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鑫 劉顯豪
摘 要 電子商務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一個又一個縣域成功應用電子商務快速銷售農產品使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并形成典型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對于其他縣域能起到較好的參考作用。本文應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探討了政府發展電子商務行為為當地帶來的影響,為發展電子商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 電子商務 系統動力學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城市特別是大中型城市的居民對于新鮮蔬菜水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我國部分農村出現了農產品滯銷的現象和農村經濟發展困難的問題。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市場上供需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而解決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我們有先例可循。例如,在解決租房買房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電子商務這一線上信息交易模式來解決農產品銷售和農村發展問題。在政策方面,中央政府也注意到了農村電子商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契機,在2015年發布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個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不只是要建設農村電子商務,還要把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金融、商貿等相關性的企業的建設。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政府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的政策支持,注定了農村電子商務是未來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主要方式之一。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不僅擴展了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電子商務的發展還需要完備的配套設施,如倉儲的建設、物流的配送,這些都需要工作人員,并且對勞動人員的素質要求不高,能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改變農村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和社會轉型。[1]王新春等先從國內電子商務創業發展的過程出發,結合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情況,指出了農村電子商務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必經的四個階段:工具、渠道、基礎設施、經濟體。以實際調研的博興灣頭村的數據為基礎,對提出的模型進行了驗證分析,對在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的人群和政府的執行政策提出了指導意見。[2]“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央政府關注的問題,怎么解決農村和農業發展問題是重中之重。楊會全指出,電子商務突破了地理位置和信息不暢通的障礙,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不僅僅有助于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還能夠調整整個農村的經濟結構,使現代社會的信息化助力農村經濟的發展,大批農村人可以不出家門賺錢,解決留守兒童、農村無人化的問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的一個新選擇。[3]趙霞指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不起來的最大原因是我國電子商務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信息化都尚未成熟,在農產品交易的過程中交易的低效率和市場中供需信息不完全最為突出。[4]
二、政府發展電子商務的系統力學
李彬指出,由于農村環境的局限性,依靠農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往往存在很大的弊端,國內成功的案例也是在較少的地方才得以實現,而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依靠農民自身力量想要發展電子商務非常困難,所以政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國內發展較好的電子商務縣域,大多是由政府發起,組織和引導農民發展當地電子商務。有些地方政府建立了政府領導的農村電子商務協會,初期由政府進行培訓,指導一部分人依托發展較為良好的淘寶網售賣當地農產品,如核桃和蜂蜜。通榆縣政府選擇對當地比較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幫扶,首先打響當地的一個知名品牌,在銷售途徑上選擇線上和線下銷售。線上選擇較為知名的購物網站,如淘寶、一號店,線下在各個地區開設門店,實現了產品直達用戶手中,不僅僅只關注電子商務,還注重線上線下營銷。遂昌縣也選擇了和本地較為大型的電子商務公司合作,但其不是把本地品牌讓其代理,而是以其為案例,把其成功的經驗在全縣進行推廣,促進了遂昌縣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電子商務的發展又拉動了縣里的傳統行業,形成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由此可見,政府對于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起著帶頭、引導、優化電子商務環境等重要作用。那么政府是如何制定電子商務的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又是如何對當地電子商務形成影響的?政府制定了惠農政策來促進農村信息化的建設。當前,農村的互聯網比例接入人數增加,互聯網普及率提高,所以可以對農民進行電子商務培訓,對于縣內的優秀電子商務企業進行補助,并建設較為完備的物流和倉儲設施。這些都能夠促進本地區電子商務交易額的增加。考慮這些因素后,使用系統動力學的方法模擬政府政策對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的影響建設,如圖1所示。
在圖1中我們可以發現,政府依靠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增加互聯網的接入比例;吸引物流企業,發展了當地物流;培訓網商,降低農民學習電子商務的難度,提高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興趣;降低稅收,促使本地涉農企業的建立,并吸引外地涉農企業入駐,增加賣家數量。通過這一系列優惠措施,解決了農民賣難買難的重大問題,從而有效發展了農村電子商務。
三、結語
農村想要發展電子商務,光依靠農民本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中國中西部的大部分偏遠農村地區,要想發展電子商務,政府必須起帶頭作用,提高農民的興趣,使當地特色與電子商務有效結合,最終促使當地經濟水平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為重慶郵電大學)
[作者簡介:魯鑫(1990—),男,河南漯河人,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組織管理與科學。劉顯豪(1992—),男,重慶人,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
參考文獻
[1] 李彬.農村電商亟待破解發展難題[N].人民政協報,2015-2-17(06).
[2] 王新春,戚桂杰,梁乙凱.農村電子商務創業的演進機制——以博興灣頭村為例
[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3).
[3] 楊會全.基于自組織視角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4(06):83-84.
[4] 趙霞.我國農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