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霞
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陳鶴琴先生都特別推崇生活教育,認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同樣,幼兒的美術教育也應融入幼兒的生活之中。那么,中班幼兒的美術活動如何實施生活化呢?為此,筆者在中班幼兒“美術活動生活化”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
“美術活動生活化”的內涵分析
“美術活動生活化”重在強調對中班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活動時,應該將幼兒美術活動的相關素材與中班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美術素材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以中班幼兒的現實生活為依托,以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石,以中班幼兒比較熟悉的人、比較熟悉的事、比較熟悉的物為主要載體的美術活動過程。在這樣的美術活動過程中,幼兒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幼兒、相信幼兒,并鼓勵中班幼兒富有個性地、富有創新性地發展,力求讓中班幼兒審美情趣的形成過程回歸于他們自身的真實生活。
“美術活動生活化”旨在借助美術活動內容的生活化、美術活動環境的生活化、美術素材的生活化等方面,引領中班幼兒借助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美術表現形式,表現幼兒周圍的現實世界。讓中班幼兒在生活化的美術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張揚自己,不斷超越自己;讓中班幼兒在生活化的美術活動中,獲得對現實世界的真實的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從而回歸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回歸自我。
“美術活動生活化”倡導讓幼兒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倡導讓幼兒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美好事物,倡導讓幼兒愉悅地創造和表現,無拘無束地彰顯自身的價值,從而讓中班幼兒健康、和諧、快樂地成長。
“美術活動生活化”的實踐價值
有利于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 現代幼兒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班幼兒對美術的事物的感受具有直覺性的鮮明特征。中班幼兒通常都喜歡五彩斑斕、色彩艷麗、形象夸張的事物。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中班幼兒的這一心理特征,合理、恰當、有效地通過現實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事物去啟迪中班幼兒的心靈,讓他們得到美的享受。比如,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幼兒園所在社區的自然景觀,以及中班幼兒真實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讓他們受到美的啟迪,并將這種美的享受傾注到美術創作活動之中,讓中班幼兒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去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利于幼兒個性的自然舒展 有學者認為,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張揚人的個性。美術教育活動重在表現人真實的內心世界。中班幼兒會通過美術的特殊的視覺藝術形式,去表現自己個人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美術教育活動為幼兒構建了獨特的表現自我的舞臺,而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在于促成幼兒通過美術教育活動這一平臺,去很好地表現自我、肯定自我和發展自我。
有利于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人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可以為中班幼兒形成創新意識和培養創新能力,構建起廣闊的施展舞臺。而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素材,則更有利于啟發中班幼兒進行大膽的表現、創造乃至創新。
有利于幼兒人格的進一步完善 具備健全的人格是幼兒和諧發展的重要標志。而美術教育活動,可以為幼兒人格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提供得天獨厚的保障。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幼兒人格化形成的過程。在生活化的美術活動中,滲透著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知、體驗和理解,幼兒將這種獨特的感知、體驗和理解傾注于美術創作中,表達真、善、美,鞭撻假、丑、惡。
“美術活動生活化”實施路徑
憑借主題活動,提供美術活動生活化的內容 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將“美術活動生活化”凝聚到幼兒的一系列主題活動中去,在主題活動中讓中班幼兒親自感受、親自體驗,鼓勵他們將自己對美的體驗與情感傾注于美術創作之中,從而讓他們體驗生活的快樂與美好。例如:在以“我愛春天”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幼兒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導幼兒緊密聯系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乃至自然風光,自主創作或與同伴共同創作出切合主題的美術作品,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立足生活,生成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內容 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立足現實生活,關注中班幼兒的日常行為活動,支持和鼓勵中班幼兒立足于生活進行美術探索,并大膽表現。比如:春天到了,中班幼兒在幼兒園內會驚奇地發現一些飛舞的蝴蝶。面對此情此景,幼兒教育工作者便可以立即生成以“美麗的蝴蝶”為主題的美術活動。在這樣的美術活動中,中班幼兒一定會運用貼、畫、折、印等方式去表現對蝴蝶的贊美,并自主創作出多種多樣的美術作品來表現“美麗的蝴蝶”這一鮮明的主題。
著眼于幼兒的和諧發展,努力挖掘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內容 新課程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著眼于人的和諧發展;同樣,幼兒園美術活動更應該著眼于幼兒的和諧發展。因此,中班幼兒美術活動應以中班幼兒發展為根本宗旨,有目的有計劃的為中班幼兒合理地、恰當地、科學地挖掘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內容,讓中班幼兒在表現真、善、美的同時,不斷陶冶自身情操,從而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安定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