多么的相似,現在看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引導的重要性
這又讓我想起另一則小故事:故事說,有一個小女孩非常貪玩,不小心耳朵里爬進一個小蟲,媽媽怕極了,忙找來挖耳勺想把小蟲掏出來,可是小蟲由于驚慌,向耳朵的更深處爬去……小女孩疼痛加上害怕,哭得更厲害了,此時媽媽更加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爸爸此時出現了,簡單問了一下原因,然后找來一個手電筒,一邊安慰著害怕的女兒和焦急的妻子,一邊打開手電筒放到了女兒耳邊,只是一小會,小蟲慢慢爬了出來……
這個故事雖然短小,當我看到時深受啟發,它給我們講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就是“引導”的作用,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一般處理的方法大多都是把學生的錯誤堵回去,或者是更激烈的批評。卻沒想到更好的方法是疏導,故事當中爸爸的做法就是看準了小蟲向光性的特點,將它引導出來,既減輕了女兒的痛苦,也體現了一種科學的方法?!按笥碇嗡钡墓适麓蠹腋嵌炷茉敚褪抢檬鑼У霓k法讓肆虐的洪水歸于大海。試想一下,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在做學生工作時,如果更加細致耐心地詢問情況,加以引導,或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剛剛送走的這屆高三,有兩個學生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叫曹慶彰,另一個叫劉曉,這兩個學生在老師眼中都是行為習慣差、文化課不愿學的典范,關鍵是兩人都對自己的人生缺乏規劃,沒有努力的方向。我進一步了解兩個人的家庭情況,并和學生父母多次溝通。
曹慶彰的爸爸是個體商販,平時在農村收購各種農副產品,可由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對市場分析不夠,賠多賺少。我就針對此事,對他加以引導,讓他知道父母的艱辛和學好文化知識的重要,一次次的談心學生聽進去了,學習態度越來越認真,違紀也越來越少,他憑借自己的改變和努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濟南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劉曉的爸爸是某品牌飼料的經銷商,媽媽在家搞家禽養殖,從小嬌慣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從沒考慮過。在我看來,就是整天無所事事,缺乏年青人的活力與激情,我找他談話也是最多的,話題大多提不起他的興趣,可是有一次在談到他媽媽的養殖時,卻說的頭頭是道,當然在我看來大多是紙上談兵。我看他來了興致,就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告訴他如果給你一個養殖場讓你經營,你能勝任嗎?他猶豫了,借機我就告訴他爸媽現在給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并不等于是你的在那之后,他又主動找我交流了幾次,他自己也知道知識落下的太多,應該合理定位,在我幫他分析后,他選擇了山東農業大學作為努力的方向,最終如愿以償。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