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明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外語系,浙江 杭州 311231)
人民幣升值的西方話語操縱渠道因子研究
丁志明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外語系,浙江 杭州 311231)
西方話語操縱是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新切入點,可通過構建人民幣升值的語料庫,運用生存模型對影響人民幣升值的話語渠道因子進行深入研究。研究不僅檢驗了三組渠道因子的人民幣升值推動效應,且進一步通過控制外交話語、學術話語和新聞評論話語三組變量,尋求推動人民幣升值的關鍵性話語渠道因子。此研究為中國決策者運用媒體話語對人民幣升值進行反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
生存模型;外交話語;學術話語;人民幣升值
自2005年中國進行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累計上升約35%,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相比,人民幣升值幅度都是最大的。2012年11月人民幣升值的速率最快,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22個交易日內更是有20天觸及漲停,連創新高。巧合的是,同是在11月,美國議員聲稱:中國操縱匯率行為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已嚴重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中國堅持將其貨幣維持在貶值水平等于是給中國企業提供了補貼,這對處于劣勢的外國競爭者是不公平的;人民幣貶值使已經很嚴重的美中貿易逆差進一步惡化,中國的匯率失調將會威脅到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這些來自美國的人民幣升值話語,對人民幣升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13年10月,美國政府運作政府關門事件,美國兩黨最終達成協議提高債務上限、為政府撥款。通過表面無可奈何的方式允許美國再次開啟印鈔機,事實上這一行為話語直接導致人民幣匯率,自2013年10月10日開始驚現突破性走勢,7天之內直抵6.09關口。可見,話語時時刻刻,無所不在地影響著地球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從而影響著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那么,究竟各種話語是如何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話語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權重是怎樣,中國又該如何應對話語的這種深遠影響呢?
批評性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是基于批判的視闕研究社會結構和話語之間關系的話語分析方法的總稱。Fairclough提出了話語事件、話語文本和社會實踐的三個分析角度,并指出這三個視角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研究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決定自身的獨特分析維度。Fairclough引領了社會科學研究向微觀語言分析的轉向,構建了新的話語分析框架,即融合了宏觀社會分析,文本分析、生產、分配和消費(Fairclough,1995)[1]。Guillem從社會認知角度分析了話語活動對社會政策變遷的影響(Guillem,2013)[2]。Van Dijk認為個人和社會知識信仰在文本閱讀和理解中的影響權重很大,人的認知模式與年齡、性別、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相關程度高。Van Dijk從語境角度分析文本結構生產的認知和社會因素等,進一步研究他們的經濟語境、文化語境和歷史根源(Van Dijk 1983)[3]。Wodak的語篇—歷史維度的批判話語分析是從文本生產和文本理解兩個層次進行研究,結合了人類文化學的研究方法來探究話語與社會結構間的聯系(Wodak,2006)[4]。Kenzhekanova 研究了公眾媒體發表的政治話語對公眾意見形成的影響(Kenzhekanova,2015)[5]。
國內學者的研究分為三類:
第一類側重于對各種媒體話語、教育話語的研究。施旭從多元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的媒體應積極運用各種話語形式抗衡美國西方的霸權主義,從而追求文化權勢的平衡(施旭,2006)[6]。董又能、王晶晶分析了新聞報道在報道事實的同時隱含著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指出在閱讀國外的新聞報道時需要從批判話語的分析角度進行分析(董又能、王晶晶,2012)[7]。陳瑜敏、黃國文從社會符號學出發,探討了同一符號資源在不同語境下體現的介入意義不同,同一介入意義可以由不同的符號資源來體現,從而得出教材編寫中應合理運用多模態符號資源(陳瑜敏、黃國文,2009)[8]。
第二類是對國外批判話語分析的理論的脈絡梳理以及為國內研究者提出新的可能的研究范式,代表性的著作有:黃國文的《語篇分析概論》[9],程雨民的《英語語體學》,胡壯麟的《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朱永生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10]。
第三類側重于話語構建、話語權力的研究。龐超偉通過運用伊拉克戰爭前后的布什對伊戰爭話語的語料庫對比研究,探究了布什在戰后語境中是如何構建戰爭合法性這一意識形態的(龐超偉,2013)[11]。林鶯研究了新聞話語和文化、經濟、政治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話語生成機制,揭示了擁有不同新聞話語權的新聞媒體對話語權構建的影響(林鶯,2013)[12]。席曉青通過研究《紅樓夢》中王熙鳳和賈瑞之間的話語與權力的邏輯關系,論述話語的控制作用(席曉青,2011)[13]。常微、毛浩然闡述了權力話語在多民族話語語境中的作用機制,提出理性構建多民族語境與權力話語關系的方法(常微、毛浩然,2010)[14]。
Van Dijk融合文本生產的意識形態、社會實踐和宏觀社會環境的分析范式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元點。Van Dijk認為強勢群體通過控制公共話語和溝通,即通過控制社會事件的“思維范式”間接來影響弱勢群體的思想。強勢團體所具有的話語權越大,控制其他群體大腦和行為的機會就越多(Van Dijk,2008)[15]。
國內文獻對話語權力、話語操縱機制深層次的定量研究尚處于空白階段,國外的相關研究也多數停留在定性的層面解釋某些社會、文化和經濟等現象,這些嘗試對社會變化的客觀解釋力不夠。本文主要通過研究西方強勢群體的話語渠道因子的影響度,來分析強勢群體如何運用有利的模式使得弱勢群體受話語渠道的影響,并從定量的視角去研究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機制,同時引入創新的分析范式進行話語分析研究。
(一)數據收集及人工語料庫的建立
經過文獻研究,筆者先收集自2005年中國匯改以來至2013年9月30日為止的各大媒體和學術期刊有關人民幣升值RMB Appreciate,RMB Should Appreciate,RMB Appreciation或者RMB Had Appreciated的所有話語文本,這些媒體和期刊包括路透社、華盛頓郵報、衛報和宏觀經濟學雜志(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并且將上述話語分為外交話語、學術話語和新聞評論話語三個組別,且構建了Appreciation Corpus(AP)專用語料庫,共含353萬詞次。同時記錄自2005年7月21日至2013年9月30日人民幣每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這一天標志著人民幣匯改正式開始,因此從這天開始記錄人民幣匯率波動對研究更有意義。
(二)語料庫數據挖掘研究
首先,筆者對AP的詞頻進行統計,RMB Appreciation在AP中出現了7835次。然后將RMB Appreciation作為研究切入點,用生存模型來檢驗人民幣升值話語是否對人民幣升值存在正向推動效應,用以確定深入研究的可行性。生存模型比Logit回歸方法更有優勢,這在于生存模型可以研究人民幣升值概率受逼迫升值話語傳播時間長短的影響,但由于數據計算量相當巨大,為順利完成估計,筆者只是引入了外交話語、學術話語、新聞評論話語這幾個重點關注量,其他的變量考慮較少。最后,通過分別控制三組話語渠道變量的方式來進一步研究,分別確定這三組不同來源的話語變量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推動效應的影響。
研究采用生存模型來研究話語渠道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效應。運用威布爾分布的生存函數可以估計話語被媒體傳播第t天時,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條件概率,即為危險函數(Hazard Rate):
h(t,BPIt)=θλtθ-1exp(βBPIt+εt)
(1)
公式1中BPIt的含義是,話語被媒體公開后,到第t天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狀況。如果BPIt=1,表示逼迫升值話語被傳播,假如是其他情況則為0。β是BPIt的回歸系數,當β>0時,則表示敦促人民幣升值話語傳播時人民幣升值的概率就會上升,逼迫升值話語存在升值推動效應。在公式1中右邊是升值話語傳播狀況BPIt和傳播后的天數t; 公式2的左邊是升值話語被傳播后的t天后人民幣升值的指示變量,當人民幣沒有升值時,變量等于0,當人民幣升值時這一變量等于1。
為了檢驗話語被傳播狀態下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升值效應,本文用公式1進行回歸分析,回歸過程使用了上面經過整理的原始交易數據,回歸結果反映了人民幣是否升值的情況。表1呈現了回歸結果:

表1 話語推動升值效應的檢驗
表1的(Reg1)回歸1,呈現了升值話語傳播指示變量BPIt的回歸系數?;貧w系數的含義是:當回歸系數小于0時,表示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條件概率隨著自變量的增加而減?。划敾貧w系數大于0時,表示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條件概率隨著自變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回歸1中,BPIt的回歸系數值顯著大于0,數值為0.4157,這表明當升值話語被傳播時,基于危險函數估計的基準升值概率顯著高于人民幣實際升值的概率,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概率將會上升52%(0.52=exp(0.4157)-1),即升值話語對人民幣升值存在正向推動效應。
(一)變量研究方程
為研究不同類型話語在對人民幣升值影響的效應差異,筆者將引入不同的控制變量,下面以學術話語為例加以說明。引入學術話語變量后,回歸方程為:
h(t,BPIt,AD)=θλtθ-1exp(βBPIt+β1AD+β2AD·BPIt+εt)
(2)
公式2中的AD為學術話語指示變量,如果話語的表述者是中國經濟學專家,AD=0;如果話語的表述者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專家AD=1。交叉變量AD·BPIt的回歸系數β2,體現了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家和中國經濟學家表述的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差異。如果β2大于0,表明在逼迫升值話語被傳播時(BPIt=1),中國經濟學家所提出的升值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正向推動效應比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家發表的升值話語的影響概率小。
(二)話語因子回歸分析
本文將外交話語(DiplomaticDiscourse)、學術話語(AcademicDiscourse)、新聞評論話語(NewsDiscourse)這三種變量和傳播指示變量BPIt組成交叉變量引入回歸中,用以檢驗不同外交話語、不同學術話語、不同新聞評論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差異。交叉變量的回歸系數體現的是這三種變量和人民幣升值的關系。然后通過控制其中幾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用以檢驗不同話語渠道對人民幣升值概率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表2 不同話語渠道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效應分析
注:***、**、*分別表示1%、5%、10%水平上顯著。
表2分析了不同話語渠道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差異。經過分別單獨檢驗學術話語、外交話語和新聞評論話語與人民幣升值效應的關系后形成了回歸一、回歸二和回歸三的數據,回歸四是綜合考慮這三種控制變量形成的結果。
1.學術話語渠道因子
回歸一中的升值話語傳播指示變量BPI和學術話語變量AD的交叉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大于0,值為0.5049。回歸四中控制了外交話語和新聞評論話語后,升值話語傳播指示變量BPI和學術話語變量AD的交叉變量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大于0。這意味著在升值話語傳播時,中國經濟學家所提出的升值話語(NPNO)平均要比西方經濟學家發表的升值話語(NPYES)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概率低61%(0.6088=Exp(0.4755)-1)。這一結果表明學術升值話語被傳播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比中國經濟學家話語的影響力更大。
2.新聞評論話語渠道因子
回歸二中的升值話語傳播指示變量BPI和新聞評論話語指示變量ND的交叉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大于0,值為0.0519。假如不控制學術話語和外交話語,在升值話語傳播時,美國新聞評論話語(NDUSA)比非美國新聞評論話語(NDNON)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程度大,然而在控制了學術話語和外交話語的回歸四中,這一變量的回歸系數就不顯著了。也就意味著美國新聞升值評論話語和非美國新聞升值評論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程度無明顯差異。因此,新聞評論話語與人民幣升值的關系不顯著。這一結果與筆者的預期研究結論不一致,但是定量論證了新聞評論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實際推動影響并不顯著。
3.外交話語渠道因子
在回歸三和回歸四中,升值話語傳播指示變量BPI和美國外交話語指示變量DDUSA的交叉變量的回歸系數都顯著大于0。這說明在升值話語傳播時,通過美國總統、美聯儲主席以及美國議員等渠道表達的升值外交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比非美國的其他國家領導人所表述的人民幣升值話語的推動效應大,這會使人民幣升值的概率增加36.60%(0.3660=Exp(0.3119)-1)。 但是在回歸三升值話語傳播指示變量BPI和非美國外交話語指示變量DDNON的交叉變量的回歸系數顯著小于0時,值為-1.1571。不過在回歸四中這一變量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小于0。這意味著相比美國外交話語而言,在升值話語傳播時非美國的其他國家領導人所表述的人民幣升值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推動效應相對較小,這一升值推動概率的概率下降67.05%(-0.6705=Exp(-1.1099)-1)。綜上所述,美國的人民幣升值外交話語之所以對人民幣升值的推動效應更大,這可能是由于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長期處于領跑地位,同時美國作為美元的主權貨幣國家,其要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外交話語的影響力是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
本研究以不同的話語渠道因子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生存模型通過控制變量分析了三類話語渠道因子對人民幣升值的推動效應。經科學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美國外交話語對人民幣的升值推動效應比其他國家的外交話語推動效應大,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家的學術話語和媒體公開評論比中國經濟學家所發表的話語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力大。上述研究結論也證實了弱勢群體在使用社會符號和處理社會符號所構建的社會現實時會不知不覺接受強勢群體的東西,強勢群體則通過操縱人的長期記憶,即操縱人的知識和態度等相對穩定的方面,來修正甚至重塑弱勢群體對重大事件的態度(VanDijk,2008)[16]。
美國一方面通過學術話語的影響力為逼迫人民幣升值提供理論依據,另一方面運用外交話語逐步施壓人民幣升值,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35%,話語渠道因子升值推動效應顯著。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國運用話語操縱術迫使中國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的策略,中國政府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話語操縱渠道干預:
第一,針對美國通過總統、美聯儲主席以及議員等渠道反復表達的人民幣應該持續升值的外交話語,中國政府應該擺出人民幣無需升值的事實依據,及時通過國際媒體明確指出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理據站不住腳。中國政府及時的話語操縱干預可以影響國際投資者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從而達到阻止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實現。
第二,中國經濟學家的話語操縱力相比西方經濟學家相對較弱,中國政府應出臺針對性的專項扶持政策,鼓勵提升中國經濟學家的理論研究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獎勵中國經濟學家在國際性的權威期刊發表論文,有理有據地質疑西方經濟學家傳統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從而構建中國經濟學家的國際學術話語權勢。
在學術話語渠道因子和外交話語渠道因子合力推動下的人民幣的漸進升值,會讓人民幣升值預期再次被放大,熱錢將以驚濤駭浪之勢加速流入中國,不僅會進一步助漲中國的資產泡沫,而且會讓通貨膨脹加劇,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變得更加不可控制。且中國作為原材料、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人民幣升值也會令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外貿將受到進出口的雙重打擊。因此,中國政府和專家應在各類話語渠道上提出針鋒相對的話語,來遏制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從而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
[1]Fairclough,Norman.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ecriticalstudyof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5.
[2]SusanaMartinezGuillem.Constructingcontexts,(re)definingimmigrants:Mentalmodelsandsocialrepresentationsinimmigrationpolicydefense[J].Discourse&Society,2013,(2).
[3]VanDijkTA,WKintsch.Strategiesofdiscoursecomprehension[M].NewYork:AcademicPress,1983.
[4]WodakR.Mediationbetweendiscourseandsociety:assessingcognitiveapproachesinCDA[J].DiscourseStudies,2006,(1).
[5]KuralayKenzhekanova,MagulsimZhanabekova,TolkynKonyrbekova.Manipulationinpoliticaldiscourseofmassmedia[J].MediterraneanJournalofSocialSciences,2015,(6).
[6]施旭.媒體話語中的文化制衡——中國理論與實證分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3).
[7]董又能,王晶晶.英語新聞的批判性話語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8]陳瑜敏,黃國文.話語多聲互動的多模態構建方式解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9,(11).
[9]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
[11]龐超偉.伊拉克戰爭合法性的話語重建——一項基于布什伊戰演講語料庫的評價研究[J].外語研究,2013,(4).
[12]林鶯.言說權力和新聞媒體主體性話語權力構建[J].東岳論叢,2013,(5).
[13]席曉青.話語游戲中的權力操縱——《紅樓夢》對話賞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
[14]常微,毛浩然.多民族語境中權力話語的和諧通道建設初探[J].民族論壇,2010,(9).
[15][16]VanDijkTA.Discourseandpower[M].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8.
(責任編校:簡小烜)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Western Discourse Manipul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DING Zhim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China)
Western discourse manipulation is a breakthrough perspective for studying fluctua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It analyzes the discourse channel factors of RMB appreciation by using survival model based on the appreciation corpus. The research not only proves that three kinds of factors positively stimulate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but also finds out the key factors accounting for RMB appreciation by controlling three variables separately, diplomatic discourse variable, academic discourse variable and news discourse variable. This research offers a theoretical principle which helps Chinese leaders put intervention on the RMB appreciation by using influential media discourse.
survival model; diplomatic discourse; academic discourse; RMB appreciation
2016-12-10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人民幣匯率話語操縱因子的大數據研究”,編號:16NDJC320YBM;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基于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經濟話語操縱研究”,編號:2015B079。
丁志明(1979—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話語分析、語言經濟學。
F822.2
A
1008-4681(2017)01-0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