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運喬 郭賞 王晨雪 張瑞芬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01
近些年來,我國醫療安全事件頻發,有些甚至升級成為醫療暴力事件,給整個醫療行業敲響了安全警鐘。因此,醫療風險防范成為全球醫療界共同探索的熱點。本文結合醫院開展醫療風險管理的實踐,對醫療風險的概念、特點及成因進行簡要介紹與分析,提出醫療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旨在健全與完善醫療風險管理機制,促進醫院安全、健康發展。
一、醫療風險的定義及特點
醫療風險,是指醫療服務過程中的不確定危險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死亡或傷殘的可能性或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醫療風險具有客觀永恒性、復雜不確定性、兼容性及危害性等特點[2],同時,還具有特定的職業特征:
1.風險水平高。首先,服務的對象是人,對于患同種疾病不同的患者,因遺傳基因等不同而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臨床表現,具有高度的差異性,同時,疾病會因機體抗病能力的提高改變其原有特性而出現新的變化;其次,醫學是一門在實踐中而不斷發展的科學,醫學技術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第三,醫務人員本身對疾病的認識、為患者提供的診療技術、方法也具有高度的差異性和局限性。
2.后果嚴重。醫療風險一旦發生后果及其嚴重,甚至造成死亡的后果。同時也會增加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經濟和思想負擔,影響醫院和醫務人員的聲譽,不利于臨床醫療工作的開展和醫學的發展。
3.風險面廣。醫療風險存在于醫院各部門、各層次、各種診療活動環節中,任何部門、任何環節的管理缺失都可能導致醫療風險。
二、醫療風險的影響因素
導致醫療風險原因概括為五大類:醫方因素、患方因素、疾病因素社會因素以及醫患間關系因素
1.醫方因素。醫方因素指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自身的問題,包括醫務人員責任心、道德修養、服務意識、診療水平;醫院制度與規范的執行與落實情況,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以及醫務人員風險意識。
2.患方因素?;颊咭蛩厥侵富颊咦陨韱栴}引起的風險事件。主要包括患者維權及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患者期望值過高、患者存在個體差異,患者對醫學知識的了解程度比較片面。而諸如舉證責任倒置使患者處于有利地位,往往會由于醫生證據不足,導致醫療風險事件發生等。
3.疾病因素
4.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包括社會輿論導向錯誤、新聞媒體的不當宣傳、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導致醫療風險發生,主要以社會輿論導向為主。
5.醫患溝通因素。醫患溝通因素是指在醫療行為過程中,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溝通不充分,對疾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未予以解釋,導致誤解,引發醫患矛盾,造成醫療風險事件。
綜上所述,造成醫療風險主要因素為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制度與規范的執行和落實,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及維權,醫務人員的診療技術水平,醫務人員風險意識,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可見,醫院管理與醫務人員素質被認為是醫院因素的兩個主要方面。另外,醫學科學的局限性及疾病的復雜性,社會輿論的導向及患者及家屬期望值過高等因素也是重要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是導致醫療風險的重要因素,在防范醫療風險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提高醫務人員及患者安全管理、有效防范醫療風險,必需建立健全有效的醫療風險預警系統。
三、醫療風險預警與控制
1.定義。醫療風險預警是指對醫療服務全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并對一切不安全事件進行分析與預測[3],是為醫療機構持續發展而建立的一種風險預測警報系統。醫療風險必須在出現偏差之前進行風險因素識別、預警和控制,該系統可事先發現跡象或征兆,警示決策者,提醒其采取干預措施,以實現醫療機構可持續性發展。
2.目標。醫療風險預警機制的目標是根據醫療風險現狀,構建符合我國醫療風險狀況的醫療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實現醫療風險管理的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使醫療風險轉換、減輕、避免和接受。
3.實施。醫療風險預警的實施進程分為風險識別、風險估測和風險評價三個階段。
(1)風險識別是對潛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歸納和全面地分析,掌握其特征和性質,確定風險類別,分析風險引發的主要因素及風險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這個階段是對風險進行定性分析的基礎工作。例如:通過對運行病歷網絡實時監控、門急診、病房現場檢查、出院歸檔前病歷的集中檢査等多種檢查形式,對病歷書寫是否及時、準確和規范,疾病情診斷是否明確、治療是否有效等內涵質量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科室整改[4],在此階段將潛在醫療風險消除。
(2)風險估測是通過收集大量資料進行研究,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工具,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幅度,這個階段工作是對風險分析的定量化,使整個風險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如對外科重點監控手術和圍手術環節,做到沒有明確診斷的不做、沒有患者簽字的不做、沒有術前討論的不做、沒有術前充分準備的不做[5]。
(3)風險評價是根據專家判斷的安全指標,來確定風險是否需要處理和處理的程度。
四、總結
在有效的醫療風險管理實踐中,廣大醫院管理者正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醫療風險預警的意義在于及時、直觀地反饋可能發生的風險,便于醫務人員和醫院管理者在最佳時間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盡可能降低醫療風險發生概率,為患者和醫院減少不必要損失。因此,在構建醫療風險預警系統時不僅需考慮多方因素,還必須確保及時、直觀、可操作。
參考文獻:
[1]韓紅星,黃美良.“風險醫療”的概念、特點及在實踐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6):545.
[2] 楊莉,李順年,許敏.醫院醫療風險的管理研究綜述[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 (32) .437 -439.
[3] 徐 偉, 陳洪生,孫心海.醫療風險預警及控制機制探討,中國醫院管理,2014, 34(3):45-47
[4]周永,趙寧志,王家政,等.醫療環節質量管理策略淺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2) :1137 -1138.
[5]馬萬兵,李宇飛,洪昕醫療風險影響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1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