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硯 邱孟根/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強化“三資”管理的四大對策
董淑硯 邱孟根/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緊緊圍繞強村富民主題,健全監管制度,優化監管機制,攻克薄弱環節,全力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向制度化、民主化、規范化、信息化邁進,夯實了農村基層基礎工作,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發展。
開展清產核資,不留監管死角。2016年,贛榆區全面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基本摸清了集體資產資源、債權債務狀況。對清產核資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及時核銷不實賬務。2016年底,江蘇省確定在贛榆區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機制創新改革試點后,全區進一步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臺賬,對農村集體“三資”存量、結構、分類、效益、使用狀況等實行分類登記、動態管理,為集體資產規范管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展專項整治,破解監管難點。自去年來,以集中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現象為契機,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專項整治。通過強化排查、找準問題,強化督查、保證質量,讓整治與清產核資相結合,整治與建章立制相結合,整治與規范管理相結合,共整改“三資”管理制度不落實等難點問題755件。通過整治,會計賬目調整到位,相關臺賬進一步健全,化解了一批信訪案件,消除了一批“包包賬” “斷頭賬” “扯皮賬”,解決了一些農村財務與“三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認真剖析問題的原因,針對性地完善相關制度。
加強制度建設,堵塞監管漏洞。鎮級建立健全包括村集體三資代理、票據管理、村會計集體辦公會審、產權交易管理、承包合同管理、農村審計、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檔案管理等制度。今年又印發了《贛榆區農村集體資產監管責任追究暫行辦法》《關于推行村干部財務收支期末承諾制的意見》《關于推行非現金結算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對相關制度進行了完善,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確?!叭Y”管理各個環節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2015年在青口鎮楊坨村、墩尚鎮小東關村做好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試點,2016年在10個村擴大試點,今年在全區25個村推廣試點經驗,實現鎮域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全覆蓋,以期引領具備改革條件的村全量進行改革。通過健全集體經濟組織,界定成員身份,抓好股權量化,確保社區股份制改革改得順、行得通,維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為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開辟路徑。
推行農村集體“三資”代理制。全區各鎮依托鎮農經中心,成立農村集體“三資”代理辦公室,與農經中心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按照“三定”要求,適應工作需求,配齊人員,工資納入鎮級財政預算。開設統一銀行賬戶,專戶存儲、分村核算村級資金增減變動情況。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由村民委員會委托鎮“三資”代理機構,對村集體“三資”運營進行代理,實現鎮由單一的會計代理向農村集體“三資”全面代理的轉變。通過關口前移,變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督,強化了監管職能,提高了監管效果。
實施“三資”管理“六規范”工程。一是資金管理規范。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集體收入2日內送存鎮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專戶,分村核算、專戶管理。履行村用款報批程序,先申請再撥付,強化資金管理。二是資產管理規范。實行臺賬管理,及時掌握動態。發生集體資產產權變動時,首先經過民主審議程序,經鎮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部門審批,由鎮產權交易中心公開進行產權交易。三是產權交易規范。以“公開、規范、高效、便民”為總體要求,經村民主議事程序后,資產處置、資源及工程項目發包,一律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公開交易,杜絕徇私舞弊行為。四是票據使用規范。村級收支票據由區統一印制,鎮農經中心按村登記票據領用核銷,專人管理。村級收入使用省農經部門監制的“結算憑證”,收取“一事一議、以資代勞、籌資”費用一律使用農民負擔監控票據;商務支出一律使用稅務發票,代辦業務支出取得代辦單位票據,無法取得外來憑證的內部支出全部使用市經管站監制的“支出憑證”,杜絕無效憑證入賬。五是開支審批規范。村集體支出必須取得合法、規范的票據,注明開支用途,經手人、批準人簽章齊全,經村理財小組審核同意蓋章后,由村支書、村委主任、村會計“三支筆”簽字后,報鎮農經中心審核蓋章后方可入賬。六是會計核算規范。村級所有會計憑證按照民主理財小組審核簽章、村負責人簽字審批、農經中心審查蓋章的程序,并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進行核算,做到手續完備,分類合理,反映準確,全部實現電算化。
實行民主決策。在堅持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制度的基礎上,簡化議事程序,推行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會”村級治理模式。凡屬村級重大決策事項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重要問題,都要經村黨組織提議后,提交村民議事會討論表決,村民委員會具體負責落實,并接受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
落實民主管理。以行政村為單位,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或村務監督委員會全體會議、確定3~5人組成村民主理財小組。理財小組成員通過農村政策、會計業務、財經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頒發由省農經部門統一監制的“民主理財證”,實行憑證理財。截至2016年底,全區共成立460個村民理財小組,成員2235人(其中持證上崗2019人)。民主理財小組充分履行職責,按月對本村級收支進行審核,并有完整理財記錄。
堅持民主監督。各村建立健全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村務的公開情況。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便于群眾觀看的地方設立固定公開欄。每月8日為全區財務公開日,定期公開本村當月的財務收支,其他村務事項及時公開。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專項公開。鎮農經部門加強對村務財務公開的監管,對村財務公開榜審核蓋章,以防少公開或假公開。宋莊鎮利用手機APP、電子觸摸屏公開,充分運用現代互聯網手段,推動網上財務公開。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充分保障了農民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推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加強村級財務審計監督。配備固定的審計人員,依法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審計和村干部離任審計。每年完成90%以上村上一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干部離職離任即時審計。對集體征用土地補償費、土地承包費以及“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定期進行專項審計。審計工作結束后,形成審計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報經同級人民政府同意,通知被審計單位,落實處理意見,并向被審計單位的全體村民公布。同時,將審計結果報區農經管理部門備案。區農經部門督查指導有力,每年采用鎮與鎮抽樣互審、部門聯合會審等形式,對問題多、資金流量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進行重點審計。
監管責任追究辦法日臻完善。印發《贛榆區農村集體資產監管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責任追究對象,責任追究方式及適用,責任追究清單、責任追究權限及程序,嚴明政策,加大問責力度,以問責促制度執行、工作落實,從而提高了基層干部抓好管理、執行財務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和責任心,促使“三資”管理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紀委監察機關強化執紀問責。圍繞“起底線索,重點查處,嚴格追責,及時通報”的工作思路,區紀委組織5個督責檢查組,分片督促各鎮落實“三資”監管責任,下發《監督意見書》3份,印發農村產權交易海報3000份,宣傳手冊20000份,把“即查即辦”信號傳遞到鎮到村。結合區委“雙進雙促”大走訪、民情助理員進村入戶,全區紀檢干部就產權流轉交易、扶貧建檔立卡、低保資金發放、惠農資金落實等進行隨機抽查,以“精準”監督促“精準”整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