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佳鑫 邊原寬 何銳 吳偉 王夏菲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市場逐步進入繁榮發展的階段。隨之而來的“旅游井噴”,景區“爆棚”現象卻影響著旅游業的健康發展,當下大多景區的管理系統已經難以解決相關問題。但是,物聯網的發展使“智慧”概念進入旅游之中。本文就是基于“智慧”的概念,站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高度上,對旅游信息基礎架構與旅游基礎設施進行完美融合,實現客流量從傳統形式上的“雜亂無章”到“智慧化管理”。通過智能技術監控,測算及智慧化分析客流量,并通過景區電子幕、App軟件及微信等渠道將信息實時反饋給游客,為其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務,達到優化客流分布、解決景區擁堵問題的目的。本文以旅游城市為例,通過實地調研及數據分析等多種方法,從調查研究智慧化管控客流量入手,為全國建設智慧旅游城市提供合理建議。
關鍵詞 智慧旅游 智慧化客流管控 建設智慧旅游城市
我國研究智慧旅游問題的時間較短,但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旅游支出在國民支出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學者們對智慧旅游的關注大大提升??傮w來說,在對智慧旅游進行研究的這幾年時間里,國內的學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國內的智慧旅游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尤其缺乏對于旅游旺季景區擁堵現象的研究及解決方案,針對智慧旅游景區管理的調研及研究甚少。
一、國內部分景區智慧化旅游應用
(一)西安
智慧臨潼——二維碼:在旅游高峰期來臨之際,臨潼區在區內的主要景點、公交車體等位置擺放了旅游吉祥娃娃,游客可以用手機掃上面的二維碼,進入“智慧臨潼”旅游咨詢平臺,這是臨潼推出的一個智慧旅游平臺,其中包括吃、住、行、游等各種旅游信息,信息準確度高,給游客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二)九寨溝
第一,景區外交通管制。九寨溝景區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向景區的只有一條狹長的路口。隨著自駕旅游的流行,游客還未到景區就已經開始擁堵。因此,九寨溝景區方面通過線上在旅游主干線及主要路口增設路況探頭對車輛進行實時監測;線下在旅游高峰時,由交警在現場進行車輛分流,包括禁止車輛掉頭、停車載客、單行道前進等。
第二,門禁票務管理。實行分時售票、分時進溝的辦法,景區每日售票共4萬張,也是景區可承載的最大游客量。其中,線上售票需至少提前一天用身份證號進行購買,每日2萬張;而線下,在到達景區門口時,會有一面大型LED屏實時更新公布已售票數和剩余票數,方便游客選擇規劃旅游安排。游客接待高峰期會有分時錯峰售票進溝,如分為7時~8時、8時~9時、9時~10時、10時~11時、11時以后等時間段售票。
(三)濟南
第一,在人流量比較大的路口設有智慧化信息亭,它設有“智慧旅游”查詢、免費手機充電、無線WIFI上網、公交換乘信息查詢和ATM銀行服務功能。
第二,停車公告牌,同步停車場車位信息。在游客爆棚的景點周圍設掛停車告示牌,一個牌子上面有附近4~5個大型停車場的實時車位信息,以方便自駕游的游客及旅游巴士不再為停車難而苦惱。
二、關于智慧旅游在部分地區應用的設想及建議
(一)景區智能票務系統
橫向觀察國內一些大型旅游景點提高游客辦理門票手續效率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智能化的門禁系統。通過調查,總結其表現有二:
第一,為解決游客單方面信息不通暢而引起的游客景區排隊買票滯留問題,可以在售票區或景區入口處設置LED顯示屏實時更新當日的門票信息。信息透明、同步,解決了游客和景區溝通不良的問題,有效降低了游客因不滿情緒而與景區發生矛盾的情況。
第二,智能化門禁系統。傳統的人工檢票或門票刷碼都會增加進入景點的時間。電子票刷碼的方法是目前通過調研發現的比較高效率的方式。游客操作簡單,景區管理也高效,一舉兩得。同時,紙質門票的數量減少也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二)景區強制分流及無線覆蓋,線上導覽
較大的景區常常會出現個別景點大規模擁堵的情況,除去對景區的游覽路線及景點不熟悉之外,還有對各個景點的游覽人數不清楚的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有兩種處理方法:
第一,針對占地面積較大的景區,可借鑒九寨溝等地的做法。首先對游客進行強制分流,進行建議游覽路線的安排說明。游船和游覽電瓶車由調度中心通過人流監控對入島和游島路線進行安排,同時還可以和第三方平臺,如百度地圖或高德地圖合作,通過線上景區內部熱力圖顯示各景點的人流情況,以供游客參考。為降低安全隱患,可以采用攝像頭實時監控和人員巡邏結合的方式,通過實時監控,告知巡邏人員重點檢查的景區景點。
第二,小景區可參考烏鎮與高德地圖的合作項目“無紙化導覽”的做法,實現全景區無線覆蓋,線上路線說明及語音導覽。景區還包括語音導覽、掃二維碼獲取景點介紹等,使游客游覽的獨立性更強,也增加了對景區知識的獲取。這樣也可以明顯提高游客體驗的滿意度。
(三)針對整個城市的App及微信平臺的信息整合
做好以云計算為基礎,以移動終端應用為核心,以感知互動等高效信息服務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發展新模式。通常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的涌入,不僅造成景區擁堵,甚至引起整個城市的交通癱瘓,而且市民日常出行的個別路口及公交站點都會出現擁堵的問題。為方便游客更快、更直觀地了解城市及城市的旅游景點,可以借鑒西安等地的做法,研制開發App及開通微信公眾號,以更新和完善平臺信息。目前很多景點都有相關軟件,以此為基礎加大信息的整合力度,與各景區及交通部門合作,對城市文化、景區進行介紹,對方位進行標注,實現公交智能化。對“附近”資源等方面進行整合,以實現信息的同步,做好線上線下一把抓,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迅速玩兒轉景區,隱形推廣城市旅游,提高旅游景點的聲譽。
(四)安全問題
可以利用遙感技術、GIS技術、MIS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通過針對大氣、水質、地質、森林等方面的其他在線監控手段,建立完善的資源數據庫,并對數據進行評價分析,預測可能發生的災害,為風景區的開發和保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為了防止類似于“上海踩踏事件”的發生,要加強對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及游客自救及急救的知識培訓,必要時在客流量較大的地方購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將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三、結語
隨著支撐智慧旅游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完善,全面建設和應用智慧旅游將是大勢所趨。傳統旅游模式下的諸多問題和弊病也將迎刃而解,其中就包括黃金周“旅游井噴”問題。智慧旅游是解決假日旅游矛盾問題的可行之道,但智慧旅游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相關旅游企業憑借單方能力在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我們期待著一個站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高度,以政府為主導統籌各方面資源,以“為游客服務”為宗旨的完善的智慧旅游應用服務體系的建成。
(作者單位為江蘇大學)
參考文獻
[1] 黎忠文,唐建兵.“數據流動”視角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基本理論問題探討[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01).
[2] 許金如.論旅游城市轉變旅游增長方式的智慧化路徑[J].開發研究,2014(06).
[3] 陳文華,黃儉.我國智慧旅游研究綜述[J].商,2014(40).
[4] 周倩.基于旅游消費市場的智慧旅游本質探析[J].中國商貿,2014(28).
[5] 張凌云,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