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78年,我國開始開展QC小組活動,但活動開展的效果不一。簡要探討了激勵對QC小組活動的作用和激勵方式,以期為企業在QC小組活動中選擇合理的激勵方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QC小組;激勵方式;質量管理;企業效益
中圖分類號:F27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067
我國的QC小組始建于1978年,隨著國家“全面質量管理”的不斷深入和落實,QC小組活動也不斷發展,經久不衰,在企業管理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對推進企業質量管理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同時,也應該看到,在QC小組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活動效果參差不齊——部分企業的開展效果比較好,在提高員工質量意識,激發職工參與質量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質量提高、降低成本(消耗),創造企業效益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部分企業的QC小組活動開展得比較少,或開展效果不理想,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也不高。在探討QC小組活動的激勵時,有必要分析“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員工積極性高,自然企業的QC小組活動就會有聲有色,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1 企業員工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1.1 企業領導重視度不夠
有的企業領導質量觀念陳舊,對QC小組活動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認識不足,對企業開展的QC小組活動關心、支持不夠,使得參加員工感受不到來自領導的關懷,感受不到企業對其參加QC小組活動的認同。同時,由于領導重視度不夠,所以,會影響相關部門在活動開展經費支持、培訓支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影響參與員工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影響其他員工開展QC小組活動的主動性。
1.2 企業QC小組活動培訓交流不足
在活動中,一方面,企業內部對QC小組活動相關知識的培訓以及培訓經驗的交流比較少,員工不清楚應該如何開展活動;另一方面,也很少安排或不安排員工參加中國質量協會或其他協會舉辦的相關培訓交流,比如QC小組實際操作培訓、QC小組組長培訓、QC小組診斷師的培訓等,較少參與省級與行業協會(部級)等的QC小組活動交流,也未將相關內容納入企業年度培訓計劃中。
1.3 活動未納入企業(部門)工作計劃
由于無計劃,無監督,無考核制度,也不影響部門、個人績效,員工認為QC小組活動是工作之外的事情,不按照QC小組活動“小、實、活、新”的要求去深入挖掘課題,導致QC小組活動的開展成為可有可無之事。
1.4 只重成果,不重過程
部分企業開展了QC小組活動,但忽視了QC小組活動過程(PDCA循環)的重要性。由于QC小組活動的評優(評獎)一般均由行業協會組織,所以,有的企業甚至在申報時才組織人員整理成果材料。另外,在發布QC小組活動時,只需要將評審階段成果發布的材料整理好,發布PPT做得生動,圖文并茂,發表人發表生動,專家質詢能流利對答,沒有技術性錯誤,沒有違反QC小組活動開展程序等,保證發布效果,那么,評審時一般均能以高分獲獎。因此,有的企業相當重視申報成果。長此以往,這種做法誤導了員工開展QC小組活動的實質作用,也讓員工對獲獎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產生了懷疑,從而失去了參加QC小組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 QC小組的激勵
通過對“企業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可知,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對企業QC小組活動的開展效果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想提高員工參與的積極性,除了企業要建立一系列QC小組活動相關的管理制度,通過“立企業之法”規范QC小組活動的開展外,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從何而來,不管從人的自身需要(“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還是企業的發展需要來考慮,都需要“激勵”。“激勵”是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必要和重要手段。當企業的員工正積極圍繞企業目標和現場存在的管理、技術、質量、進度、安全問題,從改進管理、提升質量、降低消耗(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方面開展QC小組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后,要想讓員工保持一定的積極性,并再次選擇課題更深入、持續地活動下去,吸引更多員工參與到QC小組活動中,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激勵手段”來實現。筆者多年
參與QC小組活動,認為在此過程中采取的激勵手段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 目標激勵
作為現代企業,均有自己的企業目標(近期目標、遠期目標),企業職工則要圍繞企業目標樹立個人目標。個人目標包括干一番事業、二年或三年提升崗位職位等,這些都會影響職工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同時,企業也應該通過員工思想教育,讓員工認識到“企業的興衰存亡關系著每位員工的切身利益”。參加企業QC小組活動,不斷提升企業的質量水平,不僅可以實現員工的個人目標,也可以實現企業目標。員工通過參加QC小組活動不斷獲得成功,在物質、精神上得到了滿足,從而參與這種繼續活動的動力也會源源不斷而來。因此,企業應當把目標當作激勵的手段之一,幫助職工樹立個人目標,同時,將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相應的,企業也應該為職工個人發展提供多種通道,不斷擴寬其發展空間。通過參加QC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見、成本意識,提高員工的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增長其才干,以便他們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2.2 培訓交流激勵
培訓交流激勵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顧名思義,即培訓和交流。培訓可以提高員工對企業開展QC小組活動的認識,讓員工明白如何開展活動以及活動中組長、組員的職責等。對于QC小組活動中的骨干、積極分子,企業可以優先選派他們參加外部(協會)的系統培訓,回到企業,通過內部培訓讓更多員工了解QC小組的基本情況,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對于這部分骨干、積極分子,也可優先選取參加各種QC小組活動的交流會議。另外,企業內部也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內部交流,形成較好的QC小組活動氛圍,這也必將吸引更多員工參與到活動中來。如此良性循環,必能激發起員工參加QC小組的熱情,以及他們參與QC小組活動的積極性。
2.3 “被重視”激勵
任何企業的員工以及所開展的任何活動都希望得到領導的重視。領導重視,員工參加的積極性就會比較高,活動開展就更容易成功。QC小組活動也一樣。那些QC小組活動開展效果比較理想的企業,都得到了領導的支持、關心和重視,甚至部分領導就是某項QC小組活動的參與人。企業領導不但支持員工參加內外部的相關培訓、交流,自己也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交流活動。他們不但支持、關心QC小組活動員工,還給予物資、場所等方面的支持,幫助解決一些QC小組活動中的問題,讓員工及其活動團隊感到企業以及領導對他們的重視,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4 榮譽激勵
榮譽激勵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精神獎勵。對工作中業績優秀的職工給予表彰,發給榮譽證書,這是對職工作出的貢獻的公開認可。這樣做,不僅能滿足職工精神上的需要,還能達到激勵的目的。對于這種成本低而效果好的激勵手段,現代企業領導人都應該懂得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企業開展了QC小組活動后,企業內部可通過評選,給評選出的企業優秀QC小組發放榮譽證書,并給予表彰;對于參加省、市級、國家級優秀QC小組成果評選活動,并獲獎的成果,在外部授予榮譽證書的基礎上,內部再給予表彰;對于獲得表彰的QC小組,其成員均會感到自豪,有成就感,同時,也會繼續積極參與到企業的QC小組活動中去。
2.5 物質激勵
物質激勵是最基本的激勵手段,包括對員工個人的物質激勵和對QC小組活動的物質支持激勵。員工個人物質激勵包括員工工資、獎金和各種福利。員工工資、獎金、住房等決定了人們基本需求的滿足。同時,員工的收入和居住條件也影響其社會地位、社會交往,甚至影響學習、文化娛樂等精神需求的滿足。QC小組取得成果,為企業創造了效益,企業則應該根據貢獻大小、按勞分配的原則給予小組成員相應的物質獎勵。1997年,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國質量協會等6個單位聯合頒發了國經貿〔1997〕147號文件——“印發《關于推進企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意見》的通知”,規范了QC小組活動和成果的獎勵,大部分企業也根據此文件制定了本企業的QC小組活動管理文件,規范了企業QC小組活動及成果的獎勵。對QC小組活動的物質支持激勵主要是對QC小組活動所需的合理活動經費予以支持。員工在活動開展中,既不缺少經費,讓成果獲獎,還能獲得個人獎勵。這樣做,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的積極性。
2.6 晉升激勵
晉升激勵是企業根據員工的業績、對企業的貢獻進行的獎勵。晉升激勵是所有激勵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多數人都是愿意努力工作,在取得業績后得到崗位晉升的。當企業某位或某些員工因工作出色、業績突出而晉升到更高(更重要)的崗位時,相應也會激發他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企業其他員工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同時,也需要企業給員工留出多種職業發展通道,讓他們有提升空間。參加QC小組活動,取得了成果后,就會為公司創造效益,從而提升員工的才干,提高員工的組織能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企業可以考慮提拔、晉升相應人員。這對參加QC小組的員工和其他未參加該QC小組的員工來說都是一種正向激勵,更能激發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吸引更多員工參加QC小組活動。
2.7 宣傳激勵
大多數人獲得企業獎勵時,都希望得到宣傳。這種宣傳不是炫耀,而是一種榮譽,通過宣傳去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企業管理中。這種宣傳可以在企業內部進行,也可以借助外部平臺進行,大力宣傳企業在QC小組活動方面的政策,讓更多員工參與到公司的QC小組活動中,為提高企業的產品(服務)質量、降低成本消耗等貢獻力量。
3 結束語
任何企業在企業管理中都有其激勵方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包含在上述7種激勵。QC小組活動的激勵也是如此。QC小組的激勵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或多種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激勵提高職工參加QC小組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采用這種質量管理手段,可以加強企業質量管理,為企業創造效益,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QC小組作為質量改進的一種方法,不但需要企業領導重視、支持,還需要企業建立一套相應的管理制度(該管理制度內需有相應的激勵制度),同時,也需要有相應的專(兼)職管理崗位(人員)。只有員工積極參加,領導重視,多向激勵,強化過程管理,企業的QC小組活動才會開展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質量協會.QC小組基礎教材[M].二次修訂版.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2]刑文英.QC小組活動指南[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
————————
作者簡介:熊海波(1975—),男,畢業于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主要從事核電工程建設技術研究和科研開發工作。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