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飛
摘 要:在藝術設計中,形成色彩物理變化與心理變化以及色彩對生理上的影響都可以解讀出色彩的時間效應。色彩時間效應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不管是平面、空間、還是數字影像等領域都有涉及,但其基本應用原理卻是固定的,對每一種原理的解讀與總結必將使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發揮著更多更準確的作用。
關鍵詞:藝術設計 設計色彩 色彩時間效應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c)-0231-02
1 色彩時間概念的形成
1.1 物質決定的色彩時間概念
時間與空間是構成人類所生存的世界的兩個不可缺少的維度,是一切物質固有的存在形式,不但是哲學、科學領域經久不衰的經典議題,也是藝術領域熱衷探索表現的對象[1]。時間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概念,決定了其本身的物質性,在藝術設計中應用色彩對時間進行物質的表達,理所當然的存在著物質性。時間的特征是永恒的持續,但在其中又可以分成很多的時間段,它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對立與統一,色彩也在這種階段性和連續性中不斷的表現出來,也由于這種表達體現出色彩對時間的準確描述。海德格爾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中認為,藝術作品在人們的視覺中自我展開的即是“世界”。雖然他所針對的重點是純藝術作品,但是在實用藝術領域仍然適合,當我們把藝術設計作品作為“世界”的時候,藝術設計就不只存在于空間,它必然擁有了時間的維度,設計色彩的時間效應就自然的展現于藝術設計作品中了。
1.2 在運動變化中形成的色彩時間概念
對于時間的論述,西方哲學史上有著兩種不同的思路,其一是同“運動”捆綁一起的,“運動”意味著位移,而位移則將時間緊密聯系起來了;而在另一維上則是將時間視為“以內在體驗為基礎”進行思考,這就加入了主體性色彩[2]。廣義的去理解運動的時候就會發覺所有的物體無時無刻不是處于運動中的,在畫面上靜止的色彩,其實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著運動變化,只是它的這種運動不是那么直觀而便于理解。其實這種運動仍然可以是物理的,如照片在長時間的侵蝕下色彩就會有明顯的變化,其也可以說是照片上的色彩經過的長時間的運動而產生的變化,人們習慣性的理解這是一張靜止的照片,而它只是一種相對的靜止,可見當把時間最大化的時候就會對運動有一個更廣義的認識。當然看似靜止的色彩也可以通過描述物體不同階段的運動所產生的色彩現象而讓人產生運動的心理效應,從而表現出色彩的時間感。不管是色彩物理的位移產生的運動,還是色彩心理效應產生的運動還是由于生理原因,它們都以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在期間產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不只是可以感知和容易理解的位移等產生的物理色彩變化也可以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主觀意向,它是一種認識色彩變化的心理效應。藝術設計作品正是用色彩在表現這些變化的同時,體現出色彩對于時間的關注,從對瞬時的再現到對延續的表達都是色彩時間性的表現。
2 色彩時間效應在藝術設計中的建構
2.1 延續表達的色彩
色彩延續的表達方式是色彩的一種物理變化形式,它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讓人容易理解而容易觀察的一種色彩的變化形式。動態影像沿時間軸做連續畫面的影像運動時色彩的時間感就產生了,而在這種情況下色彩的基本屬性,如:明度、純度、色相都隨時間軸成為變量,在不同的時間區間中,它們可以形成千萬種組合,產生令人目眩的動態影像效果。動態數字影像的形成是居于“視覺殘像”這種生理反應的。在觀看動態數字影像的過程中,先被視覺感知的畫面在我們的眼睛中留下了正殘像,而這一正殘像在視覺的作用下與跟隨而來的畫面構成了聯系,于是負殘像便產生了。在正負殘像的交互作用中“動”的畫面便形成了[3]。可見延續表達所產生的色彩時間感是以生理效應作為基礎的。而這種從眼睛出發的生理效應產生的色彩時間感里有一種“生理調和”規律在起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眼睛受到色彩刺激時在尋找一種與此種色彩進行調和的色彩來減輕這種刺激。
色彩的延續表達還表現在利用光色混合而產生的色彩延續性變化,而這種色彩效果給人產生的時間效應也是十分明顯的。通過人造光線的不斷變化而使場景中的色彩隨著光線進行延續性改變而形成的色彩時間關系。比如在展示設計中,燈光的布置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設計課題,可以通過其變化,為同一個空間產生變換的效果。
2.2 色彩的瞬時再現
阿恩海姆曾說:“種種不動的物體總會給我們一種超越時間之外的感覺。[4]”看似在平面中靜止的色彩為我們詮釋了很多關乎時間的含意。色彩的瞬時再現常常以平面為載體而表現出來,在平面藝術設計中設計師用不同的色彩語言為大眾描述著各種信息。由于其產生在靜止的畫面中,仿佛是取消了連續性的表達方式,而脫離了時間性,正如弗·威·謝林在《藝術哲學》中說的,繪畫是取消連續性的藝術,因而失去了時間性,也正是因此而使其訴諸空間[5]。也就是說,在表達色彩空間的時候其實同時就在對色彩的時間性進行著描述,而色彩的瞬時再現也并不是單單的表現其空間性進而達到追求時間效果的目的,它還是一種用色彩來描述時間過往與將來的具體方式。
我們經常用心理經驗時間概念來規劃色彩,哪些是代表著歷史的色彩;哪些又是現代時尚的色彩;哪些又是屬于未來的色彩。色彩常常是對時間的一種象征,它把永恒的時間主題凝固在靜止中,能夠體現出不同時間段的精神內涵;色彩也常常是一種情節的再現,在某一歷史時期中形成的一種典型的事件所引起的大眾的共鳴,具有歷史性、敘事性的特征;色彩也可以反映記憶片段,記憶中常常給我們留有很多關乎色彩的片段,而這些色彩片段,就不知不覺的成了用色彩回憶過去的依賴。同時利用時間的并置、以靜寫動、流行色等形式也可以體現出色彩的時間效應。
色彩的瞬時再現是色彩給人帶來的一種時間心理效應。通過色彩表達某個時間的截面,在這種時間截面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又產生出一種還原真實時間的心理效應,從而把色彩的時間效應展現出來。它遵循一定的規律,首先色彩的時間感可以通過依賴于色彩彩度和明度對比的高低變化,使人感受到新或舊的時間概念。再次可以把握住時間的流逝對人們所形成的色彩印象,通過這種對色彩印象的普遍記憶而在具體的設計中表達出來,進而從自己的作品中把這種色彩含意升華,而達到設計的目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應該注意這種時間上的色彩經驗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它富含著人的思想和象征的意義,要進一步去研究人們在不同時間段和環境空間中對各種色彩效果所產生出來的抽象時間概念,形成一種普遍意義的色彩時間概念取向,把這種色彩時間感應用到設計中。最后在處理色彩的時間效應的時候還應對流行色彩進行研究,對于影響流行色彩的各種因素,如:時間、地域、風俗、文化等都要綜合考慮。利用這些色彩的時間心理效應可以正確的表現出設計中所需要展現的不同時間效果,使畫面與受眾產生更大的共鳴,從而促使信息得到更大化的傳播,以達到藝術設計最終的目的。
2.3 生理效應產生的色彩時間效應
生理效應產生的色彩時間感主要是由于色彩的變化對人生理上的一些刺激或作用而觸發的色彩心理效應。它作為色彩心理時間的基礎,使色彩的時間效應得到更充分的表現。
實驗證明,色彩的變化會對人產生生理上的反應。費艾雷在《論動覺》一書中就根據實驗結果提到,人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肌肉彈力能夠加大,血液循環能夠加快,其增加程度,以藍色為最小,并依次按照綠色、黃色、桔黃色、紅色的排列順序逐漸增大。而且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松。可見色彩對人產生的知覺受生理反應上的影響,而這種色彩不可思議的魔力也對人的感覺帶來很大的影響。從而使人對時間上的感覺產生混淆。根據各種實際的現象,可得出波長較長的顏色都會增加人的時間感覺,讓人覺得時間相對較長而過得很慢,波長較短的顏色會弱化人的時間感覺,讓人覺得時間相對較短而過的很快。同時色彩的時間感還與色彩的亮度和其對比有關系,它們在其中一起決定著色彩的時間效應。在藝術設計中我們可以加以利用。比如在我們需要快節奏的工作環境設計中,可以使用色彩的搭配來調節員工的時間感覺。所以就應該盡量使用波長較短的色彩,使人覺得時間相對較短而過的很快,而強迫自己快速完成工作。這樣不僅使漫長的工作變得緊湊,而使工作也變得更加充實,而且藍色會給人帶來放松,舒緩的情緒,在這樣的情緒中也更適合工作。
3 結語
色彩的時間效應是從色彩所產生的物理效應、生理效應和心理效應中解讀的。色彩物理的變化所產生的色彩延續的表達方式在數字多媒體藝術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由于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媒體的開發與應用,色彩延續的表達還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而色彩瞬時的再現所體現出來的時間感卻是完全要依靠人們的意識形態進行時間心理上的還原。色彩瞬時再現是對某一時代、某一季節以及某一瞬間的圖景和色彩含義的展現,它可以對前后的時空關系進行引渡,色彩瞬時再現所表現的不只是一個歷史的斷面,它不但暗示了“消逝”,而且指示著“將來”。同樣人們的生理變化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色彩的影響,會產生色彩生理效應上的時間感覺。我們在認識和理解色彩時間感的時候要從這三種效應中出發,找出色彩時間效應的原始成因,并把握其關系與規律,以便在藝術設計中熟練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洋.視覺藝術的時間之維[J].藝術研究,2010(2):77.
[2] 沈毅玲.視覺藝術中的時間維度[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6(4):84.
[3] 廖宏勇,張晨.色彩的時空之維:談動態數字影像中色彩基調的運用[J].藝術大觀,2008(11):78
[4] (美)魯道夫·阿思海姆,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 弗·威·謝林.藝術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