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出來。由于高職院校存在心理咨詢工作成效不高、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學校院系班級三級管理網絡聯動不暢、課堂欠缺針對性和開放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對薄弱。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有效地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出改革課程教學、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管理體系、打造高素質工作團隊的基礎上,指出要開展督導評估,以評促改,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規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改革路徑
作者簡介:王美娟(1979-),女,江西吉安人,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5-0019-04
高等職業院校為培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需要的高技術、高素質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審視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現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薄弱環節,這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式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亟需采取積極的措施,建立心理教育體系,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以及心理健康良性發展。
一、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咨詢工作成效不高
當前,全國各高校都積極地成立了心理咨詢室開展了日常的學生心理咨詢工作,但是不少高職院校因為心理咨詢教師水平的局限性,對學生心理問題欠缺正確引導,心理咨詢室的開設沒有實現常態化。此外,一些學生有心理問題但是不愿意去咨詢,有的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詢室的地址;一些學生雖然進行了心理咨詢,但是因為沒有理想的效果而對心理咨詢的教師產生了不信任感;還有一些學生主動咨詢,卻遭到同學歧視以及嘲諷。針對此類現象的出現,細思極恐。對于多數高職院校心理咨詢而言,僅僅局限于個體咨詢,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學課程但卻與心理咨詢分離,心理咨詢專職教師僅僅局限于在咨詢室工作。還有一些高職院校雖然對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及時地約談問題學生,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盡早地解決,將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僅僅是為了應付工作檢查[1],部分心理咨詢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視程度較低、敷衍工作,并沒有將心理咨詢工作良性開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作用有效發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講的主陣地,是高效、快速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主渠道[2]。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文件要求高校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學生的公共課程,并且還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課程。然而,有調查顯示,盡管一些高職院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是卻安排了較少的學時,課時數遠遠達不到教育部相關文件的規定和要求,似乎僅僅是為了敷衍“交差”。還有一些高職院校根本未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無法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
(三)三級管理網絡聯動短路
教育部明確發文要求高校應有健全的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各級各部門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調機制。而一些學校雖設立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但因為各種原因經常性地出現聯動的短路,不能有效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一些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不順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劃分清楚三級網絡管理的權責;一些高職院校為了應付檢查,虛構三級網絡管理機構,實際工作中根本不存在這些機構;還有一些高職院校輕“防火”重“救火”,因為在短時間內還沒有出現心理健康惡性事件,故而忽視三級網絡間的常態化聯動;一些高職院校雖然配備了相應的工作場所和人員,但卻形同虛設,長期沒有真正地啟動工作。短路的三級網絡聯動,不僅可能使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陷于空白之中,還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疲軟,陷入被動地對層出不窮的學生心理問題進行輔導和治療的窘境,給學校的正常發展以及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預料的負面影響。
(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存在不足
在我國的高職院校中,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是其中不乏存在較多的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1.在現有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缺失開放性的教學過程。雖然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所采取的方法靈活多樣,但是通常情況下都是在教室中開展教學活動,教室的局限性致使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存在一定局限,學校沒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的效果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不可能被充分地激發。
2.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存在欠缺。造成這個現狀的原因,就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沒有擺脫“以教師授課為主”的模式,仍然是教師作為主講人和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將少量的活動訓練或者是書面作業布置給學生去完成,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3.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當前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學所采用的仍然是普通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3]。近些年雖然出現了全新的高職高專教材,但是其內容仍然沒有多大改變,而且缺乏直接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培養目標來設計教材內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是有效開展并真正深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但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現象。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上忽視對學生的“軟實力”培養,存在“重技能、輕素養”的現象,偏重對學生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的培養,重視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而對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1.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大多數是本科學歷,且其中只有少數是真正的心理學專業畢業,很多是由其他專業的教師轉崗而來,甚至未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擁有心理學碩士尤其是博士學位的心理教育教師在高職院校中更是屈指可數[4]。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2.心理健康教育生師比過高。依據相關規定和標準,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和普通高等教育大學生的數量比例應該是1:5000,然而伴隨著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的不斷地擴充,專職教師卻不見增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數量沒有達標,師資緊張、工作量和勞動強度增大,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工作中力不從心。
3.高職院校的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水平良莠不齊,且存在較大的流動性。一般來說,輔導員或班主任是構成高職院校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主要成員,而在高職院校中專職從事輔導員或班主任的只占極少數,大部分都是由專業課的教師擔任,教師成員的不固定[5],使得難以從整體上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工作能力。
4.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系統性長遠規劃。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人才引進計劃中不受重視,現有教師的培養培訓也是缺失的,通常是在教育主管部門有強制性的培訓任務分配時,心理教師才會有機會參與專業學習和接受相關培訓。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路徑
(一)以課程教學改革為抓手,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開展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應該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教學改革的開展需要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及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教師需依據心理學的規律,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開展[6]。教師要整合以及合理篩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識別、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調節技能,還需要積極地開展第二課堂,將學校的大學生生活事件、校園廣播、集體活動以及心理咨詢室等教育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大膽地將學生引出教室,突破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及動機,注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樣的教學改革,在促使教學目標達成的同時,還可推動校園文化、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聯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促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將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勃勃生機有效激發。
(二)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充分支持
領導的高度重視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關鍵。高職院校的領導應該深刻認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及重要性,立足培養新世紀復合型人才的戰略高度,將心理健康教育切實地列入到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議程中,統籌安排以及長遠規劃,在物力、財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學校的領導還應該及時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更新辦學思想及教育觀念,將學校一切可用的教育資源積極地整合起來,重視針對所有學生的優秀心理素質的培養,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7]。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系統
高職院校應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機構作為核心樞紐逐步地建立和完善起來,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建立校內外專業機構及時援助、學生廣泛自主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管理體系,學生工作者努力配合,校團委積極支持、學生處實際牽頭。從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運行的協調,形成合力,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明確的指導思想、可靠的組織保障、堅實的物質基礎以及可行的制度保障。
(四)打造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
要勝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及科學性[8],為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規范以及科學地運轉,高職院校就應該著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
1.建立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為了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就應該建立積極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完善科學的激勵機制,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煥發活力與生機[9],激發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建立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為了促使教師的專業水平穩步提升,應該建立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堅持以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本,關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增強教師奉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歸屬感、價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通過學習培訓穩步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3.嚴格把控專職教師“進口”關。對于我國目前高職院校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以及增長緩慢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高職院校要有計劃地引進人才,不斷擴充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律,將專職心理咨詢人員的比例逐步上調,并按照專業化的要求引進相關專業人才,提升專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嚴格選拔專職教師。
在當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比較薄弱的環節,存在心理咨詢成效不佳、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師資力量薄弱、課程教學有待改進以及三級管理網絡聯動短路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積極推動課程教學改革,打造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科學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管理體系,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除此之外,教育部門還應開展有效的督導評估,科學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指標體系,建設辦事公道、堅持原則、政策性強以及專業性強的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評估專家隊伍,建立常態化的評估監督機制,將評估的結果及時地反饋給學校,限期整改,適當推行獎懲舉措,切實做到以評促改,從而積極推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該項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李亞云.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19-122.
[2]周虹.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17):135-136.
[3]姜珂.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才智,2015(8):94.
[4]張麗花,羅建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121-122.
[5]熊懷芳.基于輔導員視角談高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培訓,2016(4):166.
[6]方瑗.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亞太教育,2016(26):77.
[7]彭曉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及對策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90-93.
[8]馬中寶,李薇.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1(2):80-83.
[9]姜永志,孫海鐘.社會表征理論視域下心理研究的人本主義回歸[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5):200-203.
責任編輯 肖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