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昕 魏文茜
摘 要 職工是企業的基本組成要素,為了提升職工的工作能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會為職工提供各種培訓機會。職工培訓評估作為檢驗培訓效果的重要途徑,其評估質量會對企業后續作出培訓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應該在充分分析既有培訓評估體系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構建出更加完善的職工培訓效果評估機制。本文從當前我國企業職工培訓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的機制體系建設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職工培訓 效果評估 機制體系 建設
一、前言
在知識型社會中,職工幾乎等同于企業的競爭力。為了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企業開始通過培訓的方式增強職工隊伍的競爭力量。在企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對職工的要求會產生一些變化。此時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培訓模式、培訓內容開展職工培訓活動,則失去了培訓的意義。因此,企業需要通過構建職工培訓效果評估機制體系的方式,實時檢驗培訓結果。當發現培訓結果與自身發展要求存在偏差時,高層管理人員可以直接進行調整。
二、當前我國企業職工培訓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角度來講,當前我國企業職工培訓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一)企業管理人員觀念問題
部分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并不重視職工培訓及培訓評估工作。他們認為職工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水平的提升是通過實踐操作得來的。開展培訓任務的作用并不明顯。[1]
(二)評估方法問題
當前,我國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中應用的評估方法較為單一。事實上,不同培訓任務的評估標準各不相同。例如,當企業利用相同的評估方法得出第一種培訓任務有效,第二種培訓任務效果不明顯的結論。該結論可能并不符合實際。此時,企業按照評估結果取消第二種培訓任務的行為在無形之中為企業造成了諸多損失。
三、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的機制體系建設
對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機制體系建設的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評估目的確定
在正式開展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之前,需要將評估目的確定下來。例如,可以將評估目的設定為根據培訓效果更新培訓方案,以此提升培訓方案與企業發展要求之間的契合度。
(二)培訓效果評估信息系統的構建
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了提升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的效率,應該借助計算機設備、信息技術等構建出一個培訓效果評估信息系統。在前期階段,需要將企業的職工工作效率、產品質量、客戶滿意度等參數輸入系統中。[2]當培訓工作完成且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再次收集上述數據與培訓前的數據進行對比,最終獲得職工培訓效果數據。
(三)評估方法的選用
可被應用在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中的評估方法種類較多。不同評估方法在適用范圍方面c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此,可以根據不同的職工評價對象選用適宜的評估方法,以此保證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結果的可靠性。
(四)評估層次的劃定
結合我國企業以往的職工培訓評估工作可知,企業通常應用相同的方法開展職工培訓效果評價工作。事實上,由于不同培訓任務的難度不同,統一評估方法的應用無法獲得準確的評估效果。對此,需要按照職工培訓任務的難度,將其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的層次應用不同的評估方法開展評估工作。企業職工的評估層次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基礎知識的掌握評估。例如,面向新入職的職工的企業文化培訓、企業管理制度培訓等。該層次的培訓難度較低,因此可以利用問卷調查法開展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第二,技術與技能的評估。這種培訓任務的作用在于提高職工的工作能力。可被應用在該層次培訓任務中的評估方法主要包含技能實操法、筆試考核法等。[3]第三,解決客戶投訴問題、提升客戶滿意度等高難度水平的評估。可被應用于這類培訓任務效果評估中的方法主要包含比較評價法、績效評估法等。
(五)收集評估數據
職工培訓效果評估數據的收集需要充分結合不同評估層次所應用的評估方法完成。為了保證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結果的準確性,企業需要加強對顧客滿意度、職工流失率、生產設備故障率(培訓任務開展前后對比)等參數的收集。
(六)得出評估結果
對于企業而言,職工培訓效果主要與以下幾種要素有關:第一,企業應用在培訓活動方面的成本,如支付給專業培訓機構的費用、租用培訓場所的費用等;第二,被培訓職工在后續工作中的表現,為企業作出的貢獻等。如果企業花費在開展培訓活動方面的成本高出被培訓職工作出的貢獻(量化為成本參數),則可以認為培訓效果不佳。當職工的原始數據收集完成之后,需要通過未培訓時基本數據的對比分析,得出一份完善的評估報告。報告主要由培訓活動的基本信息、成功完成培訓且考核合格的職工數量、考核不合格職工數量、培訓項目的有效性等內容組成。[4]如果結果顯示企業所開展培訓活動的有效性水平較高,則可以保留該項目。如果結果較差,則應考慮更換其他培訓項目。對于考核結果不合格的職工,企業應給予其二次培訓機會,如果第二次考核結果仍舊不合格,可以給予職工相應處罰。如果某培訓活動中考核合格職工數量不足40%時,則應該判斷培訓任務或考核標準是否合理。
(七)反饋優化
當得出培訓效果評估報告之后,應該將其分別傳輸至被培訓職工、培訓講師、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職工需要根據自身的培訓效果評估結果更加合理地約束自己。培訓講師需要根據整體評估結果對培訓活動進行適當調整。企業管理人員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決定是否變更培訓項目。[5]
四、結語
通過分析可知,當前我國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中主要存在評估方法單一、管理人員不重視職工培訓效果評估等問題。為了合理驗證評估活動的作用,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可以按照確定評估目的、構建評估效果信息管理系統、選擇適宜的評估方法、對培訓項目進行分層、收集評估數據、得出評估結果、反饋優化的流程,構建出一個完善的企業職工培訓效果評估機制體系。
(作者單位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
[作者簡介:王若昕(1983—),女,陜西神木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企業培訓管理。]
參考文獻
[1] 田海燕.呼和浩特供電局班組長培訓項目效果評估[D].華北電力大學,2014.
[2] 馬飛.個性化培訓在鐵路運輸企業的運用問題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4.
[3] 潘偉.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微觀管理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
[4] 汪俊波.企業員工培訓效果評估的機制體系建設[J].企業導報,2004(04):59-60.
[5] 趙立彬.大連市交通口岸局所屬企業人力資源規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