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玉,周 琦
(湘潭大學歷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左宗棠政治思想探析
周哲玉,周 琦
(湘潭大學歷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左宗棠是近代中國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具有杰出的軍事才能,維護了祖國的統一、捍衛了民族的尊嚴。但其政治家身份很少被人提起,所以也較少專門研究其政治思想的文章。其實,左宗棠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因此,擬從其政治理想的形成、政權思想、民族思想和地緣政治思想四個方面進行探索,以勾勒和還原左宗棠作為政治家的真實面目。
左宗棠;政治思想;中國近代化
左宗棠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尤其是對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尊嚴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就其一生綜合而言,左宗棠首先是一位政治家,然而因與曾國藩、李鴻章同時代,其在歷史上的成就似乎被曾國藩和李鴻章掩蓋了很多。且因其杰出的軍事才能與偉大的戰功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他作為政治家的本質。所以在現今論述左宗棠的文章中,雖都承認左宗棠是政治家,卻鮮有探討其政治思想的論文專著。本文試從政治理想的形成、政權思想、民族思想、地緣政治思想四個方面探索左宗棠的政治思想。
左宗棠作為一名政治人物,其政治理想在青少年時代就已形成。王天獎在《左宗棠評傳》中指出:左宗棠在出山之時,世界觀已完全定型,思想上、政治上已完全成熟。左宗棠政治上的完全成熟得益于儒家教育、家族熏陶和晚清政治人物影響這三個方面。
(一)傳統儒家教育的影響
左宗棠生于1812年,正是大清王朝由鼎盛走向衰敗的關鍵時期。此時西方列強在大航海之后,又實現了工業革命,堅船利炮巡游各大洋開拓商路,建立殖民地,危險從四面八方向大清朝逼近。而大清朝的皇帝和全國上下的各級官員、知識分子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幻境中。在這看似平靜的環境中,左宗棠在湘江邊的一個小山村開始了啟蒙教育。左宗棠從《三字經》、《千家詩》接受啟蒙,在傳統儒學的熏陶中成為了一個有遠大政治理想的讀書人。他自撰聯說:“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1]他以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作為人生的榜樣,立志做一個忠君愛民、鞠躬盡瘁的宰相。傳統儒家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強調讀書人要內修以求圣賢之人格,外達以成圣賢之大功。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民本理念是左宗棠政治思想的傳統根基,而湖湘地區經世致用的文化亦深深地影響了左宗棠的人生選擇。
(二)家族的熏陶
左氏是中國典型的傳統家族,以耕讀傳家。其祖上左大明在宋朝就是進士,明朝時左天眷做過知縣,其父左觀瀾是一位秀才,靠教書維持生計。左宗棠祖先三代都是秀才,家庭祖輩樂善好施,災荒之年周濟族人災民,常興義舉。左世家族以“教孝、崇禮、勸學、務本”四條家訓教育子孫。這使左宗棠認識到;“治家之道,與治國同理。其規模不可不宏且遠也。”[2]
(三)晚清關鍵政治人物的影響
賀長齡、陶澍、林則徐這幾位當時一流的政治人物對左宗棠的言傳指點,讓左宗棠有了一種更自覺的政治使命。
1830年,賀長齡在籍守制,左宗棠專程拜訪。兩人縱論天下事,賀長齡對其十分賞識,譽左宗棠為國士。左宗棠得以借閱賀長齡主編的《皇朝經世文編》和《區田說》,深受名臣巨儒關于國計民生言論的啟發。
左宗棠在醴陵綠江書院教書時,又因緣際會得到兩江總督陶澍的賞識。 29歲那年,左宗棠成了陶家的家庭教師,并在陶家一住八年。在那里左宗棠閱讀了陶總督留下的大量藏書,其中還有幾大冊陶總督的筆記,是總督畢生努力的智慧結晶,左從中獲得許多治國理政的政治經驗。
左宗棠38歲時,與林則徐有一次湘江夜談。“舟次宴談達曙,無所不及。”[3]這是一次歷史使命的傳承,當時林則徐從新疆流放萬里回鄉,在長沙遇到左宗棠視之為絕世奇才,于是兩人傾心吐膽,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兩人對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特別是關于西北軍政的見解不謀而合。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非左君莫屬,并特地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寶貴資料全部交付給左宗棠。林則徐臨終之前還在遺書中一再推薦左宗棠,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傳統的儒學教育、家族的熏陶以及晚清幾大政治人物的影響,使青年左宗棠有了遠大的政治理想、成熟的政治心志、豐富的政治經驗,這是左宗棠政治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礎。
左宗棠首先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不是以軍事家的身份,而是以湖南巡撫師爺的身份。由于左宗棠杰出的政治才能,他在擔任了湖南巡撫之后還擔任過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在這些時期左宗棠的政權思想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在平定回亂、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左宗棠在西北地區開展了政權建設、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其維護政權穩定的思想得到了集中體現。
(一)西北地區基層政權建設
左宗棠提議置行省、設郡縣的舉動,一方面是為了政權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促進新疆的民族融合、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鞏固西北邊防等,其影響十分深遠。左宗棠在鎮壓了陜甘回族起義后,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統治,防止回族再次起事,批準在回族居住區和新遷區增改縣治,縮小轄境,整頓機構,加強統治實力。左宗棠還在回民區編審戶口,設立保甲,維護治安。具體的做法是登記戶口“每戶發一良民門牌,填姓名、年歲、籍貫、男女丁口、分晰開載”,強迫各家懸掛門前,由地方官隨時檢查[4]。
(二)西北地區的文化建設
左宗棠作為一名早期洋務派的代表和接受過儒學教育的湘軍將領,一向都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和文化教育。他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西北地區土地遼闊,少數民族眾多,而各地文化、語言、習俗都存在著差異。中原漢族的優秀文化沒能得到普及,西北地區的人民絕大多數不會念書認字,文化相當落后,人才又很緊缺。再加上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安,使得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處于極其衰落和落后的境界。左宗棠認為要想改變這種窘境,能讓西北得到發展,一定要以“興教勸學為急”,培養“以文章經濟取重當世”的人才不可[5]。因此在上任西北之初,他一方面安撫流亡民眾,恢復當地生產,另一方面以興教勸學為急需和根本,并為改變西北教育落后的現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一是廣開義學,普及文化知識,推廣漢族先進文化;二是增設書院,刊發書籍;三是陜甘分闈,擴展士路;四是興辦洋務,選育技工。
(三)西北地區的經濟建設
左宗棠在西北疆場馳騁近十四年,其軍事活動占用了他絕大多數的時間與精力。除去在軍事上的建功,他還在西北地區從事了各種經濟活動,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發展,還推動了西北近代化的進程。左宗棠在西北的經濟建設中著力進行的第一件實務就是醫治戰亂留下的創傷(遣返亂民、安置流民等)。同時左宗棠還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幫助西北各族人民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證,此舉就是左宗棠“緩進急戰”的軍事運籌學。左宗棠在新疆地區疏通河渠、興建城堡、開墾土地、丈量地畝,這些行為大大促進了大西北的開發與建設。這里特別值得稱頌的是,左宗棠非常注重植樹綠化,從陜西長武到會寧這六百多華里間,其成活植被即達二十六萬多株。詩人楊昌浚曾賦詩來贊頌這一壯舉:“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6]。左宗棠將農業生產和鞏固邊防相結合,既促進了農業發展又有效地抵制了侵略,這體現了他固本強國以抵御外侮思想。
左宗棠的民族思想內涵豐富成熟且影響深遠,主要由對外和對內兩部分組成。
(一)對外民族思想
在對外民族思想上,左宗棠著力于維護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面對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入侵,左宗棠是堅定的抵抗派。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英軍攻陷沿海城鎮,并索求香港。左宗棠聽說之后不顧地位卑微,上書朝廷大臣,論守戰機宜,寫下了《料敵》、《定策》、《海屯》、《器械》、《用間》、《善后》等文章,為國家抵御外敵出謀劃策。然而朝政昏庸,中國還是戰敗了并簽下了《南京條約》。左宗棠十分氣憤,之后他給友人書信中說:“時事竟至此,夢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雖有善者,亦無所措手矣。買山而隱,為茍全之計。”[7]
民族尊嚴的維護和民族利益的保護,從根本上靠的是國家實力。面對積貧積弱的國家現實和虎視鯨吞的西方列強,左宗棠積極倡導參與洋務運動,希望強中國以抗西方。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的一場自強運動,這個運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向西方學習,這涉及到當時的一個敏感問題及中西關系問題。頑固派反對向西方學習,認為西方的東西是“奇技淫巧”。但左宗棠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后,便第一次把學習和仿造近代輪船和火炮作為長遠國策提了出來。王天獎認為,左宗棠才是洋務運動的真正首創者。左宗棠倡辦洋務是著眼于民族的尊嚴和利益的,他向朝廷疾呼:“我能自強,則英俄如我何!我不自強,則受英之欺侮,亦受俄之欺侮,何以為國?”[8]
(二)對內民族思想
在對內民族思想上,左宗棠主張各民族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具體表現在“以平待回”民族政策的提出與實踐。
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下,陜西、甘肅爆發了大規模回民起義,并引發了新疆的動亂和阿古柏的入侵。在此嚴峻的形勢下,清廷任命左宗棠為陜甘總督和欽差大臣,負責鎮壓陜甘回民起義和收復新疆事宜。由于清政府采取“以漢制回”、“護漢抑回”的民族政策,致使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左宗棠既痛恨回民的暴亂,又不滿陜甘士紳“殺回滅教”、“見回不留”的做法。他認為漢民與回民一樣,都是大清的子民,理應像對待漢人一樣對待他們。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左宗棠提出來“以平待回”的民族政策。
正確的民族政策是左宗棠制定正確平叛方案的基礎。他采取“服則懷之,貳則討之”的剿撫兼施的政策,先剿后撫,以撫為終極目標。他明確提出凡敢于犯上作亂者,不論漢回,均無免理。對于肆行殺戮的湘軍主將劉松山,也上奏朝廷要對其革職留任處分。為了貫徹執行“以平待回”的民族政策,左宗棠定下了五條軍紀,嚴禁軍隊殺掠奸淫,從而贏得了民心,最終順利平定了回亂、收復了新疆。
左宗棠作為一代政治家、軍事家,對國家的地緣政治有一種敏感性,在19世紀列國鯨吞蠶食中國的緊急時候,左宗棠的出現,無疑是中華民族的一件幸事。美國學者貝爾斯說;“任何一個政府被造反勢力在人口最稠密、財富最中心的中心地區如此削弱,又被外國武力如此欺辱,必然會喪失領土。令人吃驚的是,在我們考察的這個世紀內,中國并沒有蒙受太大的損失。”[9]19世紀中國在領土上是損失慘重的,但18行省和4大邊疆區基本保存完好,不能不令人吃驚。而這種結果的出現,與左宗棠的地緣政治思想有著很大的關系。左宗棠年輕時,就很關注地理之學,左宗棠研讀過《方輿紀要》、《天下郡國利病書》,25歲時就與夫人一起研究古今地理,并影繪天下地圖,以致對山川形勢了如指掌,為其后來征戰四方打下了良好基礎。而后來左宗棠的地緣政治思想集中體現在臺灣、新疆設省和海防塞防之爭上。
(一)臺灣建省與東南海防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歷來受福建省管轄。然而由于臺灣孤懸海外,管理和防守相對薄弱。明朝時荷蘭人就曾竊踞臺灣,后被鄭成功收回。近代以來,后起的日本人對臺灣更是垂涎三尺。
左宗棠任閩浙總督時,就十分重視臺灣的防務。因為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看他認為臺灣防務關系著福建的安全。他說:“臺灣省一郡,為閩省外郛,譬猶鎖鑰,臺郡為鎖,澎湖、廈門為鑰 ”[10]。而站在國家海防的高度來看,臺灣更加重要,因為臺灣是東南七省的門戶,是國家海防的關鍵。
左宗棠為加強福建臺灣的防務還創辦了福州船政局,建馬尾造船廠。他認為“東南大利,在水不在陸。”“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11]左宗棠的創舉讓中國有了第一代輪船布防于沿海省份。1874年,日軍侵臺事件發生后,福州船政制造的十三艘輪船加緊布防于臺北、澎湖、廈門等地,此舉阻礙了日軍的計劃,進而使他們不敢有進一步的侵略行動。如果沒有左宗棠的興辦船政,加強東南沿海防務等措施,可以說日本大舉侵華、占領臺灣及其他中國領土將會提早二十年。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偷襲馬尾造船廠和閩江水師,舉國震驚。在危難之際,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此次東南之行,左宗棠不僅挫敗了法軍控制臺灣的陰謀,還發展了臺灣的民族工業,更提出了保衛臺灣,加強海防的卓越遠見:臺灣建省和海軍事務衙門。左宗棠認為臺灣物產豐富,只要繼續開發,就會有很大的發展。而且臺灣建省,必將有利于中央管轄,以加強吏治、整頓軍備。左宗棠在奏折中還提出了專設海防大臣的建議,以全面統籌中國的海防大業。10月12日,清政府正式采納左宗棠的建議,臺灣設立行省;同日下詔設立海軍事務衙門。
(二)新疆建省與西北塞防
新疆古稱西域,自西漢起中國即在此建立了管轄權,此處自古就是中國的一塊戰略高地。左宗棠在他22歲時寫詩道:“西域環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橐駝萬里輸官稻,沙磧千秋此石田。置省尚煩它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12]這首詩抒發了他開發新疆、建立行省、為國安邊的偉大胸懷。
左宗棠對新疆地緣政治價值的認識,在晚清一場海防與塞防的大爭論中得到了明白的表述。此時李鴻章等鑒于海防形勢日益嚴峻而國家財力有限,主張放棄新疆,將國防重心由西部邊塞轉移到東南沿海。而左宗棠在1875年時就提出了“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的主張。對李鴻章放棄新疆的危害言論,左宗棠駁斥說到:新疆是中國國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從戰略形勢上看,新疆為國家西北屏障,占據重要的戰略位置,中國定都北京,蒙古環衛北方,構成完整的國防體系。重新疆是為了保衛蒙古,保衛蒙古是為了拱衛京師。
光緒元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將收復新疆、新疆建省以及防英、抗俄聯系起來,以此制訂了進軍新疆的基本方針。他寫信給朋友說:“督辦新疆軍務重在防俄羅斯之與英勾結以謀我,不在防回也…此事如有可辦,并須規畫久遠,如劃分疆界,駐兵置守,立省設郡縣,非二、三年之久不能籌之”[13]。實踐證明,新疆的重點不在防回,而在防俄英的觀點具有很強的預見性。
在消滅阿古柏入侵政權后,左宗棠在《遵旨統籌全局折》中,第一次提出了“設行省,改郡縣”的建議。光緒四年,左宗棠第三次上《復陳新疆情形折》,詳細披陳了設行省立郡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光緒六年,左宗棠第一次提出關于新疆建省的總體方案,成為正式建省的藍本。1884年,清政府任命湘軍西征大臣劉錦棠為新疆巡撫,新疆省正式建立。
左宗棠以高超的地緣政治眼光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推動了新疆建省、臺灣建省,這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功勛。西北、東南的建省對固化中國的領土,維護國家主權利益影響深遠。甚至還有人評價說,自唐太宗以來,對于中國疆土左宗棠是最偉大的貢獻者。
左宗棠是一位以軍事戰功聞名當時和后世的軍事家,但其實左宗棠首先是一名政治家,一名被忽視了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政治家的理想、政治家的韜略、政治家的眼光、政治家的心胸,這些政治家的風范在他的政權思想、民族思想、地緣政治思想中都得到了集中體現。他彪炳史冊的軍功只不過是他作為一名政治家的自然延伸。
[1][3]羅正鈞.左宗棠年譜[M].長沙:岳麓書社,1983.
[2][7]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牘(卷1)[M].長沙:岳麓書社,1986.
[4]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札件[M].長沙:岳麓書社,1986.
[5]張灝.略論左宗棠開發西北的思想[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87, (s).
[6]秦翰才.左文襄公在西北[M].長沙:岳麓書社,1984.
[8]湖南師大文史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87,(s).
[9]W L 貝爾斯.左宗棠傳[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10][11]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M].長沙:岳麓書社,2009.
[12]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卷13)[M].上海:上海書店,1986.
[13]左宗棠.與劉克庵[A].左宗棠全集·書信二(冊11)[C].長沙:岳麓書社,1987.
(責任編校:簡小烜)
Study on ZUO Zongtang’s Political Thoughts
ZHOU Zheyu, ZHOU Qi
(Department of History,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China)
ZUO Zongtang is a politician, militarist and strategist in modern China. However, because of his outstanding military service to maintain the unity of the motherland and defend the dignity of the nation, ZUO Zongtang’s politician status is rarely mentioned in a long time. Therefore there is few special studies on his political ideolog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ZUO Zongtang is a politician firstly, and then explores the true features of ZUO Zongtang as a politician from four aspects of ZUO’s political ideals, regime thoughts, national thoughts and geopolitical thoughts.
ZUO Zongtang; political thoughts; China’s modernization
2017-03-10
周哲玉(1992— ),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學歷史系碩士生。研究方向:大國關系。周琦(1964— ),男,湖南益陽人,湘潭大學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大國關系、聯合國與國際集體安全機制。
K252
A
1008-4681(2017)04-0077-04