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亦
摘 要 隨著全國實體書店市場的回暖,昆明市民營實體書店的發展也隨之呈現復蘇態勢,但其發展并不成熟,仍存在許多問題。本文結合全國成功的民營實體書店經營案例,從昆明市本土民營書店的經營現狀入手,分析昆明市民營實體書店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 昆明市 民營實體書店 經營
書店是一個地區文化的映射,一家或數家具有特色的書店是凸顯一座城市、一片區域文化魅力的重要標志。民營實體書店是由社會力量利用非國有資產投資開辦的書店,企業財產屬于投資者所有,投資者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昆明市的民營實體書店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其整體的發展趨勢與全國實體書店的發展趨勢大體契合,經歷過遍地開花的繁榮時期,也在互聯網興起后受到不小的沖擊。
一、昆明市民營實體書店的現狀
截至2012年底,昆明市主城區共有實體書店約330家,其中民營書店約285家,占總體數量的86%。[1]從實體書店的數量來看,民營書店相較于國有體制書店本就有壓倒性優勢;加之從2014年~2016年,貓之天空書店、西西弗書店等全國性的民營連鎖書店陸續進駐昆明市;昆明市本地的部分老牌民營書店也通過改變經營理念、樹立品牌形象等方式發展壯大;同時,花生書店、世界書局等新的民營書店紛紛成立,使昆明市民營實體書店的發展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昆明市民營實體書店的繁榮,一方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部分民營實體書店不斷探索適應時代讀者需求的經營模式,也促進了本地民營實體書店市場的回暖。但從總體上看,昆明市的民營實體書店從經營理念到經營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二、民營實體書店經營問題的分析
(一)經營方式陳舊落后
在實體書店中,書報刊亭和批發型書店受其快捷、廉價等的影響難以轉型,導致很多書報刊亭停止運營。幾家大型連鎖民營書店故步自封,經營方式較10年之前幾乎未作改變。例如,強林書店依舊依托其位于學校的地段優勢,靠售賣教輔、教參盈利;新知和春曉兩家書城也未進行明顯的經營改革,仍以傳統的陳列、展銷方式售賣圖書,位于昆明市的大部分連鎖店門可羅雀,受到網絡書店嚴重的沖擊。
(二)經營者理念、意識落后
除了傳統的大型連鎖書店,部分獨立書店雖然著力于實體書店適應讀者需求的轉型,但仍只落得“圖書館”的尷尬境地,這是經營理念落后所致。大象書店雖然實現了復合型經營,也常在其藝術中心舉辦各種線下的藝術活動,主打書店的文化特質,在同質化競爭中勝出,但其線下活動與圖書的結合度松散,無法帶動書籍的銷售,讀者在書店多是只看不買,無法真正促進圖書銷售量的提升。
(三)書店經營者的“書品”不高
近年來,實體書店不斷進行店面調整,而店面調整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收縮自己的圖書陳列面積,進行多元化經營,把自己原有的上萬米、五千米圖書銷售面積縮減一半,甚至有的會縮減得更多,用于出租或其他的經營。同時,圖書的種類在不斷增加,面對日益增加的圖書品種和不斷減少的貨架,實體書店中的貨架競爭更加激烈了。在此背景下,書店不斷改善自己采購的精準性,不僅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且利于市場競爭。對于上游出版社來說,對出版物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昆明市很多實體書店并未意識到這一關鍵性的問題,在陳列圖書的選擇上十分隨意。以新開業的世界書局為例,雖然擁有寬闊的陳列空間和精致的裝潢,但其暢銷書陳列架上大量擺放著青春文學和網絡文學,使得書店的文化品質大打折扣。
三、對昆明市民營實體書店經營方式的改進建議
(一)轉變陳舊落后的經營觀念
以消費者為中心,創造各具特色的消費主題和新穎舒適的消費環境,以及創建能充分吸引消費者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并獲得獨特消費感受的消費方式、文化與氛圍,從而給消費者帶來一種網上書城所不可能帶來的全新閱讀體驗和消費購買體驗,這正是體驗營銷的本質屬性。出版物作為商品與其他商品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兼具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與打開網頁,瀏覽封面、封底的圖片就決定是否要購買的圖書相比,書店能給消費者一種更為真實和舒適的閱讀體驗。尤其當書店本身就充滿濃烈的文化氣息時,書籍作為一種精神消費品的文化屬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顯現,這種體驗是網上書店和電子閱讀都完全無法比擬的。
事實上,昆明市已經有老牌實體書店成功轉型的案例。以與同樣位于昆明市中心百匯商場的新知書城類似的南屏步行街的新華書店為例,雖說是老牌國營書店,但該新華書店充分利用了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空間優勢,將店面重新裝修,規劃布局,在店內提供大量的閱讀區域,開設咖啡館及其他文化商品售賣區,實現了復合型的多元經營,一時間讀者滿堂,與新知書城的蕭條形成了鮮明對比。
民營連鎖書店有著曾經的“會員”消費群,充足的運營空間及獨立書店所不具備的資金實力,從各方面來講都有著轉變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實體書店的先天優勢。因此,其應該改變傳統的經營觀念,注重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性。
(二)學習先進的經營理念
獨立書店強在靈活,想在競爭中勝出,經營者要不斷學習和借鑒成功經驗,并不斷創新。太古集團旗下的方所書店的成功能給予昆明市實體書店很多啟示,同樣是以復合經營的形態存在的民營實體書店,方所書店主打文化品牌,因此在書籍的選擇上,以展現文化的多樣性(兼容并蓄)和感染力(富有深度)為宗旨。同時,經常舉辦線下活動,或邀請圖書作者進行講座,或舉辦讀書沙龍,這些文化活動一方面提升了方所書店作為文化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必然對圖書的促銷有促進作用。
四、結語
經過2006年~2013年的發展蕭條期,實體書店終于在2014年迎來回溫。如今,民營實體書店已然撐起了中國出版實體發行渠道的半壁江山,昆明市亦然。民營實體書店想要在線上線下的競爭中勝出,就得在經營上不斷隨著市場變革,從而發揮自己的特長。
(作者單位為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亓翠娟.昆明市民營圖書發行業研究[D].云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