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績效一直是證券市場的熱點討論話題。許多國內學者的相關理論研究,對公司治理結構,財務績效評價,及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績效相關關系分別進行研究。對很多學者研究的股權結構、董事會規模、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董事持股比例、獨立董事比例、機構投資者比例、高管持股比例、高管薪酬因素等公司治理變量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以及將公司治理的諸多影響因素整合成一個綜合指數來代表公司治理水平進行的研究進行分析等。本文圍繞青海省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的實證結果,從制度和理論的視角解釋,提出優化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結構 財務績效
在上市公司運營的理論與實踐中,公司治理結構和財務績效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無論是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市場價值的關聯性,還是公司財務績效與融資成本上,都是公司治理理論的重要內容。
一、研究背景
青海的發展現狀和經濟現狀,是隨著國家開展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后,不斷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結果。青海省的礦藏十分豐富,已擁有的上市公司目前在經濟發展中擔當著重要的力量。不僅對資源進行綜合的開發和利用,而且還在降低總能耗,壯大特色產業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這對于青海省這樣一個地處西北邊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因此,青海省的資本市場建立到現在,雖然還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證券中介機構缺乏規模性的規范性的運作,資本運作平臺的理論研究比較缺乏,再就是現代資本結構理論與企業的融資決策的問題,都是青海上市公司急需要解決的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重點難點問題。
二、青海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發展現狀
對2006年到2015年的青海幾家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情況進行樣本的選取。得到的情況是:
對西部礦業、西寧特鋼等上市公司進行了研究,從行業特點來分析,這幾家上市公司分屬制藥、商業、冶金、機械制造和紡織。從資本結構看,這幾家商事公司的外援融資較強,而內援的融資較弱。而且外源融資中債券高于股權融資。從資產負債率來看,整體出現的水平為中上,但是存在兩極分化的問題。如有的上市公司的平均負債率為55%,而有的資產負債率僅為30%。從公司的業績增長的速度來看,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普遍在5%~18之間。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慢,再加上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工業生產總值的增速一直呈現回落狀態,尤其是西寧特鋼,在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收益率方面下降非常快。而資本市場的情況是,西部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時間較短,經濟行為尚不成熟;其他有幾家屬于ST上市公司,普遍處于高負債低盈利的狀態,資本結構較為薄弱。
三、財務績效與公司治理結構分析
本文對青海省上市公司2006年到2015年的財務數據及公司治理結構數據進行研究。對調研青海省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所獲得信息進行整理。從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巨潮資訊獲得數據后,與調研所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不實數據進行篩選,進而將真實數據整理建立數據庫。
采用因子分析法對財務績效的多項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從原始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權收益率,資本充足率,資產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企業績效變量提取因子作為衡量企業財務績效變量。公司治理是指與股東權利、董事會功能和結構、以及高管激勵等方面有關的一系列利益監督與協調的制度安排,最終反映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是某一單一制度的應用,而是制度體系的綜合效果,借鑒多名學者采用股權集中度,A股流通股比例,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兩職合一,董事會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前三名董事薪酬,前三名高管薪酬度量公司治理水平,并結合青海省實際狀況,進行指標考核[3]。
對青海省上市公司的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根據股權性質的不同,劃分為兩個對照組,分別描述國有和民營企業的變量的均值,發現在總體上兩類上市企業存在差異。例如國有資產的總資產收益是低于民營企業的,財務績效較差。國有公司的公司治理指數,明顯高于民營企業,而內部控制的質量則明顯低于民營企業。
對參與回歸的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得到財務績效指標與公司指標指數,內控缺陷與ROA、ROE表現出顯著的負相關。驗證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為了檢驗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對青海省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存在內控缺陷代表內控質量,其中對應的模型進入了交互項的基本回歸模型。四個模型的分析結果分別顯示了公司的治理指數和企業的財務績效。從相關性檢驗來看,公司治理綜合水平與公司績效成正比。
第一,企業績效代表變量,指的是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最基礎的應力能力指標,例如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率等等,可以全面反映出企業的總體績效,采用ROA和ROE來衡量財務績效的變量。公司治理結構代表的變量,指的是公司治理與股東權利、董事會功能、高管激勵等方面的利益監督和協調的制度安排。最終反映的是公司治理水平,不是單一制度的應用,而是制度體系的綜合考量。借鑒學者關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代表變量的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構建出公司治理綜合指數,以衡量公司的治理水平。
第二,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績效分析,青海省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與公司治理結構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內部控制質量對企業的績效的影響在分組將延后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國有企業的樣本采用回歸分的方法,對內控缺陷、內控審計意見等進行質量的內部控制,得到的系數不是很明顯。而民營企業的樣本中出現的內容質量的回歸結果則變線處很顯著的相關性。例如內控缺陷與企業財務績效的負相關,內控審計意見表現出正向顯著相關。通過分組和分析的結果說明,股權性質不同的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有很大差異。而在民企內部開展的控制,包括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經營的效果產生的促進作用,比起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實質作用要好的多。
四、對策研究
第一,通過調整股權結構,將國有股的壟斷局面進行打破,改變畸形的股權結構,將公司治理結構的控制權方式加以完善,實行新的運作方式和提高運營效率。青海上市公司治理主要存在結構的問題是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因此應對帶有壟斷意味的特殊行業,進行混改,積極推行股份制,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分散股權結構。上市公司通過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的積實現股權結構的合理和多元、適度化。鼓勵投資者和投資基金進行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的改善,政府和職能部門幫助股權改變創造寬松的改革環境,為上市公司的股權改變搭橋,為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股權結構的制衡創造條件,為青海省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合理化奠定基礎。
第二,對董事會的結構進行改善,推進獨立的動勢制度,發揮董事會的獨立性1。幫助整個公司開展治理結構,提高工作效率。按照上市公司董事會獨立都市的指導意見,監理動勢責任制,使獨立董事有發言權,獨立董事由提名委員會提名,股東大會通過,按照投票的方法進行董事會成員的優化,形成由職工、銀行、小股東組成董事。
第三,改善監事會的組成結構,強調監事會的構成和監督作用。減少大股東和內部人員的監事比例,禁止高級管理人員參與監事會的工作,尤其是親屬應遵守回避制度,保證監事會能夠獨立對董事、經理履行職務監督和財務監督檢查工作。
第四,推動上市公司建立高管的股權激勵機制,監理約束機制,將高管人員的機理制度和薪酬、業績等聯系在一起,實現經營者和企業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結合,調動高管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潛能,帶動公司持續發展。
五、結語
青海上市公司要實現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績效的協調統一,需要與政府和監管部門通力合作,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公司績效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艷.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6,30(5):63-66.
[2]馮建壯.創業板制造業公司治理結構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5.
[3]嚴宇芳.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MBO)財務績效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144-145.
基金項目:青海名族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成果。
作者簡介:南振坤(1990-),女,籍貫: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學位:會計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