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安徽省民間投資總體規模偏小、增速下滑嚴重,投資結構不優、效率偏低,投資主體實力不強、活力不足等問題突出,應采取加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實施徽商回歸工程、提升民間投資主體素質、完善民間投資金融服務等措施,進一步激發安徽民間投資活力。
【關鍵詞】安徽省 民間投資
去年以來安徽民間投資增速明顯回落,甚至低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增速,結構不優、效率低下的問題凸顯,已經嚴重影響了全省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必須針對民間投資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活力。
一、突出問題
(一)民間投資總體規模偏小,增速下滑嚴重
安徽省民間投資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中部省份相比,優勢也不明顯。從總量看,2015年,安徽民間投資規模為17260.4億元,低于江蘇、廣東等發達省份,僅為江蘇省的53.9%,在中部六省中,安徽民間投資總規模也低于湖北和河南。從占比看,安徽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低于中部的湖北、江西和河南。從增速看,2016年以來,安徽民間投資增速呈大幅下滑趨勢,1~11月增速同比回落11.6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年回落11個百分點。同時過去一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局面發生改變,1~11月民間投資增速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5個百分點,導致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出現下降。
(二)民間投資結構不優、投資效率偏低
從投資結構看,相比于全國和周邊發達省份,安徽民間投資結構不合理。一方面,房地產投資占比過大,超過四分之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制造業民間投資比重呈下降趨勢點,民間投資呈現“去產業化、去制造業化”趨勢。另一方面,制造業民間投資結構中傳統產業投資比重較大,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偏低。從投資效率看,2006~2015年民間投資效果系數總體是下降趨勢,2015年僅為0.07。雖然安徽民間投資效果系數變動趨勢與全國總體一致,但各年數值始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安徽民間投資低效產出的問題比全國更為突出。
(三)民間投資主體實力不強、活力不足
相比于沿海發達省份,安徽民間投資主體數量不多,實力不強。從數量看,2014年,全省非國有內資企業法人單位數為35.6萬個,分別僅為江蘇、浙江、廣東的31.1%、33.8%和34.3%;與中部省份相比,也低于河南和湖北。從企業規模看,大型知名民營企業偏少,2015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安徽僅3家企業入圍,而浙江、江蘇、廣東分別達到138、91和40家。從企業治理結構看,安徽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大多數采用個體業主制、家庭制等方式,產權不明晰、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突出,不利于其參與市場化競爭,嚴重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對策建議
(一)加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要加強政府采購對民營企業的傾斜力度,建議在政府采購目錄中設置專門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子目錄,只面對廣大民營企業主體進行采購,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作用,增強民營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積極性。二要切實降低民營企業運營成本。建議編制稅收優惠政策目錄,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力度,讓更多的民營企業了解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建立健全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減少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真正實現“涉企收費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收費”。三要強化民間投資項目用地保障。建議將民營企業用地納入年度用地計劃,設置專項指標。民營企業投資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的大項目,應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鼓勵民營企業節約集約用地,對建設或租用多層標準化廠房的民營企業應給予一定的補貼。
(二)大力實施徽商回歸工程
新時代徽商已成為全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力量,但大部分徽商企業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對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沒有起到應有推動作用。應該充分利用徽商的家鄉情結,把大力引導徽商企業回鄉投資興業作為安徽省發展民營經濟、擴大民間投資,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2015年安徽省徽商回歸項目總投資已超過千億。下一步應積極引導更多的省外徽商企業或資本投向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充分利用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平臺,宣傳推介安徽的發展優勢和良好投資環境。加強與省外徽商商會等機構合作,利用其客商資源拓展招商渠道,通過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等方式,著力引進更多知名民營企業和重大項目。對徽商回皖投資,應該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徽商企業將總部或研發中心遷至省內,促進更多的徽商企業“鳳還巢”。
(三)提升民間投資主體素質
一要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民營企業實行股權多元化改革,實施規范的公司制改制,使公司制股份制成為民營企業的主要組織形態。支持民營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軟實力。二要鼓勵民營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對民營企業的創新服務,建立完善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三要支持民營企業樹立質量品牌戰略。積極鼓勵和支持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競爭優勢強的民營企業加快品牌培育、提高品牌檔次、擴大品牌影響。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建設,支持民營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國際國內名牌和中國質量獎、安徽省政府質量獎等。
(四)完善民間投資金融服務
一要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政府有關部門在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以及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申報安排中,要做到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各級財政用于企業的各項專項資金中,應安排一定比例支持中小企業。二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借鑒福建省的經驗做法,推廣“連連貸”“無間貸”等無還本續貸產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允許借新還舊,對納稅信用記錄良好的小微企業發放無抵押貸款。開展信貸風險補償,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三要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堅持政策性功能定位,重點壯大市、縣級政策性擔保機構,為民間投資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四要支持民營企業直接融資。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直接融資的財政獎補力度,鼓勵民營企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強對上市后備企業的培育,支持民營企業到滬深交易所和境外上市融資。五要大力發展民間金融機構。支持村鎮銀行、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民營金融機構加快發展,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機構。借鑒陜西省西安市經驗做法,積極打造一批民間金融街,將民間金融機構分散無序經營轉變為集中有序經營,促進民間金融機構聚集規范創新發展。
作者簡介:王斌(1984-),男,漢族,安徽岳西人,任職于安徽省經濟研究院,研究方向:投資金融、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