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暉
摘要: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音樂文化資源的國家,可考的中國音樂史有8000多年,音樂廣博多樣,僅民族民間器樂就有600多種。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政府也深刻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寫進了教育發展綱要,帶動了業余音樂學習熱潮的不斷高漲。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樂教育;音樂學習
廣大少年兒童踴躍加入到學習民族器樂的隊伍中來,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家長和學習者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導致學習停滯不前甚至中斷,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學習民族樂器經歷以及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經歷,將民族器樂學習中的一些思考歸納如下:
一、好心態 不可急于求成
當今社會的很多家長和學習者普遍存在著急功近利的心理,常常為了考級,為了拿一張證書,放棄基本功練習,直接要求“三級跳”,盲目練習應景技術,導致基本功不扎實,越往后學越困難?!比魏我环N樂器的學習和其它學科一樣有其科學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一項專門技藝的掌握是要循序漸進的,欲速則不達。扎實的基本功靠每天的練習與鞏固,學習技藝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情感與韻律,并與文化課結合,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興趣,保證技藝不斷提高。另外,習琴需要的不僅僅是刻苦與努力,還需要一種藝術的“天賦”,況且每個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異,以及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會導致學習效率大不相同。因此,要正確對待孩子學習器樂的進度,不能一概而論。不要盲目跟其他孩子相比,更多地要跟自己比,看孩子是否月月有進步,年年有提高。
二、好老師 不要盲目拜師
社會上教授器樂的教師很多,上至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及劇團演職人員,下至幼兒園老師,甚至許多在校讀書的學生都在教器樂,這些老師為廣大學習者提供了幫助,滿足了社會對器樂指導教師的需求,其積極的作用應該肯定,但也不能無視個別人濫竽充數,誤人子弟。因此,家長應盡量尋找那些人品好,專業技術高、責任心強、富有教學經驗,有一定藝術成就的教師指導孩子學習樂器。某些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孩子小,又是初學,隨便找個老師就行了,等到孩子水平提高了再找專家指導,其實不然,假如老師缺乏教學經驗或本身水平有限,無法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途徑,將導致學生無法正常操琴,無法繼續深造,甚至導致輟學者都大有人在。所以習琴啟蒙階段教師水平甚為重要。
三、好理念 不讓美好變負擔
初級教育,應該在學習過程中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音樂本身如此美好,學習音樂一樣是充滿快樂的,而今天的練琴,常常讓許多孩子覺得是在苦修,如何讓孩子在練琴中貼近音樂,從練習中獲得快樂,把器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亦是一門藝術。早在2500年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人性的差別,“性相近,習相遠”。要求教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即因材施教。音樂比其他學科都更需要因材施教。正因為教學對象的個體差異性大,所以教師應當為每個有天賦的孩子量身定做一套科學的教學方案,為學生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并充分備課,對學生進行全面正確的指導。今天的民族音樂普及教育理應以民族器樂為載體,讓少兒通過一件樂器親近美妙的音樂,享受音樂,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開啟學社想象的智慧,塑造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四、好環境 不打擊積極性
鼓勵青少年經常參加各種表演、比賽和展示活動,讓孩子不斷樹立信心,向著新的學習高峰攀登。鼓勵孩子參加器樂合奏訓練,從而培養孩子的團結意識和合作能力,讓孩子在實踐中從內心感受到音樂的美,以陶冶他們的性格和情操。
今天,音樂教育和其他藝術教育一樣,擔負著提高全民素質的重任,儒家教育思想之核心是禮樂思想,禮樂和六藝教育思想恰好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教導我們以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音樂技能,最后,愿每一個習琴者都能學成,把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趙勇.甘孜州民族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3,6.
[2]伍榮發.淺析少兒民族器樂演奏教學的問題與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5,7.
[3]王永江.挖掘民族音樂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價值[J].藝術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