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貴
(長沙大學政法系,湖南 長沙 410022)
研討式方法在模塊化法學本科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現路徑創新研究
——以稅法方向為例
蔣云貴
(長沙大學政法系,湖南 長沙 410022)
當今法學本科畢業生法律技能低下,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法學人才培養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及研討式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的推廣與創新是培養應用型法學人才的有效途徑。法學本科專業課程模塊包含專業核心理論課模塊、主修方向專業理論課模塊和專業實踐課模塊。研討式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發現問題和學生獨立研究環節的創新,運用頭腦風暴法等引導學生自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采用比較、類推、演繹等方法進行獨立研究不失為研討式教學方法在模塊課程教學中的創新,有助于學生法律技能的培養。
模塊課程;研討式方法;實現路徑
我國當前法律人才的供求處于一個兩難的窘境,一方面,急需的法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全國法學本科畢業生卻相對過剩。據MyCOS研究報告,2009—2011屆法學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排名倒數第一。近年雖略有好轉,但在各專業就業率排序依然處于榜尾。這種兩難窘境之成就,乃在于法學畢業生法律技能低下,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面對這種現狀,高校法學專業一方面不斷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在法學專業之下,再分設學科方向,以滿足社會急需應用型卓越法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如湖南理工學院設立了工程法學方向,湖南商學院設立了人民調解方向。長沙學院將法學專業分設為民商法方向和司法實務方向,基于稅法寬厚的學科關聯度和適用領域的廣泛性,又擬設稅法方向。在法學專業之下,再分設學科方向,實際是在寬口徑的基礎上,實現法學專業學生培養的專業化,以適應各行業領域對熟悉行業知識和技能的法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研討式教學方法在專業模塊課程教學中的推廣與創新是培養應用型卓越法學人才的有效途徑。
司法部《法學教育“九五”發展規劃和2010 年發展設想》明確提出, 法律人才不僅為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和法律服務、法律監督部門所必需, 而且日益成為全社會急需的通用人才, 成為企事業單位專理法律事務的主干人才。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既懂法律, 又懂科技、經濟和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法律人才[1]。言下之意,只要從事某一領域的法律事務,除必備法律知識和技能之外,至少還需具備該領域的基本知識,比如從事醫療方面的法律事務,還需具備醫療方面的基本知識,從事房地產建筑領域的法律事務,還需具備房地產開發、交易以及建筑領域的基礎知識,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除此之外,由于法律是經濟關系的幾種表現形式,是經濟運行的規則,因此,懂經濟是法學專業學生的必備素質。而經濟關系的全球化趨勢,必然導致法律的涉外功能增強,而作為涉外關系中交流和溝通工具的外語自然是法律人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要素之一。如有學者認為財經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是:既精通法學理論和法學基礎知識, 又熟悉市場經濟法律專業知識,還具有經濟學、管理學和會計金融等專業知識背景的應用型經濟法律專門人才[2]。
在法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方面,有學者提出,應以教育部規定的16 門主干課程為基礎的專業必修課構成法學專業的基礎平臺, 使學生具備法學專業基本理論素養。法學專業選修課程根據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職業規劃及其興趣愛好設置, 體現法學學科的發展方向, 同時也反映學生的個體需求,目的是讓學生及時跟蹤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發展動向, 開拓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的專業知識,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張揚[3]。還有的學者則將專業課程劃分為理論課程體系(主要由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組成)、專題研究課程體系(主要由專題講座課程組成) 和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或實務關聯課程體系(主要由專業實踐課程和法律職業基本科目組成)三大體系[4]。
李龍先生則將法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為法學專業必修課程模塊、法學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和任意選修課程。法學專業必修課程模塊包括教育部規定的16門核心課程及經濟學概論、世貿組織概論、社會學、法律文書寫作、畢業論文、司法實習等課程。法學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又分為ABCD四個子模塊,供具有不同興趣方向的學生選修,四個子模塊課程設置分別為:
A子模塊:(l)國際組織法;(2)國際投資法;(3)國際貨幣金融法;(4)國際稅法;(5)國際海洋法;(6)國際貿易法;(7)國際民商事糾紛的解決。
B子模塊:(l)公司法學;(2)金融法學;(3)競爭法學;(4)財政稅收法;(5)擔保法學;(6)婚姻家庭法;(7)合同法學。
C子模塊:(l)犯罪學;(2)刑事偵查學;(3)證據學;(4)外國刑法;(5)刑事政策學。
D子模塊:(1)行政處罰法;(2)行政程序法;(3)國家賠償法;(4)行政管理學;(5)比較行政法學。
任意選修課程設置了西方法理學、外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立法學、法文化學、法律邏輯學、比較憲法、外國司法制度、經濟法基礎理論、比較公司法、商業仲裁法、保險法、自然資源法、證券法學、房地產法等共計五十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5]。
上述學者關于法學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觀點和方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是李龍先生的專業課程設計方案,模塊設置多樣,課程眾多,學生選擇余地較大,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然而竊以為,對于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重點大學,這些課程的開設并無困難,但對于非綜合性本科大學,尤其是地方大學或學院,由于師資、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些高校最好的選擇是根據學校其他學科專業的優勢資源和市場需求開設具有專業性的法學學科方向,如設有建設工程類專業且教學資源豐富的學校,法學專業可開設工程法學方向,而設有財務管理類專業且教學資源豐富的學校,法學專業可開設財稅法學方向,筆者所在單位長沙學院法學專業就擬開設稅法方向,且已擬定出該方向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
1.專業核心理論課模塊
依教育部規定,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為法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外加畢業(學位)論文。此模塊課程法學專業各方向學生必選。
2.主修(稅法)方向專業理論課模塊
此模塊包括必修專業課模塊和任選專業課模塊。必修專業課模塊課程主要設置財政法、稅法總論、稅法各論、會計法、票據法、國際稅法、納稅籌劃等課程。任選專業課模塊分為財稅管理模塊和企業財稅模塊,學生根據其將來的就業意愿任選一塊。稅收管理模塊開設稅收理論、稅收管理、財政學、審計學等課程;企業稅務模塊開設財務管理、稅務籌劃、稅務代理實務、會計學等課程。以上任選模塊課程可跟稅收學、財政學、財務管理、會計學和審計學等本科專業課程共享。
3.專業實踐課模塊
此模塊主要包括刑事法模塊、民商法模塊、行政法模塊、國際法模塊。如刑事法模塊可開設刑事審判旁聽、刑事審判模擬法庭、經典刑事案例賞析、刑事訴訟診所課程、刑事法律風險管理診所課程等。行政法模塊可開設行政審判旁聽、行政審判模擬法庭、經典行政案例賞析、行政訴訟診所課程、行政法律風險管理診所課程等。此模塊課程屬所有方向共享課程,由學生依自身興趣和研究方向選修其中一個模塊,主要在于培養法科生法律技能,同時實現寬口徑基礎上的專業化。
研討式教學法源于早期的德國大學,是指通過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然后師生共同查找資料,研究、討論、實踐、探索,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現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高校中的一種主要教學方法。1992年許良池、孫璐介紹了將研討式教學方法適用于黨校理論課教學的實踐經驗,將研討式教學分為擬定研討題目、布置學生撰寫發言稿、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四個環節[6]。1997年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漢民教授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完善和發展了研討式教學方法,并廣泛應用于大學本科歷史課程教學中。郭教授將歷史課的研討式教學分為五個環節:教學示范和布置任務→學生自己動手查找索引, 檢索文獻, 閱讀資料, 并撰寫出4000 字左右的講稿→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內逐個上臺講課, 進行討論和交流,然后推選幾個同學在班上集中講課→學生講課, 師生評議→期末總結, 每個學生根據切身體會寫一篇學習總結或教改評議文章[7]。
此后,劉冰清將研討式教學方法五個環節概括為指導選題→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大班講評→總結提高,并力主在大學課堂推廣[8]。郭淵、魯英杰將研討式教學方法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并指出課程考試方法應隨之改革[9]。單民將研討式教學方法運用于高級檢察官培訓中,并提出教學環節應增加一個:研討結束后, 學員整理各自的講稿, 形成論文, 作為結業成績評定的依據[10]。夏良華將研討式教學方法運用于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并將教學環節擴展為八步式:布置題目→給出要求→引導學生查閱文獻→指導學生消化、歸納整理及研究→輔導學生撰寫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準備研討資料→組織報告、討論、交流→講評、總結及考核等[11]。楊澤章等人將研討式教學方法運用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教學中[12]。金鑫鑫等人將翻轉課堂與研討式教學有機結合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設計了高校數字媒體類課程基于翻轉課堂的研討式教學模式[13]。陳一良等人系統提煉和歸納出本科生研討式課堂教學法的基本原則和實施要點,如重設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教學與科學研究的相互滲透與延伸等[14]。
筆者認為,不管如何變化,研討式方法實施程序主要包括五個環節:發現問題→學生獨立研究→小組討論→大班討論→評議與考核,其中“發現問題”和 “學生獨立研究”是核心環節,“小組交流”和“大班討論”實際只是對“學生獨立研究”的拾遺補漏,因此,研討式方法實現路徑實質上就是“發現問題”和學生“獨立研究”的路徑。當前研討式教學中通常由教師設計問題,不利于學生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而學生獨立研究幾乎是“放羊式”,教師不教授學生獨立研究的方法,面對問題,學生無從下手,導致在集體討論過程中不能觸及問題實質,討論流于形式。因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搞好獨立研究是研討式方法在法學課程教學中得以實現的關鍵,由于各模塊課程性狀和特征差異,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和獨立研究的實現路徑各異。
(一)研討式方法在專業核心理論課模塊教學中的實現路徑
該模塊為法學專業各方向共享課程模塊,理論課程由于其教學內容的抽象性、概括性、間接性甚至超驗性特征,研討式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環節可指導學生采文獻分析法通過閱讀分析現有文獻、報刊新聞資料等途徑發現問題;學生“獨立研究”環節可指導學生運用價值評判法結合實證分析法,遵循由理論→實踐的路徑,運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件反向研究課程中的理論問題,達到追根求源、解決疑問。如對于懸賞廣告,究應規定為邀約還是要約邀請的問題,先以公平和效率兩個價值評判指標為依據進行價值評判,然后運用現有案例等實證資料進行分析,使問題的解決有理有據。
(二)研討式方法在主修(稅法)方向專業理論課模塊教學中的實現路徑
該模塊為稅法方向獨有的專業課模塊,又是可與稅收學、財政學、財務管理、會計學和審計學專業共享的課程模塊。此模塊課程雖為理論課程,但與專業核心理論課模塊不同,它既具有與專業核心理論課的異質性,又具有學科關聯性和交叉性。研討式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環節可指導學生采頭腦風暴法等途徑發現問題;學生“獨立研究”環節可指導學生采用比較研究法,遵循由理論→理論、實踐→實踐的路徑,對法學理論問題和關聯學科對應問題進行比較研究。如對于稅法關系中權利義務是否對等的問題,可與財政學中的財政支出理論比較研究,得出結論。再如票據法中匯票與本票的關系問題,引導學生對匯票和本票樣式進行比較,即可基本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三)研討式方法在專業實踐課模塊教學中的實現路徑
該模塊亦為法學專業各方向共享課程模塊,實踐課程由于其教學內容的具體性、直接性和經驗性等特征,研討式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環節可指導學生通過問卷調查法、新聞檢索法等途徑發現問題;學生“獨立研究”環節可指導學生運用法律行為分析法結合法律規范分析法,遵循由實踐→理論→實踐的路徑,尋找并運用相關理論依據來解決實踐中的法律問題,達到追根求源、解決疑問的目的。如對于女方悔婚后彩禮金處置問題,先通過法律行為要素分析尋找類似的法律行為,再以相應的法律規范規定為依據進行類推處理。再如共同隱私侵權問題,先通過共有權特征尋找與共同隱私相類似的財產共有權,比較其法律特征,再行判斷共同隱私人泄露共同隱私是否構成侵權的實踐問題。
雖然一般情況下上述三個模塊課程中研討式教學方法實現路徑有所區別,但實踐中并非千篇一律,甚至有些具體方法可以通用,比如,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在三個模塊課程中均可作為研討式教學方法實施中“提出問題”環節采用的方法。因而,在研討式方法實現路徑中要因時因勢而化,決不可陷入教條主義的桎梏中。
法學本科專業核心理論課模塊課程和專業實踐課模塊課程屬法學本科專業共享模塊課程,研討式教學方法在這兩個模塊課程教學中實現路徑具有一般性特征,而主修(稅法)方向專業理論課模塊課程具有法學和其他學科課程的交叉性、融合性特征,研討式教學方法在這個模塊課程教學中實現路徑自然具有特殊性,因此,筆者特介紹研討式教學方法在這個模塊課程教學中的實現路徑創新實證研究。
票據法是財稅法方向學生必選課程,且此前筆者在長期的票據法課程教學中推行研討式教學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以票據法課程教學為例探討研討式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實現路徑具有一定的實踐基礎。本次選取“票據的抗辯”一節作為教學樣本進行實證研究。
首先,實施第一個環節:發現問題。由于“票據的抗辯”部分內容是票據一般法律特征的例外情形,與前述票據的法律特征和票據權利義務部分內容之間邏輯關系不緊密,因此采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較為合適,依頭腦風暴法的實施程序,主要分為以下步驟:
1.準備階段。在講完票據的特征和票據權利義務后教師設計提出疑問:票據具有無因性、文義性和獨立性特征,是否意味著當持票人出具票據后,票據義務人就必須承兌或付款呢?提問后告訴學生該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不要緊張,只要說得有理就行,創造一種自由、寬松、祥和的氛圍,使大家得以放松,進入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
2.明確問題。問題提出后,再次詢問學生是否理解問題的內容和目的,使學生在下一步的討論中不至于跑題。
3.暢談階段。暢談是頭腦風暴法的創意發掘階段。首先教師應宣布暢談規則:第一,不妨礙他人發言,不批評他人發言;第二,每人只談自己的想法,發表見解時要簡單明了。宣布規則后,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學生會從自己的思維角度談自己的想法,比如曾有學生說,不一定,因為任何事物總是有其例外情形;還有學生說票據有缺陷,比方說偽造的票據還要上面記載的義務人付款太不公平了;還有的說義務人出票給持票人目的是買持票人房產,但持票人拒絕辦理過戶登記,還要出票人承擔付款責任,很不公平……
4.篩選階段。教師小結,將學生發言分類整理成為幾個方面內容,以供學生獨立研究時參考,特別告訴學生,在獨立研究時應盡量發現太多的問題。
采用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自行發現問題,是傳統的研討式教學過程中在教師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的根本創新,更有利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其次,實施第二個環節:學生獨立研究。該階段雖由學生獨立完成,但教師的合理指導是學生獨立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主要有:(1)引文與文獻檢索方法;(2)數據資料查詢與閱讀;(3)社會調查方法。要求學生針對發現的問題寫出講稿以備小組討論用,撰寫講稿時指導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論述,理論方面主要援引相關法學理論、票據要式性等內容論證,實踐方面主要通過實際案例支撐。研究方法應引導學生采取類推、比較、演繹等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從內容和研究方法兩方面進行研究,避免了傳統的研討式教學方法實施中學生在獨立研究時容易陷入“放羊式”誤區,提高學生獨立研究的成效。
第三個環節:小組討論。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逐個發言、辯論和交流之后,再讓每組推選一人到大班講課。
第四個環節:大班討論。該環節實施首先讓每組推選的學生上臺講課,講課過程中鼓勵學生現場提問并展開辯論,從實際的實施情況看,推選學生講課時基本把發現的問題界定為“票據抗辯”,且將其分為人的抗辯(基于當事人之間特定法律關系產生的抗辯)和物的抗辯(基于票據上記載事項及票據性質當然發生的抗辯)兩方面,并將其進一步分解細分情形。
所有推選學生課講完后,再次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并現場討論,在學生反思票據義務人履行義務存在抗辯的例外時,進一步發散思維,提出票據的抗辯是否存在例外,經過一番討論,不僅對票據抗辯存在例外達成一致意見,將其界定為票據抗辯的切斷,還將這些例外梳理概括成對出票人抗辯的切斷和對持票人前手抗辯的切斷兩類情形。至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完全通過獨立研究將票據抗辯權的內容掌握透徹。
第五個環節:評議與考核。推選學生講課完成以后,其他學生自愿上臺點評,最后教師點評。點評完畢,由師生分別給每個講課同學打分,作為該同學所代表小組的基礎成績。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打分,以小組其他成員打分的平均數作為每個成員的附加成績1。教師批閱每個學生獨立研究的發言稿再給個成績作為學生附加成績2。每個學生總成績=基礎成績+附加成績1+附加成績2。比如,該次考核總成績為10分,其中基礎成績占6分,附加成績1和附加成績2各占2分,甲同學所在小組基礎成績為4.5分,附加成績1為1.5分,附加成績2為2分,則甲同學總成績為4.5+1.5+2=8分。這樣得出的成績比較客觀公正,既注重考核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調動起來了。
本次實證研究以票據法中難度較大的票據抗辯作為研討式教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從實現路徑創新看,通過頭腦風暴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突破了傳統的研討式教學方法實施中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研究的缺點;在學生獨立研究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從理論→理論、從實踐→實踐的路徑進行研究,使學生得以從合同抗辯權理論類推至票據抗辯權理論,從票據偽造、背書不連續等票據存在瑕疵的實際案例概括出票據抗辯的幾種情形,使票據抗辯論證合理、論據充分,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和邏輯思維能力。
研討式教學方法在法學本科(稅法方向)專業課程模塊中實現路徑的創新,不僅使學生初步掌握法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方法,如文獻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價值分析法、實證分析法、法律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克服研討式教學方法形式化、程序化、“放羊式”的缺點,對于其推廣應用于法學專業各方向模塊化專業課程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王保樹,王振民.略論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1).
[2]王小萍.論財經法學教育的特色[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高等教育版),2002,(2).
[3]張磊.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現狀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
[4]王明文.普通高校法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4).
[5]李龍,李炳安.我國綜合性大學法學本科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時代法學,2003,(1).
[6]許良池,孫璐.對研討式教學的嘗試與認識[J].理論學刊,1992,(3).
[7]郭漢民.探索研討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2).
[8]劉冰清.一種值得在大學推廣的教學方法——研討式教學[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3).
[9]郭淵,魯英杰.“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課程研討式教學方式運用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2,(4).
[10]單民.研討式教學方法在高級檢察官培訓中的應用[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1).
[11]夏良華.研討式教學方法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0,(25).
[12]楊澤章,李道志.研討式教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理論和實踐,2014,(1).
[13]金鑫鑫,常雪琴.高校基于翻轉課堂的研討式教學模式應用探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
[14]陳一良,陳子鵬,蒲忠勇.本科生研討式課堂教學法現狀和實施要點探析[J].高教論壇,2016,(2).
(作者本人校對)
Innovation on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Research-discussion Teaching in Modular Curriculum for Law Undergraduates
JIANG Yungui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Nowadays, the law graduates have low legal skills an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Constructing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as well as promoting and innovating the research-discussion teaching ar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applied legal talents. The law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modules include professional core theory module, major direction theory module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module. The key of the research-discussion teaching lies in the problem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research. Using the brainstorming method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discover the problem by themselves and adopting the methods like comparison, analogy and deduction to carry out independent research can be the innovations of the research-discussion teaching applied in the modular curriculum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legal skills.
modular curriculum; research-discuss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ath
2016-11-03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研討式教學方法在法學(稅法方向)模塊化專業課程中實現路徑創新研究”,編號:515。
蔣云貴(1968— ),男,湖南湘陰人,長沙大學政法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法學教育。
G642.4
A
1008-4681(2017)01-01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