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華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04-0117-02
摘 要:分3部分論述了有關創新種植技術、發展珍稀樹種、提高林業品相的問題。分別介紹了珍稀樹種與林業品相,指出了珍稀樹種栽培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重慶銅梁區域為例,給出了羅漢松、水杉以及楠木等樹種的種植技術。
關鍵詞:種植技術;珍稀樹種;林業品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117
創新是各行各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對于林業領域而言同樣如此。創新種植技術、發展珍稀樹種并提高林業品相,是林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我國珍稀樹種栽培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應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合理應用不同種植技術,達到提高珍稀樹種成活率,提高林業樹種豐富性與多樣化水平的目的。
1 珍稀樹種與林業品相
1.1 珍稀樹種
珍稀樹種即國內數量較少的或頻臨滅絕的樹種,同時也指雖當前數量較多,但整體卻呈減少趨勢的樹種。以我國重慶銅梁地區為例,區域內珍稀樹種種類較多,羅漢松、水杉與楠木等均存在。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定,應嚴格禁止砍伐珍稀樹種,要對其加以保護,并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護植物的多樣性。
1.2 林業品相
林業是我國的重點產業,是以保護樹木為目的所形成的一大行業,擔負著保護生態環境平衡的重任。品相指的是樹種的外觀形象,評價樹種品相如何,需要將其皮層的損傷以及是否存在病蟲害等作為重點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為提高樹種品相,必須創新種植技術,提高技術水平,與此同時,加強對珍稀樹種的保護。這樣才能為我國珍稀樹種打造更好的生長環境。
2 珍稀樹種栽培現狀
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珍稀樹種的栽培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資金投入不足以及種植技術應用水平低兩方面。
2.1 資金投入不足
相對于普通樹種而言,珍稀樹種的栽培對于資金的要求較高。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保證樹種成活,保證其順利成長,并確保其品相更好。但目前,資金投入不足已經成為了阻礙珍稀樹種栽培的主要因素。相對于林業而言,人們更加注重農業,因此通常在農作物的改良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扭轉觀念,提高社會對珍稀樹種栽培的重視程度,是改變珍稀樹種栽培現狀的關鍵,是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途徑。
2.2 種植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高
珍稀樹種的種植需要采用大量技術作為支撐。珍稀樹種栽培成本高,因此必須保證技術應用的適應性以及有效性。目前,種植技術應用水平低,是我國珍稀樹種數量增多的主要阻礙,對此,應加強對應用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在投入足夠資金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將其應用到種植過程中,提高樹種栽培水平。
3 創新策略
該部分主要以重慶銅梁區域為主,對區域內羅漢松、水杉與楠木3種珍稀樹種的種植技術進行了分析。
3.1 羅漢松種植
羅漢松的特點表現為喜陰,重慶銅梁地區夏季氣溫較高,為避免其在夏季出現生長方面的問題,應保證其處于陰涼區域。合理的施肥必不可少,應控制好施肥量與施肥次數,1次/月較為合理,施肥量應綜合土壤條件與羅漢松的生長情況合理配置。重慶銅梁地區冬天較為寒冷,為避免羅漢松凍傷,應將其轉移到室內。
可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播種,根據其特點,合理控制播種溫度,一般情況下,春秋兩季均可。除此之外,應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羅漢松蟲害以介殼蟲與紅蜘蛛為主,一旦發現蟲害,要及時噴藥處理。
3.2 水杉種植
水杉屬落葉大橋木,高度較高,耐高溫且耐寒,高溫40 ℃左右,低溫-30 ℃左右均可生長。栽培需從整地、栽植、整形修剪及施肥等步驟出發來完成。首選需整地,可采用大穴整地方法,穴徑控制在50~60 cm的范圍內,深度控制在20~25 cm的范圍內較為適合。另外,栽植需注意,水杉的生長速度較快,因此兩株之間的距離應較大,通常情況下,將其控制在2 m左右較為適合,能夠為其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以及養分。從整形修剪的角度看,可在3~5年左右做好整形以及修剪工作。在栽培期間,應重視施肥,確保植株能夠良好生長。一旦發現病蟲害,需及時處理,避免影響水杉品相。
3.3 楠木種植
楠木是重慶銅梁地區的珍稀樹種之一,有香氣,不變形,成年樹可制作成為上等家具與精密儀器,使用價值較高,價格較為昂貴。楠木屬于耐陰樹種,對氣候與土壤條件要求較高,可在山谷與河邊臺地等區域種植,為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楠木生長周期較長,前20年生長十分緩慢,直至60~70年,才能達到生長旺盛期。楠木種植初期,易遭雜草壓蓋而阻礙生長,因此應加強除草。由于其生長周期長,因此初期應避免打枝,并保證其樹皮的完整性。蟲害以灰毛金花蟲為主,成蟲以啃食樹葉為生,長期容易導致楠木樹葉枯萎。一旦發生上述蟲害,一定及時予以噴藥處理。可以采用621煙劑熏殺,劑量為0.5 kg/畝。要合理應用上述栽培與種植技術,切實落實每一環節,避免出現漏洞或錯誤,時刻關注楠木的生長狀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為其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最終提高楠木品相。
4 結論
創新種植技術、發展珍稀樹種、提高林業品相,是社會與國家對林業的主要要求,同時也是保護植物多樣性、保護資源與環境的主要途徑。針對不同的珍稀樹種,應采取不同的栽培及種植技術,以提高技術應用的適應性與創新性。與此同時,根據不同樹種容易出現的病蟲害,加強預防與治理,以達到增加珍稀樹種數量、提高林業品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廖醒.創新種植技術 發展珍稀樹種 提高林業品相[J].農業與技術,2015(09):81-82.
[2]龔守棟.創新種植技術 發展珍稀樹種 提高林業品相[J].政協天地,2012(08):6-7.
[3]王以平,郭獻忠,夏延昭,等.培育珍稀樹種 提高經濟效益[J].林業與生態,2013(09):26-28.
[4]劉燕娜,賴根明,余建輝,等.珍稀樹種產業:明溪縣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希望[J].林業經濟問題,2003(06):351-354.
〔編輯:劉曉芳〕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04-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