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念
摘 要 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設計、印制和發行。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人民幣以來,歷時60多年,到目前已發行5套人民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發注重收藏,因此記錄不同時代歷史的人民幣逐漸成為人們收藏的“寵兒”。本文主要對不同時代的人民幣的收藏價值以及當下人民幣收藏市場進行分析。
關鍵詞 人民幣歷史 收藏價值 鈔王
一、人民幣概述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成功發行了5套人民幣,其中第一、二、三套人民幣均已退出市場流通。這些貨幣承載著我國特殊歷史時期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豐富的史料信息,是歷史學、文物學等領域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國家急需保存的貨幣憑證。而貨幣退出市場流通后,銀行采取“只收不付”的處理方式,導致貨幣數量在其停止發行后急劇減少,造成了極高的稀有度,使之擁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
二、人民幣的劃分
第一套人民幣自1948年12月開始發行,1955年正式退出市場流通,共發行12種面值,62種版別。因當時內戰的影響,通貨膨脹極其嚴重,幣值也很有時代性,最大的面值為50000元,最小面值為1元。據悉,在全世界范圍內,第一套人民幣大全套的存世量不超過20套,62種版別中出現業界俗稱的“四大天王”“十二珍品”。
第二套人民幣自1955年3月開始發行,共發行11種面值,17種版別。其中,最大面值為10元,最小面值為1分。由于我國當時印鈔技術落后,需在蘇聯的幫助下印制,后來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對我國實行經濟制裁,在東三省大肆拋灑10元、5元、3元紙幣,造成物價迅速飛漲,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嚴重打擊。對此,國務院緊急宣布第二套人民幣10元、5元、3元的面值作廢,緊急進行銷毀,以至于第二套人民幣的這3種面額紙幣的存世量極少,其市場價一路高漲,成為第三套人民幣當之無愧的“鈔王”。
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開始發行,至2000年7月退出流通,共發行7種面值,27種版別,其中僅1角的就發行了9種版別。第三套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了38年之久,是現有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且完全由我國獨立設計、印刷的第一套紙幣,其印刷精美,是工、農、輕工業的真實寫照,凝結了一代人對往事的記憶。其中,“2元車工”被譽為人民幣歷史上最漂亮的一張錢幣,“5元煉鋼工人”也曾獲國際錢幣設計大獎。2000年7月1日,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三套人民幣大全套》珍藏版,是我國官方首次發行人民幣全套。第三套人民幣中水印背綠1角因酷似背綠2角被視為“錯版幣”,國家大量回收銷毀,存世量極少。
第四套人民幣于1987年發行,共發行9種面值,14種版別。現階段,第四套人民幣一直處于“隱形退市”狀態。第四套人民幣可細分為兩類,即80版和90版。由于80版是自第三套人民幣10元面值突然升至100元和50元的面值,我國最開始并未對其做防偽,而后來民間出現大量的高仿幣,因此不得不在90年代重新發行帶防偽的100元和50元的人民幣,并對80版的50元、100元進行回收,使得現存世量極少,而80版的50元被稱為收藏界的“軟黃金”。
第五套人民幣于1999年10月發行,全套共6種面值,11種版別,由于6種面值圖案均采用毛主席頭像,被收藏界戲稱為“主席幣”。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我國的貨幣也要參與世界貨幣的流通,而當時99版的人民幣背面只有額度,沒有單位,并不被世界認可,所以我國在2005年再次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而之前的99版就變成了整套的“錯版幣”。
三、人民幣近幾年的收藏熱
第一套人民幣不超過20套的存世量,在2000年拍賣價格是2萬,到2016年就是560萬,16年間漲幅高達280倍,“鈔王”更是價值連城。第二套人民幣在2000年市場拍賣價僅為2500元,到2016年就是55萬,16年漲幅達220倍。目前,市場對“鈔王”的估測接近40萬。第三套人民幣在2000年銀行的首發價格是680元,第二年即上漲到2700元,到2016年為12.8萬的價格,更加重了市場的瘋狂。現在,預估“鈔王”水印背綠一角大約為5萬,而棗紅1角一張亦接近2萬。第四套人民幣始終處于“隱形退市”,通常每一套人民幣均是退市后的3~5年為最佳漲幅期,因而經營收藏的公司一直鼓吹現在就是最佳入手時期。
四、人民幣收藏市場剖析
收藏講究的是“藏頭、藏尾、藏孤、藏錯”,就像文玩、字畫,獨一無二會有無可限量的升值空間,貨幣亦是如此。比如,第二套人民幣的3元,第三、四、五套人民幣的錯版,無一不被市場炒到連城價值。
人民幣的收藏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市場上普遍有以下幾種看法:
第一,人民幣可以作為商品進行銷售,至少買家不必花巨大的精力來判斷其真偽,這就意味著以一定的價格購置的人民幣可以踏實地確定是真品,這是最有別于文玩市場的地方。
需注意的是,人民幣收藏會講究品相,即全新品相的人民幣會比七八成新的貴很多。只要有利益就會有市場,在一般的文玩市場,店家銷售的全新品相的人民幣中就有很多出自舊版翻新,這就對官方發行的數量產生極大的沖擊。通常官方發行的整套人民幣有一定的數量,而市場所誕生的翻新幣以新幣品相銷售的現象,無疑會擾亂市場。
第二,銀行利息的降低迫使人們需要尋找一種方式對資產進行保值。對很多人來說,投資則成為一種必要的選擇。無論是股票、期貨抑或是P2P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人民幣卻可以一直保值,并能夠在長期內成為極好的升值投資產品。
人民幣收藏也存在一定問題,當代的人民幣價格已被市場炒出巨大的泡沫,這樣的背景下,商家卻依舊在大肆宣揚第四套人民幣無可限量的漲幅空間以誘導人們進行投資。我國實行“三年開倉,五年封倉”,即通過一定時間對市場進行沉淀,這本質上來說是好的,然而由于商家鼓吹“封倉”是最好的升值期,本身就已經很浮躁的價格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介入這方面的投資,未來人民幣藏品究竟還能否像其初衷那般保值就值得懷疑了,畢竟前三套人民幣升值的神話是建立在大多數人未涉及此領域才產生的。因此,在當下人民幣收藏人盡皆知的情況下就不容樂觀了。
第三,紙幣生動地記錄了不同的時代,這可以作為文化進行傳承。
五、結語
人民幣收藏市場并不像想象中那般樂觀,市場偽造、炒作,以及公眾對人民幣一直以來的推崇都促使人民幣藏品的價格虛高,一旦這個泡沫破裂,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會是對國家名片的質疑。宏觀來說,其會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推行帶來巨大的阻力。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淺析,能對公眾的投資帶來些許建議,避免盲目跟風。
(作者單位為青島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