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本刊評論員
科技創新是江蘇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江蘇現代農業最為亮眼的底色。全省各地厚植農業科教優勢,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細化舉措推進“三個強化”,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和江蘇特點的科技興農新路。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發揮。江蘇搶抓科技發展機遇,注重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現代裝備等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讓科技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支撐,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2%,居全國各省區首位;農業機械化水平82%,居全國前列。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全國首屆“雙新雙創”博覽會等一系列大會相繼在江蘇舉辦,推動現代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在云端,農業大數據和科技服務云平臺為農業經營者提供田間管理的精準解決方案;在田頭,一批平臺載體為科技創新成果提供生根發芽的沃土,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在農業農村遍地開花。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圍繞“十三五”農業重大科技需求,江蘇實施重大農業科技創新計劃,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集聚科技資源,以農業產業為主線、以專家團隊為核心、以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為主要載體,初步構建14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啟動農業重大品種創制項目,組織省內優勢育種單位,集聚科技資源、集聚專家力量,圍繞全省主要食用農產品種類,開展重大品種創制,著力提升江蘇主要農業品種自有率。江蘇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深入推進農業與科技對接,加快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和農科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升農業的物質裝備與技術水平,促進農業轉型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強化農業科技發展動能培育。江蘇將經濟大省、科教大省、農業大省優勢相互融合,迸發出現代農業新的發展動力,孕育著新的發展動能。科技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引進和建設一批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的“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培育6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全省擁有涉農本專科院校35所,為科技強農提供了智力保障。規劃建設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園區,是農業部批準的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定位于“開放、共享、雙創”,科創、孵化、交易三位一體,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農業硅谷”。17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112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65家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等,推進大批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為現代農業建設插上“科技的翅膀”提供了多元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