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金 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
創新增動能 轉型促發展
陳衛東 金 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
今年以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銀行信貸投放明顯放緩,業務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服務“三農”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思進求變,開拓進取,創新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7年10月末,創新類貸款余額107億元,較年初增加21億元,增幅24%。
面臨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全行上下統一思想,堅定“創新才有出路、行動才是出路”,不等不靠,及時調整思路,積極應對,超前謀劃。一是頂層加強引導。省行黨委提出“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轉方式、以創新強管理、以創新增效益、以創新育人才、以創新添動能”六大理念,推動全行走上新階段的創新發展之路。各級行進一步提升站位,順應改革形勢,強化責任擔當,“穩中求進、進中求變、變中求優”,努力擺脫對傳統業務領域、產品、模式的路徑依賴和思維慣性,全力支持和服務“三農”發展。二是創新引領驅動。省行專門成立了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為創新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行領導先后5次帶隊深入基層調研,組織召開3次全省業務轉型發展座談會,深入開展“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大調研、大討論”活動。各基層行積極開展創新業務培訓,集中學習國家最新政策和總行制度辦法,尋找發展突破口,培育業務增長極,努力打開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三是獎懲促動轉型。出臺了《江蘇省分行2017年創新工作專項考評獎勵辦法》,專門拿出部分績效,專項用于創新工作考評,激發創新在促發展、增效益、添動能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在創新轉型中趟新路、謀發展。
省行黨委未雨綢繆,主動適應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及早謀劃,將轉型經營模式、優化信貸結構、開拓業務藍海等工作作為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探索適合江蘇分行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全省條線累計營銷新客戶(項目)106個、金額近350億元,已調查評估24個、金額82億元。
一是主動調整貸款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一招鮮、吃遍天”已一去不復返。然而,融資模式的調整困難重重,圍繞實現還貸資金來源由財政兜底為主,向項目或企業綜合收益以及各項獎補轉型目標,江蘇分行牢固樹立整體推進、統籌支持的發展理念,以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業務為切入點,將項目建設與國家耕地保護與復墾、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實行一體化營銷。南通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意見》,專門成立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新增的耕地占補平衡等指標進行補助和獎勵。以此為契機,農發行省、市、縣行三級聯動,一體化營銷5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資金需求近30億元。
二是擇優選定貸款主體。為確保承貸主體合法合規,經營性現金流穩定可靠,該行堅持“依托政府、適應市場”的原則,緊跟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要求,一方面督促現有平臺客戶完善治理結構,優化資產負債,向市場化運營轉型;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優質客戶群,構建與央企、地方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的戰略合作關系,擇優選擇行業龍頭、產品高新精、綜合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成功營銷揚州瘦西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由揚州市人民政府授權出資成立,主要負責12.23平方公里的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內景觀建設、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等,在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內擁有大幅可開發商業用地、多套商品房和商鋪,同時享有12%的瘦西湖景區門票收入分成,以及一定的財政補貼收入,綜合實力較強。該行通過林業資源開發與保護貸款,支持、幫助企業改造項目區域內的生態綠化,提升周邊生態環境檔次,帶動區域旅游開發和配套產業發展。此外,還營銷一批知名上市公司、大型國企等。
三是積極調整信貸結構。主動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溝通、對接,及時了解政府在“三農”領域的重大規劃、重點項目和融資需求,滿足企業重點項目流動資金的需要。根據宿豫區政府加大區現代農業產園區建設規劃,加大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流動資金的投放,支持宿遷市運河灣農園有限公司流轉農村土地1萬畝,實施規模化經營,打造高效農業示范基地。今年以來,全行新營銷并投放流動資金貸款6筆、金額7.4億元,貸款結構進一步趨于均衡、合理。
四是大力支持發展新業態。“互聯網+農業”方興未艾,農村電子商務如火如荼。農發行主動介入,積極推動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新業態。營銷了匯通達網絡有限公司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流動資金貸款,用于采購農民生產生活用品,助力企業構建綜合性農村電商平臺。同時,進一步創新思路,探索支持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站點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市交通系統,滿足城鄉一體化交通需求,改善區域的經濟結構。依托徐州軌道交通2號主體工程,支持沿線站點的綜合配套工程項目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站點沿線“停車換乘”地下停車庫、地面四小件整合站廳服務用房、空間整體利用商業綜合設施等。
五是努力開拓業務藍海。認真貫徹國家“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的戰略部署,利用地域優勢,充分發揮在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方面的引領作用。積極參與連云港市160多萬畝海域灘涂的開發和海洋生物產業科技園建設,支持海島軍地融合共建,發展藍色經濟,培植業務發展新的增長點。緊緊抓住南通市作為國家首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機,與市政府聯合召開政策性金融促進海洋產業項目對接會,雙方就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海洋權益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政策性金融支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將大有作為。
六是全力服務地方扶貧。堅持把支持脫貧攻堅作為農發行的政治責任,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大局,支持省、市重點扶貧項目建設。聚焦東西部協作扶貧、“萬企幫萬村”和光伏扶貧工作,主動加強與省工商聯、省扶貧辦、光彩會溝通協作,成立江蘇省“百企幫百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共同推進全省產業精準扶貧。同時,針對江蘇扶貧工作實際,創新開展“五位一體”扶貧模式,主動對接全省12個省定重點幫扶縣、6個集中連片區和2個革命老區,與省扶貧辦簽訂合作協議,聯合下發《關于共建政策性金融扶貧示范點及做好首批支持項目的通知》,摸排項目13個,擬幫扶82個省定貧困村、11.6萬省定建檔立卡人口脫貧。目前,已投放項目4個、金額11.5億元。
堅持把支持“三農”發展與有效防范風險有機結合起來,在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的同時,堅持按銀行規律辦事,規范經營,更好地發揮農發行在農村金融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
一是嚴格新客戶(項目)準入。省行專門印發《關于加強貸款項目準入預審工作的通知》,切實加強新客戶(項目)的準入預審工作,定期召開由行領導、前中后臺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的行長專題辦公會,集體研究審議,推動“一站式”服務,充分發揮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營銷合力,確保貸款投向準確,政策合規,風險可控,做到“調查靠前評估,審查提前介入,審議超前會商”。
二是全面夯實基礎管理。嚴格按照信貸全流程管理要求,層層落實信貸管理責任制,扎實做好客戶營銷和貸款(項目)調查工作,重點加強風險貸款跟蹤監測。充分依靠省行開發的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利用現場和非現場檢查手段,進行常態化監管,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逐一解剖,下發風險提示函,提出改進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全轄創新條線無一筆新增不良貸款。
三是注重風控措施落實。堅持把貸款金額、貸款期限與風險防范措施相匹配,對當地本級公共預算收入較高、地方金融環境較好、銀政企配合度強的,可以適當降低抵、質押比例,放寬貸款期限,區別對待。同時,積極探索風險防控新機制,開展對“政銀擔” “政銀保”等模式的調研,加強與省市級農擔公司等擔保機構溝通合作,推動地方政府建立財政風險補償金制度。創新建立林業資源開發與保護共同風險擔保基金,由擬承貸企業共同出資成立風險擔保基金,共同分擔風險,切實增強風險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